李爱民;殷善开;陈覃;关建;刘希光;夏咏本
目的 探讨茎突综合征诱发的慢性咳嗽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25例慢性咳嗽伴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茎突切除术,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16例(64%)完全解除咳嗽症状,6例(24%)明显好转.总显效率88%(22/25).茎突综合征诱发的咳嗽,可能与刺激舌咽神经、咽丛和迷走神经的联系反射有关.切除茎突能减少其对神经的刺激,并割断部分感觉神经末梢,减少刺激反射,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茎突综合征可能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原因,手术切除茎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镡旭民;杨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1~2000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44例术后均行放疗,其中2例加行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2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52.1%);3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带瘤生存(6.3%);2例死于其他疾病(4.2%);14例死于原发病(29.2%),4例失访(8.3%),按死于原发病局部复发计算.TUNEL结合PI及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情况.Log-rank进行生存率的比较,Cox回归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8例肿瘤标本中44例(91.67%)发现凋亡细胞,早期肿瘤(T1、T2)凋亡指数高于晚期(T3、T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I中位数2为界将48例鼻腔鼻窦肿瘤分为高AI(AI≥2)和低AI组(AI<2),高AI组(AI≥2)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高于低AI组(P <0.05).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检测肿瘤治疗前的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临床上用来筛选具有高复发和死亡风险性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张延平;李丽娜;张伟;孙玉蕊;张艳;黄德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RSSMA)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成人颅骨标本10例,头颅标本18例.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开颅的基础上,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采用实体和CT相结合的方法 测量内听道上结节、岩尖的切除范围;记录内听道上结节、岩尖切除前后显露中颅窝、上斜坡的面积和三叉神经的范围;观察内听道上区的动脉、静脉、神经、硬膜等解剖结构.结果 内听道上结节左右、前后方向骨性组织可全部切除,将内听道的上壁轮廓化可切除其上下径.岩尖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骨性组织均不能完全切除.中颅窝扩大显露范围为(144.6±13.9)mm2,上斜坡扩大显露(90.3±16.7)mm2.小脑前下动脉、后下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前庭耳蜗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均得以认定.结论 RSSMA可以将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野扩大显露到中颅窝的中线侧和上斜坡的侧方,并可显露Meckel's腔内的三叉神经.岩骨骨迷路限制中颅窝的显露.RSSMA下的重要解剖结构有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弓下动脉、岩静脉、岩上窦等,术中要注意保护.RSSMA是处理主体在后颅窝,同时侵犯中颅窝病变的安全、有效入路.
作者:李爱民;殷善开;陈覃;关建;刘希光;夏咏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鼻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已不仅仅局限鼻腔手术,现已经扩展到垂体肿瘤切除、视神经减压术等.我科自2000年以来,在鼻内镜下切除鼻咽囊肿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文;赵宏辉;陈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经验.方法 16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MRI显示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2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检查均正常.术后脑脊液漏1例,尿崩症3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无其他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结论 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曾而明;李东海;庞克军;姚益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腭径路行鼻咽肿瘤手术,具有面部无瘢痕、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是鼻咽部手术的经典.由于鼻咽位置深在、腭黏膜瓣的阻挡,术者仍觉视野不够满意.
