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慢性咽炎18例临床分析

彭建辉

关键词:甲状腺炎, 亚急性/诊断, 咽炎/诊断, 误诊, 慢性病
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8,女性多见,且好发于中青年妇女.主要特点为咽喉疼痛,咽部阻塞感及合并1侧或2侧甲状腺肿大,T3,T4明显增高,TSA下降.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易误诊为慢性咽炎,因该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疏忽了甲状腺的理化检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头颈部放射治疗对味觉的损害

    放射线治疗是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头颈部放射治疗常引起局部疼痛、口干、味觉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近年来,对头颈部放射治疗并发症的研究已引起临床重视.灵敏的味觉是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味觉障碍既是一种客观症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不仅直接抑制病人的食欲,导致营养缺失,更可加重其身心负担.本文对头颈部放疗引起味觉损害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侧重介绍味觉损害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时海波;程雷;徐其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附10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及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80例均为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手术后2周进行第一次鼻腔鼻窦清理,以后每隔2周一次,共进行4或4次以上清理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112例手术后1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456例手术后2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255例手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98例出现术后窦口闭锁,176例出现术腔粘连,在术腔清理过程中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95例出现术后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术腔粘膜的再上皮化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术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粘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后清理对提高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湘娥;蒋卫红;肖健云;贺楚峰;柳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1年12月在支撑喉镜下利用微波治疗会厌囊肿23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刘宇;刘迎春;刘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修补严重脑脊液鼻漏的体会(附2例报告)

    鼻内镜下修复脑脊液鼻漏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严重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复的经验则不多,现将作者遇到的两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帼燕;谢民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耳甲腔成形术在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对乳突根治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32例做耳甲腔成形术(成形组)及36例未做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的乳突根治术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成形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周,其中1例出现耳廓软骨膜炎,5例术腔内痂皮堆积,2例再感染.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9周,外耳道均较狭窄,乳突腔内痂皮易堆积,再流脓12例.结论耳甲腔成形术能缩短乳突根治术的干耳时间,可提高疗效.术前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术后的随访是重要的.

    作者:翁祖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中隔髓外浆细胞瘤1例

    病人,女,56岁,2000年7月10日入院.半月前因多次无明显诱因左鼻出血,每次约5~15ml不等,行鼻腔填塞可止血,无鼻塞、流涕、头痛、畏寒、发烧等.

    作者:余丙武;王绥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会厌炎106例临床分析

    为了了解急性会厌炎的发病和诊疗特点,避免误诊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院1982~2001年间确诊的106例急性会厌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姚良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部无瘢痕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目的应用内镜外科技术开展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SET),解决常规甲状腺手术后颈部瘢痕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的问题.方法切口选择在乳晕上缘、胸骨旁,钝性游离胸前和颈前皮下腔隙,在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结果完成15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颈部水肿改善.结论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手术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显露和止血.

    作者:华沪玮;黄炯强;范慧光;胡明;雷建;刘衍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特发性声门下狭窄的治疗

    目的探讨9例特发性声门下狭窄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4年间收治特发性声门狭窄病人的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9例病人全部进行了喉裂开及喉气管成形术.6例获一次性治愈,2例经过2次手术治愈,1例经过3次手术治愈.随访1~14年,全部病人拔管后未复发.结论特发性声门下狭窄需经手术治疗,去除黏膜下病变、移植加宽气道前壁、腔内放置支撑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贵泽;高鹏飞;陈文弦;阮炎艳;崔鹏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给氧方式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影响

    小儿气管内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异物取出术危险性极大,术中因缺氧可导致严重后果.术中如何有效地给氧是让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的关键.笔者观察了56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术中使用三种不同给氧方式比较其对异物取出术的影响.

