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林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颅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一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颅内血肿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与对照组患者(36.00%)比较更低,P值小于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12.07±4.25)分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后,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丁光红;胡元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改的不断深化,医保的管理制度得到深化和发展,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医院的医保工作也在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此,医院应当不断创新医保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出台相应的对策,强化医保管理模式,完善医务人员的职能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俊梅;王昭富;张萍;梁成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着重地探讨了粘结剂对瓷贴面的效果,为修复医务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法: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修复科接治的24例前牙瓷贴面的患者,对其修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月及2年的随访。结果:3个月修复体脱落0例,占0%,6个月修复体脱落2例,占8.3%,一年修复体脱落4例,占19.7%,二年修复体脱落率7例,占29.2%。结论:瓷贴面口腔美学的修复技术,其粘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粘结是成功修复的基础。
作者:徐玮;马慧;王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014~2016年我院输血科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实施前后红细胞库存期、首袋发血时间、血液报废率及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红细胞库存期、首袋发血时间、血液报废率均优于实施前;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均未出现差错事故。结论输血科完善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可有效保障输血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作者:郜群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玉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一线工作五十年,在中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病诊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治疗哮喘方面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举王教授热哮汤临证经验,学习王师经方辩证之法。
作者:涂兴蕊;周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抗菌药等新型药物种类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医院细菌感染的机率,其感染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基于此,医院必须加大对耐药性细菌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抗感染化疗中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医院相关耐药性细菌,简要分析其存在现状,重点阐述其预防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莹;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分析并发症防控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行甲亢术的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针对性并发症防控护理策略。结果:78例患者共出现7例并发症,分别为2例术后呼吸困难、1例喉返神经出现损伤、1例喉上神经出现损伤、3例手足抽搐、1例甲亢危象,针对患者不同病情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后,并发症状均消失。结论:通过仔细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雪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吴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发生的应用阿奇霉素发生ADR56例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56例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过敏反应次之。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谨慎使用,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临床用药的关键。
作者:蒙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用于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配合西医基础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基础疗法,每个治疗疗程、疗程停止后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小儿CVA有较好疗效。
作者:吕桂凤;孙航;张建新;丁卫东;田广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对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引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恶性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低蛋白血症、脱管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引流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提升生存质量。
作者:许育花;罗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用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较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ICU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分级护理及风险标识应用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5.2月至2016.2月间ICU科室实施分级护理及标识应用,选取此期间内入住科室患者57例作为干预组,于2014.1月至2015.1月科室未实施分级护理及标识管理为对照组(57)例,观察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1.93%,干预组满意度为92.98%,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压疮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共为15.79%,干预组发生率为3.51%,干预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内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标识应用、提供分级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主诉满意度较高,且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例数较少。
作者:周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其中50人接受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对照组),50人接受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经相同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显著好转比率(6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0%),观察组的收效病例所占比例(100.00%)与对照组的收效病例所占比例相同(100.00%);手术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27.85±6.12)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4±6.68)m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5.35±4.43)min低于对照组的(44.45±6.42)min;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4.12±0.51)天低于对照组的(7.12±0.1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比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好,主要表现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较为简单,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来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氟泡沫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保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86例儿童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氟化泡沫保护牙齿,对照组采用假氟化进行预防。结果:研究组儿童出现龋齿的发生人数9例,对照组出现龋齿的发生人数为21例,并且在再矿化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泡沫可以有效的降低龋齿的发生率,促进牙齿的再矿化,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姚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大小,按压方式不当,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即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供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即观察组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6.67%和23.33%,即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疗效,重要的是安全性高,患者可放心使用,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窥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窥镜术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静曾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84例,并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92例,对分别应用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的临床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血采集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末梢血采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衰(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124例),全部患者均为难治性心衰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活素,对照物给予硝普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与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明显,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活素对于难治性心衰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磊;何昕;袁旭明;谌承志;彭一鸣;刘景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