作者:杨甫文;甄泽年;陈贤明;赵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耐紫杉醇的人鼻咽癌细胞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剂量冲击和逐步增加剂量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耐紫杉醇鼻咽癌细胞株.检测两种细胞的形态差异、生长曲线及倍增时间;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它们对紫杉醇、顺铂和长春新碱化疗药的敏感性;使用RT-PCR比较两种细胞β-微管蛋白Ⅲ,鸟苷酸结合蛋白1的表达差异.结果 成功建立了耐药指数为8.43的CNE-1/Taxol耐药细胞株,其增殖速度减慢,倍增期延长,体积变小,且对长春新碱低度耐药,耐药指数为1.33;但与亲本细胞株比较,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增加(P<0.01);β-微管蛋白Ⅲ和鸟苷酸结合蛋白1的表达在耐药细胞株中均升高,并与耐药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CNE-1/Taxol是一株对紫杉醇耐药的细胞株,是研究紫杉醇耐药机制的重要实验模型;CNE-1/Taxol逆向增加了对顺铂的敏感性;β-微管蛋白Ⅲ和鸟苷酸结合蛋白1表达增强可能是鼻咽癌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褚玉敏;谭国林;马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因此,我们必须突破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
作者:王承龙;田勇泉;赵素萍;冯永;肖健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方法 总结分析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有耳鼻喉、气管和关节等多器官软骨侵犯,予以气管切开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控制.结论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软骨组织进行性炎症,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本病,对于出现呼吸困难者需气管切开.
作者:李泽卿;周文光;陈伟;吴昆旻;程友;徐艳;王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鼻出血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诊病例,处理恰当,能迅速有效的止血,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反复填塞,频发出血,造成患者更多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梁红民;李永利;郭清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科对2005年3月~2006年7月已完成的鼻内镜鼻窦手术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唐凌;杨万有;赵富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矫正.我院1998~2005年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1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等离子射频和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分析6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接受等离子射频和激光治疗,其中30例行等离子射频治疗,36例行激光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VAS评分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并观察术后鼻腔干燥、出血、粘连等并发症.结果 等离子组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为8.43±0.77,激光组为8.38±0.84;术后6个月等离子组为3.60±0.67,激光组为3.31±0.79.等离子组和激光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离子组并发鼻腔干燥2例,激光组12例,两组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激光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均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无切口、操作简便、术后出血少等优点.但激光治疗术后所致黏膜损伤更重,易并发鼻腔干燥.
作者:郑建华;伍伟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对照组(105例)用纯西医方法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3.1%,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治愈率为29.5%,有效率为67.6%.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廖贵华;谭明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72岁.因左颈部肿块40余年,声嘶1个月,于2006年7月25日在外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报告左甲状腺鳞癌,术后辅助放疗40 Gy,手术及放疗后声嘶无改善.
作者:罗小巍;杨新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83岁.因右眼渐突伴右鼻塞1个月余,加重4 d,于2006年6月8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内眦肿胀,逐渐加重,右鼻阻塞,涕中带血和鼻出血,复视,无明显视力减退,无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作者:曹晓林;李晓;张洋;徐如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5年9月~2006年8月,我科在电视系统下对45例呼吸道异物患儿行支气管镜检加异物取出术,手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赟;赵斯君;陶礼华;黄友棣;罗欣友;敬云龙;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右眼外伤后肿痛伴右鼻出血16 h就诊,以筛窦异物(右)、眼部挫裂伤(右)收治入院.入院前1 d下午4时从事机床刨削工作时,铁片飞溅不慎击伤右侧眼部.
作者:薛飞;王天友;程友;汤健;李泽卿;王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鼓膜外伤穿孔临床特征分析,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486例经耳内镜检查并鼓膜摄像确诊为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病因及穿孔情况分析.结果 直接外力损伤26例,穿孔为圆形或类圆形,缘内翻;间接外力损伤462例(其中掌击或拳击伤占432例),穿孔呈裂隙状128例,三角形110例,梭形126例,其余共98例,穿孔边缘锐利,周边多附有血痂,缘大部分外翻.穿孔均位于鼓膜紧张部.左耳(286耳)多于右耳(202耳),男(322耳)多于女(166耳).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位于鼓膜紧张部.直接外力形成者,穿孔与致伤物尖端形状有关,穿孔边缘可有片状出血血迹,缘内翻;间接外伤所致者,形状多样,边缘锐利,大部分外翻,附有血痂.
作者:张镭;柴小花;程红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经鼻、口或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或套管置入行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解除气道狭窄、阻塞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关键性处理措施[1].
作者:邓凤林;刘艳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