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贮存保管技术探析

宁燕秋

关键词:中药, 贮存, 保管
摘要:现阶段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人们越发重视中药对身体的调节和养护作用。但是目前在一些中医医院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中药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一些影响质量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下现在中药贮存保管技术。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健康行为指导及功能锻炼干预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健康行为指导及功能锻炼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行为指导和功能锻炼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和相关因素均优于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指导及功能锻炼干预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改善机体功能,值得应用。

    作者:王一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褪黑素对睡眠调节生理作用简述

    褪黑素是人体脑部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今年来研究发现褪黑素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调节机体生物钟节律促进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炎能力、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进程等。本文是对褪黑素的助眠作用做出详细的分析以应用到医学领域。

    作者:崔丽君;孙海友;李建树;梁肖;王智华;刘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三年神经内科被CT扫颅等确诊脑卒中的患者1000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41.20±7.36岁;对其中患有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偏头痛发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占多数,与男性病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年龄在40周岁以上患者比例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具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患者发生偏头痛合并缺血性卒中情况亦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多于患者性别、年龄、日常习惯等有关,但该病症如何相互作用,临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匡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小儿脑瘫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方法及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08例脑瘫患儿分别按照各54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干预组之中,其中干预组需要接受高压氧的治疗,另外加以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则不进行高压氧治疗,仅仅采取综合治疗即可,然后将两组的所有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57.4%)明显低于干预组(79.6%),很显然,我院得出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远高于观察组效果,该两组有些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以及良好的护理方法治疗脑瘫患儿的确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及影响。

    作者:门秀英;刘哲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模式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模式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不同光疗模式,平均分为3组,即间断光疗A组,间断光疗B组和持续光疗组。对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3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间断光疗A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10.88±42.31)umol/ml,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59.52±29.86)umol/ml。间断光疗B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10.64±42.59)umol/ml,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60.61±31.07)umol/ml。持续光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10.92±42.74)umol/ml,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25.99±23.10)umol/ml。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持续光疗组与间断光疗A组、B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间断光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间断光疗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持续光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间断光疗A组和间断光疗B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持续光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间断光疗A组和间断光疗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3种光疗模式均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持续光疗组疗效相对明显,其中持续光疗组临床疗效为明显,但不良反应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充分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光疗模式。

    作者: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连锁零售药店的GSP管理实施与研究

    我国目前有着众多药品连锁店,一般都是采用GSP规范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规范不仅是管理着药店的工作人员,同样还管理着药品零售店的硬件方面,药品保管等多个方面。另外,GSP 不仅能够规范药品零售店的销售,还能增强药店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本文主要对GSP进行介绍,进而展开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赵丽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江城县2011年~2015年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江城县丙类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城县2011年~2015年的丙类传染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江城县2011年~2015年一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651例,排在前三位的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年均发病率为105.35/10万,死亡1例,年均病死率0.16/10万,3~8月份发布略高,发病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以及学生为主,从2011年以来丙类传染性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结论江城县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有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一定要增强对托幼机构以及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的监测,降低其暴发流行,同时规范其诊断与报告,可以使传染病疫情研判以及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公众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护理组:4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50例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和生活现状,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马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参照组48例,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7.9%高于参照组75.0%,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梁丽娥;林惠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钠中残留溶剂--三乙胺、二异丙胺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阿莫西林钠中有机溶剂三乙胺、二异丙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三乙胺97.1%~103.0%;二异丙胺97.7%~104.8%;变异系数三乙胺2.2%,二异丙胺3.3%。

    作者:孙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凝胶色谱法测定头孢菌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应用心得

    凝胶色谱法作为测定物质杂质的一种技术,时常被应用在头孢菌类药物的高分子杂质测定中。该技术与其他成分测定技术相比,具有非常好的分离效果,而且对操作人员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也不必要求实验人员准确复杂的设备,因此得到了有关人员的青睐。本文主要通过对仪器与试验准备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的介绍,探讨了凝胶色谱法测定头孢菌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应用,仅供交流使用。

    作者:韩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再谈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工作

    在药品流通领域,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药品的质量进行保障,这样才能够确保用药的安全。本文就主要从药品不合格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障药品流通领域中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吕宝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肠炎康200ml、锡类散1支传统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用平板电脑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灌肠管改用14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液中再加入利多卡因0.1g配合不同体位进行灌肠,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舒适度、保留时间、及治疗的有效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工艺研究

    目的:本文对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利用HPLC法对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以及相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还对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活性炭吸附、灭菌方式、外源性金属离子以及渗透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具有可行性。结论通过本文的验证,确定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合格。

    作者:张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安顺地区6~12岁儿童氟斑牙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研究安顺地区儿童氟斑牙发病因素及治疗效果,积累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共抽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氟斑牙患儿资料,总结氟斑牙临床症状特点及发病原因;本次60例采用脱色法进行治疗,持续治疗观察2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详细记录60例患儿病症治疗效果。结果饮水中氟含量过高、食用氟化物等是主要病因,氟斑牙以牙面变色、坑凹缺损、牙齿畸形等为主要症状,可分为轻度、中度、中度等3类,经过内、外脱色法治疗术效果明显。本次60例,治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6~12岁儿童是氟斑牙高发年龄段,要结合换人实际病症采取针对性治疗,保护牙组织健康。

    作者:冉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沙市市民对雾霾感知及认知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长沙市市民对雾霾的感知及认知程度的现状,探讨雾霾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危害因素及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和实施避免雾霾形成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望城区6个区常住人口共588名为调查对象。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长沙市民对雾霾的认知和感知程度进行调查,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长沙市市民对雾霾的感知能力较高,对雾霾的认知能力较低。结论长沙市市民通过新闻、报纸、电视、网页等媒介和自我感受都能够意识到长沙市存在雾霾天气。但对于雾霾子大气中形成原因及对雾霾造成的危害等知识较贫乏。

    作者:陈洁珊;符清明;李桂花;江玥婧;黄钰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一般组,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吸氧、抗血小板聚集、利尿等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LVEF、LVE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优于一般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患者(94.9%VS76.9%),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疗效可靠,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高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实践

    目的:探析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缬沙坦联合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束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期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硝苯地平缓释胶囊和缬沙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少,还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且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方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社区干预研究与进展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高危人群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采用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疗法、行为干预、运动疗法及用药指导等干预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社区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核磁共振成像与CT在鼻咽癌诊断的应用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核磁共振成像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析某市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65例鼻咽癌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和CT资料。结果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T分期诊断一致者例(68.46%),N分期诊断一致者58例(89.23%),临床分期一致者10例(84.62%)。其中T1期、T2期、N0和N1期差异有显著差异性,CT诊断林巴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核磁共振成像,各项目比较x2值>3.64,,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有利于评价林巴转移情况,给出关于肿瘤的准确数据,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鼻咽癌原发灶,应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选择。

    作者:郭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