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模式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影响

陈华

关键词:光疗,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模式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不同光疗模式,平均分为3组,即间断光疗A组,间断光疗B组和持续光疗组。对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3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间断光疗A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10.88±42.31)umol/ml,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59.52±29.86)umol/ml。间断光疗B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10.64±42.59)umol/ml,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60.61±31.07)umol/ml。持续光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10.92±42.74)umol/ml,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25.99±23.10)umol/ml。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持续光疗组与间断光疗A组、B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间断光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间断光疗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持续光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间断光疗A组和间断光疗B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持续光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间断光疗A组和间断光疗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3种光疗模式均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持续光疗组疗效相对明显,其中持续光疗组临床疗效为明显,但不良反应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充分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光疗模式。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运动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科学指导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方法随机抽取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女学生500名,并按照学生学号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使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运动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结论运动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深刻,有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在40岁以下者占75%,无配偶者占69%,文化程度为高中和初中的占80%,工人及无业者占79%,病程为1年以内者占85%,入院1个月以内的占46%,攻击行为相关因素为幻听21%、幻视6%、被害妄想35%、关系妄想15%、夸大妄想6%、嫉妒妄想10%、被控制感7%,其中幻听及被害妄想占了56%。结论精神疾病患者中幻听、被害妄想为引发攻击行为主要的因素,完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攻击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对门诊西药房采用品管圈管理,分析引起处方调剂内差的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观察品管圈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管理前,门诊西药房的调剂内差为49.1件/周,品管圈管理后,为13.2件/周。品管圈管理后,门诊西药房的调剂内差较管理前下降了73.1%,超过了预先目标44.6%。在品管圈管理后,品管圈小组组员的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愉悦感、及交流表达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应用于门诊西药房工作质量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曾长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共有5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颈椎牵引以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JOA颈椎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JOA颈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颈椎各项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彦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舒适护理的应用

    目的:分析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原因及舒适护理的应用。方法分析72例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对不适患者行舒适护理。结果手术创伤、眼压升高、反应性葡萄膜炎及特殊体位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行舒适护理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对理满意度为97.22%。结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原因诸多,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行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金在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重度烧伤患儿36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1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重度烧伤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华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再谈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保证工作

    在药品流通领域,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药品的质量进行保障,这样才能够确保用药的安全。本文就主要从药品不合格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障药品流通领域中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吕宝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评估报道

    目的:研究评估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2名初期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比较组,每组56名患者。常规组应用调模充填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全冠修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比较组,两组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比较组,两组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牙隐裂患者选择全冠修复临床治疗后的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显著减少牙髓炎和牙折裂等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灿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7月开始本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围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良好愈合,未发生椎体高度进行性丢失,无骨水泥的移位,两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结合椎旁肌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椎体成形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酶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学中经常会运用到酶学。比如,在合成手性药品的过程中,会采用酶法将消旋体进行拆解、分离。有些药物的合成只有运用酶法才能好发挥好的效果。在我国的制药工作中已经广泛的应用酶法技术,而且对于酶学的调查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简要分析了酶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情况,仅供参考。

    作者:吴世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头孢类粉针车间洁净室控制系统设计

    该空调机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院采用了国际上医药行业里比较先进空调设计理念。在满足GMP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来动态的调整新风、回风、排风的大小。

    作者:高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在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为了实现药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有效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在采购时把好质量关,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作者:陈维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总结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我中心妇科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主要采用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诊断,配合B超检查具体炎性肿物情况;患者确诊之后,持续2个月治疗观察,后期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恢复的差异性(P<0.05)。结果: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与遗传因素、衣原体感染病情迁移等有关,采用涂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本次40例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显著,患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盆腔炎对女性健康造成危害,及时诊断后安排治疗,可抑制病况。

    作者:韦圣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儿科护理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在我院儿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为给药错误,其它的原因还包括坠床、跌倒、延误检查、药物过敏等。此外,儿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的学历、职称以及工作年限也有较大关系。讨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的工作培训,严格选拔,加强管理机制,从而降低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郭彩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种新的实验大鼠捉拿、灌胃方法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大鼠的捉拿方法,利于灌胃,保护大鼠,节约时间,培养实验者之间的默契。方法 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成两个大组:新方法组和传统组,每组60只。分别将60只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组30只和唑吡坦组30只,进行连续6个月的捉拿灌胃实验.结果新方法的SD大鼠健康成长,活动正常,未出现异常情况,捉拿稳定率96.9%,损伤率92%,存活率97%;传统方法SD大鼠捉拿稳定率89%,损伤率87%,存活率91%。结论一个人单独捉拿大鼠,两人合作的灌胃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大鼠,既稳定了大鼠又避免被大鼠伤害,降低了对大鼠口腔食管消化道的伤害,适合需长期灌胃的大鼠,避免长期灌胃损伤大鼠而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作者:王志芳;周攀豪;卢运勤;刘金武;何悦;李广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的特点,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治过程然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治疗的开始一个月中,患儿在临床上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然而随时间的不断推进,在过了1个月以后,有效控制了待感染,患儿们的病情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一些好转,随着治疗时间在进一步地前进,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地突显,不过还是要注意防止患儿再次感染。结论激素在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上是有效的,不过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时,需要控制患儿的感染并防止其二次感染。

    作者:谷红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及药动学研究

    我国传统中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丹参。丹参属于唇形科植物,用药之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人员多用现代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对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进行全面地控制,同时对其药动学的研究也更近一步。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丹参具有多重药理作用,不仅可以活血化瘀,还可以对冠心病以及血液循环等方面的病症进行改善。

    作者:苑宏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及注射用丹参(冻干粉)质量评价研究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析技术的进步为我国中药以及制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目前对中药及其成分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但是这一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并不十分广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钻研,以便能够为我国的新药开发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重点对丹参以及其制剂中所蕴含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质量评价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为我国中药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李金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急性阑尾炎术后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观察组)以及65例接受急性阑尾炎术后没有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治疗和有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所采取的切除方法、病理类型以及切口类型都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性别的手术切口长度方面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症状和很多因素都有效紧密联系,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针对性比较强的控制措施,尽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出现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龙贵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收录了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结合内镜检查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对患者展开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常规护理、健康指导等方式,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出血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消化性溃疡22例、急性胃黏膜损害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例、胃癌3例等因素相关,具有合并性、多发性等特点;经过护理后,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显著控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严重性病症,临床及时安排护理可控制出血症状,减小了肝硬化治疗的风险。

    作者:张国芝;陈巧云;严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