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波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护理组:4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50例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和生活现状,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宣教结合心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烧伤整形科于2014~2015年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与抑郁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作者:张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试论抗菌药在儿童中蒙医内科中作用

    儿童由于身体还未发育成熟,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年人差异很大,特别是肝、肾、神经、内分泌功能,如果用药不当会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因此在对儿童用药进行分析时,要单独的分析其体内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由于临床上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的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药物成为人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治疗疾病的一种必要手段,但不合理地使用药物,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童,他们身体的各个方面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医生在用药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对儿童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是现代医学中噬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逐渐的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作者:旭仁其木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总结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我中心妇科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主要采用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诊断,配合B超检查具体炎性肿物情况;患者确诊之后,持续2个月治疗观察,后期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恢复的差异性(P<0.05)。结果: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与遗传因素、衣原体感染病情迁移等有关,采用涂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本次40例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显著,患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盆腔炎对女性健康造成危害,及时诊断后安排治疗,可抑制病况。

    作者:韦圣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贮存保管技术探析

    现阶段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人们越发重视中药对身体的调节和养护作用。但是目前在一些中医医院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中药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一些影响质量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下现在中药贮存保管技术。

    作者:宁燕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对换药碗清洗效果的分析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对换药碗清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使用后未处理的换药碗1550套,采用浸泡和未浸泡两种清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并对清洗质量进行目测和5倍放大镜检测。结果 A组换药碗通过用碱性清洁剂先浸泡30分钟,再按初洗、洗涤、漂洗、润滑、干燥等步骤完成和B组换药碗未通过用碱性清洁剂浸泡按初洗、洗涤、漂洗、润滑、干燥等步骤完成,通过这两种方法对清洗质量予以比较之后,A组合格率为99.48%、B组合格率为91.35%,且P<0.01,故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碱性清洗剂浸泡后的换药碗再用加碱性清洁剂的超声清洗机清洗后的换药碗优于未经浸泡直接清洗的换药碗的清洁度。

    作者:吕冬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古代医家对体质的研究发展

    古代医家对体质的研究早见于《内经》,《内经》论述的体质,对后世医家体质的研究发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古代医家对体质研究,主要包括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与病因、发病情况、疾病转归及预后、诊疗的研究,以及不同年龄体质差别。

    作者:胡振龙;罗拟睿;张晓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小儿脑瘫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方法及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08例脑瘫患儿分别按照各54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干预组之中,其中干预组需要接受高压氧的治疗,另外加以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则不进行高压氧治疗,仅仅采取综合治疗即可,然后将两组的所有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57.4%)明显低于干预组(79.6%),很显然,我院得出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远高于观察组效果,该两组有些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以及良好的护理方法治疗脑瘫患儿的确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及影响。

    作者:门秀英;刘哲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90例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自愿行无痛分娩待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择无镇痛措施的待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选择上遵循随机抽样原则,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中镇痛效果(95.6%)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32.2%),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自然分娩产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避免疼痛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琼珍;陶姝君;李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比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疾病择期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腹部脐窝外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疤痕不明显,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柯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针对住院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观察并探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针对这68例患者采取相应的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观察高血压疾病的变化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出现心绞痛的患者为1例,出现动脉硬化的患者为1例,患者没有出现心理衰竭和眼底病变的状况。患者的并发症并发几率为2.95%。同时68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的患者人数为63例,正常的为5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另外,针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合理的观察,也能够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因此合理的对高血压疾病进行观察和护理,有着明显的推广价值。

    作者: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甲胎蛋白应答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应答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甲胎蛋白的诊断、预后评价价值。结果术后,AFP应答组的AFP值比AFP无应答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应答组的CB率与AFP无应答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应答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AFP无应答组患者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类型、肿瘤负荷、肿瘤分布和癌栓类型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肿瘤类型、早期AFP应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AFP应答患者的预后优于AFP无应答患者。结论 AFP应答可对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的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林辉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早期先兆性流产的84例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心理焦虑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展开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保胎成功几率。

    作者:赵艳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诊重症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形式,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等指标进行调查,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形式,其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助于预后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余汇何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江城县2011年~2015年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江城县丙类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城县2011年~2015年的丙类传染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江城县2011年~2015年一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651例,排在前三位的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年均发病率为105.35/10万,死亡1例,年均病死率0.16/10万,3~8月份发布略高,发病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以及学生为主,从2011年以来丙类传染性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结论江城县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有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一定要增强对托幼机构以及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的监测,降低其暴发流行,同时规范其诊断与报告,可以使传染病疫情研判以及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公众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开灵分散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清开灵分散片在制备的时候也有多种的制备工艺,本文主要是研究了分散片是如何制备的以及佳的处方。方法在制备清开灵分散片的时候,应该确定一个考察的指标,而在这个指标主要是以分散时间为主,然后在筛选处方的时候,要对分散片做实试验,一般采用的实验是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在制备清开灵分散片的时候,将微晶纤维作为制备环节的填充剂,加入适当的微粉硅胶,将其作为助流剂,在加入5%的羧甲基淀粉等,在制备分散片的时候,采用湿法制备方法。结论这种方法制备的清开灵分散片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处方较为合理。

    作者:仉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三年神经内科被CT扫颅等确诊脑卒中的患者1000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41.20±7.36岁;对其中患有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偏头痛发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占多数,与男性病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年龄在40周岁以上患者比例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具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患者发生偏头痛合并缺血性卒中情况亦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多于患者性别、年龄、日常习惯等有关,但该病症如何相互作用,临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匡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化饮食宣教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准化饮食教育在妇科腹腔镜术前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施以一般的饮食宣教和标准化的饮食宣教,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饮食知识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的自我满意度均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化饮食教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肠道准备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助于医生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论社会性规制的理论依据-兼论我国政府对食品与药品质量规制制度

    基于现有的理论研究体系进行分析,我国当前比较关注对经济性规制的重视,社会性规制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政府对产品质量规制制度的建立,是社会性规制当中的构成部分,理应得到关注。本次针对当前食品与药品质量这一热门话题作为切入点,提出看法,以便于当前理论研究领域对社会性规制更好把握。

    作者:朱秋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饮食疗法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中医饮食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7例,分别给予常规饮食指导与分期中医饮食干预,观测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结论中医饮食疗法讲究辨证施膳,在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愈合,提高疗效上效果确切。

    作者:赵旭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检验科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思考与防护

    目的:探讨检验科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70例,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染情况以及感染菌种。结果70例参与人员中,发生感染例数为36例,比例为51.43%。对比发现所有感染人员中,文化程度属于主要的影响因素,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对我院感染人员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其中葡萄球菌14例、大肠埃希菌7例、肠球菌5例、克雷伯菌4例、链球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其他菌种3例。结论检验科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较高,因此应对院内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临床工作要求,保障其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唐道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