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蝶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古金海;孙卫;向晖;何锦华;曹文锋

关键词:脑膜瘤/外科学, 表皮样囊肿/外科学, 蝶岩斜区肿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初步总结蝶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蝶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脑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死于下丘脑功能衰竭1例;术后面瘫3例,尿崩3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其中脑膜瘤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影像学上未见肿瘤复发,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只要熟悉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应用显微技术,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无瘢痕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目的应用内镜外科技术开展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SET),解决常规甲状腺手术后颈部瘢痕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的问题.方法切口选择在乳晕上缘、胸骨旁,钝性游离胸前和颈前皮下腔隙,在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结果完成15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颈部水肿改善.结论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手术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显露和止血.

    作者:华沪玮;黄炯强;范慧光;胡明;雷建;刘衍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年1月~2002年1月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36例I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6年,仅2例在手术后复发,其余34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治愈率为94.4%.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IP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该术式避免了面部切口,术中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结构和黏膜,创伤小,有利于鼻腔功能的恢复.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因而必须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作者: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

    目的观察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在强化局麻或全麻支撑喉镜下,对6例单侧声带麻痹病人行人胶原患侧声带注射.评估注射前后声带位置、声嘶改善状况及声学参数变化.结果6例中5例术后声嘶明显改善,患侧声带移向正中位,声门关闭良好;1例声嘶改善不明显,患侧声带位置无变化.6例皆未出现不良反应.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标准噪声能量(NNE)值术后明显下降,大声时(MPT)延长,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谐噪比(H/N)得到改善.结论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是一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病人痛苦小、价格低廉、易于临床推广的方法.

    作者:屈季宁;周涛;肖伯奎;张晓帆;雷培香;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1例喉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对1988年1月~2001年12月间51例喉癌及喉咽癌施行喉全切除术及部分施行发音重建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全部施行喉全切除术,其中17例行气管(环)咽吻合术,发音成功率88.2%(15/17).6例行新喉再造术,发音成功率100%.3例行食管气管造瘘术,发音成功率66.7%(2/3).25例行气管皮肤造口术(咽-食管发音),发音成功率52%(13/25).手术主要并发症咽瘘的发生率为17.6%(9/51).5年生存率为64.7%(33/51).结论喉全切除术仍不失为治疗各种中、晚期喉癌及喉咽癌基本、安全的手术,特别是在喉全切基础上选择施行各种发音重建术,对病人恢复发音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万荣;殷泽登;黄英;刘水明;张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鼓膜切口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远期效果一般不够理想.近几年,笔者采用经外耳道、鼓膜切口加压注药冲洗鼓室和咽鼓管93例(116耳),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进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跨乙状窦骨窗钻孔定位的解剖研究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跨乙状窦入路开颅钻孔定位提拱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跨乙状窦手术入路.结果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体表投影.第一孔位置在乳突后平台,第二孔位于乳突上嵴与颞顶线夹角处.结论作者设计的骨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横拟手术中可行性好.

    作者:王仲伟;陈坚;陈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中隔髓外浆细胞瘤1例

    病人,女,56岁,2000年7月10日入院.半月前因多次无明显诱因左鼻出血,每次约5~15ml不等,行鼻腔填塞可止血,无鼻塞、流涕、头痛、畏寒、发烧等.

    作者:余丙武;王绥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附10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及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80例均为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手术后2周进行第一次鼻腔鼻窦清理,以后每隔2周一次,共进行4或4次以上清理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112例手术后1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456例手术后2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255例手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98例出现术后窦口闭锁,176例出现术腔粘连,在术腔清理过程中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95例出现术后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术腔粘膜的再上皮化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术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粘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后清理对提高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湘娥;蒋卫红;肖健云;贺楚峰;柳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膨胀止血海绵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为探索内镜手术后填塞物的止血效果和病人的反应情况,笔者从2000年3月起分别采用膨胀海绵和凡士林纱条填塞30例作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彤;马世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慢性咽炎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8,女性多见,且好发于中青年妇女.主要特点为咽喉疼痛,咽部阻塞感及合并1侧或2侧甲状腺肿大,T3,T4明显增高,TSA下降.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易误诊为慢性咽炎,因该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疏忽了甲状腺的理化检查.

    作者:彭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源性喉气管狭窄的治疗和预防

    目的探讨医源性喉气管狭窄的病因.方法对88例病人根据喉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应用激光切除、喉气管裂开、去除瘢痕并利用颈前肌皮瓣、肋软骨、舌骨肌瓣加宽狭窄部位,术腔放入硅胶管支撑进行治疗.结果83例病人拔管治愈,成功率94%.结论医源性喉气管狭窄病情复杂、多变,并多见于儿童,治疗更加困难,因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同等重要.

    作者:阮炎艳;陈文弦;李贵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腔鼻窦粘液表皮样癌误诊为慢性鼻窦炎1例

    病人,男,47岁,因反复左鼻塞、流脓涕10年,加重伴头痛1 d入院.病人10年来反复左鼻塞,流脓涕,其间自行服药症状有所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

    作者:梁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

    目的讨论颈动脉球体瘤的诊断手段、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8例颈动脉球体瘤的经验.以术前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彻底切除颈动脉球体瘤.结果按Shamblin分期3例为Ⅱ期,5例为Ⅲ期,有家族史者3例.5例Ⅲ期的病人,采用了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均保全了颈总和颈内动脉,瘤体获全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颈动脉球体瘤.

    作者:郭梦和;张宏征;李永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探讨

    我科近20年来收治的68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68耳)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4~52岁,平均34岁.

    作者:蔡祝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筛前神经瘢痕疗法结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者24例,在鼻中隔矫正术的同时行筛前神经末梢部分刮除及划痕,使局部形成瘢痕.结果随访1~3年,全部病例鼻通气正常,变应性鼻炎症状消失,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筛前神经瘢痕疗法结合鼻中隔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鲍学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前庭囊肿手术径路及方法的改进

    我科自1987年7月~2002年1月对82例鼻前庭囊肿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就手术径路及方法的改进分析如下.

    作者:陈映辉;邓元平;张建国;黎可华;李家俊;汪湘勇;丁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置管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的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17例,均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同时治疗伴发疾病,置管一般保留6~8个月.结果听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保守治疗4周无效,伴有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肥大,纯音测听提示骨导听阈改变者均应尽早行置管手术.

    作者:黄赛瑜;倪丽艳;项松洁;杨继红;高金建;金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发嗅觉障碍病人iNOS在嗅粘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病人经临床分型分期,行嗅觉功能检查后,取嗅粘膜标本,行NOS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型2,3期和3型的嗅粘膜中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1型和2型1期(P<0.05).并与嗅觉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iNOS可能参与了慢性鼻窦炎所致嗅觉障碍的嗅觉损害过程,损害程度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分期有关.

    作者:王茂鑫;李志春;张榕;易自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鼻息肉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取70例鼻息肉组织标本,用HPV-DNA-Typing方法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病毒分型,24例正常鼻腔粘膜作对照.结果70例鼻息肉中有19例(27.14%)HPV-DNA感染,24例正常鼻腔粘膜中1例感染HPV-DNA(4.17%),HPV分型发现以HPV-5型为主.结论鼻息肉发病可能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

    作者:董晶;徐永昌;王欣波;邓京;焦旭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钳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0例报告

    自1989年以来,我院对因下鼻甲肥大而导致的鼻腔阻塞性病变采用钳夹法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宏;胡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