    作者:庾俊雄;何晓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颌下腺切除术

    目的探讨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颌下腺切除术,对治疗部分颌下腺疾病的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颌下腺疾病病人25例,分别为①术前考虑恶性.②二次手术.③慢性炎症局部浸润重.④下颌缘支神经走行位置偏低.⑤病变腺体位置深在近下颌骨等病例.均采用主动解剖下颌缘支神经切除颌下腺.结果术后18例无面神经损伤症状;6例轻度口角歪斜,1~2周恢复正常;1例主动切断并吻合下颌缘支神经.3例颌下腺癌及2例二次手术的多形性腺瘤随访2~3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20例良性病变随诊6~48个月,术区无异常改变.结论颌下腺疾病具有上述5种情况手术治疗时,主动的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颌下腺切除术,较传统的不解剖或不主动解剖下颌缘支神经的颌下腺切除术相比,其优点是:可使下颌缘支神经更趋安全,减少了神经损伤带来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姜辉春;邵彬;郑锦花;范景彬;周春健;郭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1例喉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对1988年1月~2001年12月间51例喉癌及喉咽癌施行喉全切除术及部分施行发音重建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全部施行喉全切除术,其中17例行气管(环)咽吻合术,发音成功率88.2%(15/17).6例行新喉再造术,发音成功率100%.3例行食管气管造瘘术,发音成功率66.7%(2/3).25例行气管皮肤造口术(咽-食管发音),发音成功率52%(13/25).手术主要并发症咽瘘的发生率为17.6%(9/51).5年生存率为64.7%(33/51).结论喉全切除术仍不失为治疗各种中、晚期喉癌及喉咽癌基本、安全的手术,特别是在喉全切基础上选择施行各种发音重建术,对病人恢复发音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万荣;殷泽登;黄英;刘水明;张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膨胀止血海绵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为探索内镜手术后填塞物的止血效果和病人的反应情况,笔者从2000年3月起分别采用膨胀海绵和凡士林纱条填塞30例作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彤;马世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

    目的观察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在强化局麻或全麻支撑喉镜下,对6例单侧声带麻痹病人行人胶原患侧声带注射.评估注射前后声带位置、声嘶改善状况及声学参数变化.结果6例中5例术后声嘶明显改善,患侧声带移向正中位,声门关闭良好;1例声嘶改善不明显,患侧声带位置无变化.6例皆未出现不良反应.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标准噪声能量(NNE)值术后明显下降,大声时(MPT)延长,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谐噪比(H/N)得到改善.结论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是一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病人痛苦小、价格低廉、易于临床推广的方法.

    作者:屈季宁;周涛;肖伯奎;张晓帆;雷培香;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置管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的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17例,均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同时治疗伴发疾病,置管一般保留6~8个月.结果听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保守治疗4周无效,伴有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肥大,纯音测听提示骨导听阈改变者均应尽早行置管手术.

    作者:黄赛瑜;倪丽艳;项松洁;杨继红;高金建;金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探讨

    我科近20年来收治的68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68耳)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4~52岁,平均34岁.

    作者:蔡祝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慢性咽炎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8,女性多见,且好发于中青年妇女.主要特点为咽喉疼痛,咽部阻塞感及合并1侧或2侧甲状腺肿大,T3,T4明显增高,TSA下降.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易误诊为慢性咽炎,因该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疏忽了甲状腺的理化检查.

    作者:彭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侧颅眶联合入路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手术

    目的介绍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手术的技术和经验.方法收治13例球后眶内肿瘤及其他涉眶颅底病变病人,均经单侧颅眶联合入路处理病变、切除肿瘤.结果12例(92.3%)病人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永久性脑神经损害l例(7.7%).结论单侧颅眶联合入路处理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绍明;樊明新;程江鹏;熊志刚;李华;修彬华;周懿;刘成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发嗅觉障碍病人iNOS在嗅粘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病人经临床分型分期,行嗅觉功能检查后,取嗅粘膜标本,行NOS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型2,3期和3型的嗅粘膜中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1型和2型1期(P<0.05).并与嗅觉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iNOS可能参与了慢性鼻窦炎所致嗅觉障碍的嗅觉损害过程,损害程度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分期有关.

    作者:王茂鑫;李志春;张榕;易自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钳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0例报告

    自1989年以来,我院对因下鼻甲肥大而导致的鼻腔阻塞性病变采用钳夹法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宏;胡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