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波
目的 探讨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3例,前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者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4.5±4.8)min、住院时间(6.1±1.4)d均短于对照组(61.5±10.7)min、(9.5±2.3)d,术中出血量(26.4±9.4)ml、并发症发生率(9.3%)、复发率(0%)也低于对照组(50.3±12.1)ml、(30.2%)、(9.3%),且P<0.05.讨论跟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患者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及运用.
作者:尹家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正常妊娠孕妇及正常非妊娠体检人员各50例,分别测定其血脂水平及脂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各脂蛋白水平与正常妊娠和非妊娠人员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子痫前期患者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以及脂蛋白(a)水平与妊娠高血压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正常妊娠以及非妊娠人员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孕期强化其控制有利于妊高症的预防.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本疾控中心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开展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和质量控制分析工作,选择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收集观察组患者痰液,在痰液培养工作中联合应用质量控制措施,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痰液收集和培养工作,对两组的细菌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在杆菌肤多黏菌素氧化发酵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十六烷基三甲钱琼脂、巧克力杆菌肤琼脂培养基上的阳性率分别为94.87%、92.30%、89.74%、87.18%,对照组患者在杆菌肤多黏菌素氧化发酵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十六烷基三甲钱琼脂、巧克力杆菌肤琼脂培养基上的阳性率分别为74.36%、66.67%、71.79%、69.2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细菌检验合格率,值得应用.
作者:胡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剖析糖尿病的社区预防控制策略,供临床借鉴.方法 择取我团社区中的糖尿病高危者,共计86例.随机等分86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利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法,后者利用社区糖尿病传统干预法.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9.7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尿病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25.58%.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糖尿病高危群体中,积极运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法,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同时也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作者:肖汉;肖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在护理管理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总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4.62%;观察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6.1±1.95,对照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0.3±1.68;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绍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10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观察组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护理效果确切,其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作者:欧阳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终的结局是容易发生骨折,常见骨折部位有脊柱、腕部和髋部.其中脊柱的每个椎体都容易发生骨折.随着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日趋严重,且老年人骨折以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故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司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皮肤瘙痒的护理及其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皮肤瘙痒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抑制皮肤瘙痒的发生,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卫东;王新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将院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镁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MOAS评价均有所下降,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组对于精神分裂症具有攻击行为患者的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安全有效,适宜组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颜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随机分2组.观察组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曲安缩松.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该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DR摄影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5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临床治疗确诊为腰椎疾病,对所有患者进行普通X线平片以及DR摄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图像治疗以及阅片满意度.结果 影像质量评估中,DR摄影评分明显高于普通X线,P<0.05,并且DR摄影阅片质量明显高于普通X线平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疾病患者进行DR腰椎正侧位摄影,能够清晰显像腰椎椎体、附件以及周围的软组织,成像质量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医用机械设备已迎来全新的面貌.在放射科治疗中,医用直线加速器已成为其核心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直线加速器的结构较为复杂,较强的作用,做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放射治疗精准度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作者以医用直线加速器为基点,对其剂量校准因素、控制策略予以了探讨.
作者:黄峻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手术室新入人员教学管理中,运用PDCA方法后所起到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2013年30名手术室新入科室及轮转培训人员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教学管理中采用PDCA方法加以培训;2012年30名手术室新入科室及轮转培训人员(对照组),教学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未实施PDCA循环;对比两组人员的培训成绩与满意程度.结果 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培训成绩(操作+理论)更为显著,新入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新入人员教学管理中实施PDCA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丽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43例需再次接受手术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再次手术原因收集,并统计手术方法.结果 43例再手术患者在原手术椎间盘处再次突出的患者21例;相邻的椎间盘发生突出的患者7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腰椎关节不稳定者7例;上次手术治疗未完全清空椎间盘的患者8例.未完全清空椎间盘的患者使用的再次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间开窗进行椎间盘切除;在原手术处再次突出的患者再次手术的方法为经椎间盘后路对椎弓根进行内固定并融合横突间植骨和经椎体左前外侧腹膜入路对椎间盘进行切除并融合椎间植骨;腰椎关节不稳定者再次进行手术的方法为椎板半侧切除减压并椎间盘切除.结论 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提高再次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荣臻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妊高症患者行硝苯地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患者120例作为试验对象,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硫酸镁)、实验组(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病症缓解者58例,占比96.0%,高于83.3%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实验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含量、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于硫酸镁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药物治疗妊高症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增强疗效,值得学习.
作者:陈正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有效人数有18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抽取入住我院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40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缩宫素进行治疗,实验组2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和实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无显著区别,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宫缩恢复时间,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尼玛白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诊治当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情况.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自2014年06月~2015年06月期间,在普外科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88例.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每组各44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临床比较分析,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总疼痛度(13.64%)和并发症发生率(4.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8.18%,31.82%),且护理总有效率(95.45%)和护理总满意度(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4.09%,77.27%),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综合性护理进行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疼痛度低,并发症少,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护理方法.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成年人呼吸衰竭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治疗方式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方法 本次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资料,同时收录65例患者的痰标本进行鉴定,掌握具体的细菌鉴定结果、药敏检测结果;结合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提出可行的治疗方法,对比用药治疗前后症状的差异性(P<0.01).结果 通过分析65例检测结果,共有75株病原菌,15株真菌,20株革兰阳性球菌,40株革兰阴性杆菌;经过针对性治疗后2个月回访调查,65例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95%以上.结论 对于呼吸衰竭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必须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实施抗感染处理.
作者:王晓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以达到提高药品管理水平的目的,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方法 检查西药房和病房区的用药,对高危药品管理实施干预措施,讨论总结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 西药房和病房区在使用西药房高危药品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例如:药品摆放不合理、西药使用剂量不合理、药品标签存在错误等.通过实施药品管理干预措施,问题明显得到改善.结论 药品的使用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药品管理中实施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鹃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