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儿科护理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在我院儿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为给药错误,其它的原因还包括坠床、跌倒、延误检查、药物过敏等。此外,儿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的学历、职称以及工作年限也有较大关系。讨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的工作培训,严格选拔,加强管理机制,从而降低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郭彩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三年神经内科被CT扫颅等确诊脑卒中的患者1000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41.20±7.36岁;对其中患有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偏头痛发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占多数,与男性病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年龄在40周岁以上患者比例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具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患者发生偏头痛合并缺血性卒中情况亦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多于患者性别、年龄、日常习惯等有关,但该病症如何相互作用,临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匡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治疗依从性的干预作用。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9月间,我院将54例肺结核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2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给予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模式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2.59%(25/27);常规组患者的依从性为70.37%(19/2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整体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肖汉;肖永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按就医顺序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院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计74例。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临床应用。结果与高频超声诊断结果对比后发现,对于单纯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诊断均出现误诊情况情况。手术结果与高频超声结果诊断对比发现化脓性阑尾炎出现漏诊较多,两种结果对比相差结果较大。对比发现化脓性阑尾炎诊断与治疗结果相符比例较高,达到85.7%;而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结果对比相符比例较低,仅33.3%。结论高频超声技术在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前景和深入研究价值。
作者:周开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共有5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颈椎牵引以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JOA颈椎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JOA颈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颈椎各项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彦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应用康复教育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康复教育组,每组5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教育,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康复教育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时,应用康复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王永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稳定骨折的救治及手术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骨盆的32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骨折脱位术后的固定效果以及愈合状况。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分析患者行走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脱位都得到较好的复位固定,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理想。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行走能力未受到影响,有一例患者出现了跛足,经检查发现为神经损伤所致。讨论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对于该种骨折,需要及时稳定骨折部位,清理合并伤,并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手术进行内固定,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损伤程度。
作者:胡宏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人体工程学在社会生活、生产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该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人体工程学是机械学、电学、、物理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劳动科学、以人为本学等综合起来研究的边缘科学。随着人体工程学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现今口腔医学领域也应用了该项科学,该科学改革了口腔医学的设备和治疗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许峻晖;王慧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一般组,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吸氧、抗血小板聚集、利尿等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LVEF、LVE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优于一般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患者(94.9%VS76.9%),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疗效可靠,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高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江城县丙类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城县2011年~2015年的丙类传染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江城县2011年~2015年一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651例,排在前三位的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年均发病率为105.35/10万,死亡1例,年均病死率0.16/10万,3~8月份发布略高,发病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以及学生为主,从2011年以来丙类传染性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结论江城县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有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一定要增强对托幼机构以及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的监测,降低其暴发流行,同时规范其诊断与报告,可以使传染病疫情研判以及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公众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BMI值将199例老年人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体重正常组(18≤BMI<24)、体重超重组(24≤BMI<28)、体重肥胖组(MBI≥28),对4组的血脂水平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血脂水平随BMI的增高而升高,4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33.33%、49.38%、60.25%、64.8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BMI与血脂水平存在密切关系,BMI增高易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加大脑血管疾病风险,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运动,改善辖区内老年人血脂水平。
作者:蔡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8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人数相等的原则,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 n=42)与胺碘酮治疗(观察组,n=42)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结果从治疗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62%,76.19%,组间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6%,26.18%,组间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建议急诊科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
作者:曾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0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显微手术对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脑膜瘤切除的分级标准包括Ⅰ级36例,Ⅱ级11例,Ⅲ级3例,术后随访期间有38例患者感染障碍或者运动障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情况,10例癫痫患者中8例患者未再发作癫痫症状,仅有1例患者前1/3段窦旁脑膜瘤术后1n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临床上对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重要引流静脉、静脉窦以及侧副静脉,并且要尽可能地对患者肿瘤采取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作者:许惠东;杨炳铎;马育辉;李霞;朱深海;何少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60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名患者。对照组30名患者在经期结束之后的5d使用甲硝唑和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0名患者在经期第1天就急进行甲硝唑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通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7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安全可靠,完全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会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护理组:4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50例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和生活现状,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马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MNP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入选时明显下降(P<0.05),给予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的患者疼痛VAS评分[(1.0±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6±0.5)分,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MNP疗效优于卡马西平联合阿片类药物,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艳;李小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1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将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突破领域。根据《规划》,国家启动新药专项,在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中实现研制30个新药,8~10个为原创性新药目标,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作者:郭伟东;刘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总结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我中心妇科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主要采用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诊断,配合B超检查具体炎性肿物情况;患者确诊之后,持续2个月治疗观察,后期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恢复的差异性(P<0.05)。结果: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与遗传因素、衣原体感染病情迁移等有关,采用涂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本次40例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显著,患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盆腔炎对女性健康造成危害,及时诊断后安排治疗,可抑制病况。
作者:韦圣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克隆恩病患者应用类克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92例克隆恩病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6次给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换,大便次数减少,瘘管闭合,大便隐血消失,腹胀、腹痛症状缓解,体重增加,内镜下黏膜明显愈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以及轻微胃肠道症状等等,未见严重的充血性心衰及感染症状。结论克隆恩病患者应用类克治疗容易出现给感染及过敏反应,因而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得到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建立测定罗红霉素片含量的改变波长高校液相色谱的方法。色谱柱选择了满足试验需求的种类,流动相采用了乙腈—甲醇—0.5%醋酸铵。其含量的配比为100:60:60,流速为1.0ml/min紫外线的波长在0—1.6min的时候其长度为300nm,1.6—4.0min为215nm,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操作非常简单,速度也非常快,精确度非常高。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