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琴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5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并将另外50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予以观察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筱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00例早期乳腺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在诊断方法层面,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诊断效果。结果:在各类诊断指标层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有效率、诊断满意度、乳腺肿瘤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更好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坛寿;林鹏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与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扁桃体疾病需要摘除扁桃体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剥离术进行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等离子切除术的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11.54±3.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26±2.53)ml,术后白膜形成时间(9.57±1.12)h,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平均(12.56±2.36) h,出院时间平均(2.6±0.5)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6.53±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31±4.48)ml,术后白膜形成时间(11.32±2.13)h,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平均(14.19±2.28)h,出院时间平均(3.8±0.7)天,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4.7%,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分别为(4.8±0.9)分、(6.9±1.2)分;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分别为(2.3±0.1)分、(4.6±0.5)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切除术能够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向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舒适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P<0.05。结论:在手术室工作当中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能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隋盛楠;韩香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玉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一线工作五十年,在中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病诊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治疗哮喘方面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举王教授热哮汤临证经验,学习王师经方辩证之法。
作者:涂兴蕊;周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计划免疫的患儿120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和患儿家属对疫苗接种知识的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疫苗接种率为98.00%,对照组患儿的疫苗接种率为82.00%,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疫苗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计划免疫中采用临床护理的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儿的疫苗接种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已经成为了全国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此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了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状况,然后介绍了影响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因素,后浅显的介绍了营养师对老年群体营养的建议。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治未病服务是中医理论重要思想之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先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等历代中医名家也非常重视“治未病”。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从“已病图治”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因此“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以人体健康为本”的理念。本文阐述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特色与优势,其理论思想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和发展前景,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更好地保证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
作者:许利;曾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接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其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大部分患者有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沉、游离T3与T4水平升高,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则有所下降。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有不同临床表现,而且不同患者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女性更多,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治疗则多以非甾体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彭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对两组检测人员的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测,随后选择常规方法对两组检测人员的血、尿肌酐和尿素水平予以检测。结果:观察组经检测后,血清胱抑素C、血尿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经比对统计学意义形成;而检测后的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测率显著提升。结论: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血清胱抑素C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根据。
作者:邓江;蔡兴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格列美脲片的制备工艺改进以保证格列美脲片的质量。方法: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对产品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改进。结果:对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对格列美脲片进行生产制备,其药品平均溶出度为90%以上,均满足药品制备相关标准。结论: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具有一定可行性,能够保证格列美脲片的生产质量。
作者:张悦;宋占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发生的应用阿奇霉素发生ADR56例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56例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过敏反应次之。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谨慎使用,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临床用药的关键。
作者:蒙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易出现伤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伤口感染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手术治疗但未发生伤口感染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患者易出现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年龄、有无侵入性操作、伤口类型、术后引流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肥胖为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出现伤口感染的多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要注意围术期相关事项,护理人员要明确了解普外科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丰东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尿毒症患者时使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尿毒症患者共7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透析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将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心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骨折术后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主动性评分、护患沟通评分、护理满意率、焦虑评分值、抑郁评分值、疼痛感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胡杨柳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在对社会上的医药行业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西药在治疗人们疾病时具有见效快和疗效短等优点,这也从根本上提高了西药在我国社会上的地位。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西药制造厂商对西药自身质量并没有做到合理的控制,这就导致我国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西药在质量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对西药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西药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因此要想保证西药自身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现象,有效保证西药自身质量。
作者:高艳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1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AQ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AQ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AQ评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皮下注射对混合痔术后止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予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行皮下注射(n=60),对照组术后予吲哚美辛栓剂塞肛(n=60)。观察:两组术后12h、第3天、第7天伤口疼痛程度。结果:术后12h、第3天、第7天疼痛程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皮下注射对混合痔术后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吲哚美辛栓。
作者:李敏;曹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在布洛芬口服液的制造工艺中,对药物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药物出现了质量问题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的药品安全性是十分低的。布洛芬口服液的制作工艺主要是体现有效性的含量,因为这种药剂是口服液,结合了药剂自身的特性,对制作过程中的原料和原材料的辅料都是布洛芬口服液在制作工艺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布洛芬口服液在制作中的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加热的时间、加热的温度、加热时间验证、总混时间验证、灌封工艺的验证,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严格把握制作的质量。
作者: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