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

吴艳芳

关键词:肺结核,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肺结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具有迁延性,需要长期接受住院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所以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和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调整心态,将会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很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本文就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措施展开了具体讨论。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慢阻肺病人易忽视的问题及对策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进行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具有反复性特点,患者经常咳痰,较为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全身出现喘憋的现象。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研究已经深入开展中,并且形成较为常规的试验。特别是针对较为特殊护理容易被人遗忘,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强化对慢阻肺患者易于忽视的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争取慢阻肺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比较分析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子宫切除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应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出现感染、阴道出血和发热症状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和0例,不良反应率为12%,治疗组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0例,1例和0例,有1例,不良反应率为4%,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比较短,优势更为明显,患者该治疗方式满意度更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对患者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即使用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具有临床推广与使用的价值。

    作者:邹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妇产科急腹症中采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院妇产科的急腹症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对比所有患者的病理结果和手术结果。结果: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全部经手术及病理确诊,采用超声检查诊断确诊率为87.76%,漏诊、误诊率为12.24%。结论: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ICU科室内压疮管理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科室于2014.2月至2016.8月间收治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科室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重点做好压疮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服务满意度为73.91%,观察组为95.6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6例患者中,有9例(19.57%)发生压疮,观察组有1例(2.17%)患者出现压疮,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科室中患者加强集束化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压疮发生率较低,且患者对于科室集束化服务措施主诉满意度较高。

    作者:彭东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

    目的:探究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设为观察组,每组各40例病患。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心里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焦虑评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生理、心里状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武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临武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流行现状及调查相关影响因素,以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临武县3个镇共957人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临武县35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4.56%,居各种慢性病之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水平、高盐饮食、饮酒、血糖是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血糖、高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武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水平低、不健康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很常见,应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流行现状。

    作者:宏保;刘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目的:为了观察并分析呼吸内科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根据风险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方法:对呼吸护理系统相关疾病患者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提出具有针对性意义的管理方法。结果:在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额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之后,风险出现的几率极大的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在随之不断提高。结论:在对患者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法,这十分有助于降低在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这就会使得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终会将医院的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上调。

    作者:程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科老年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骨科老年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选择42例因长期卧床老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未有一例患者因为长期卧床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开展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唐培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探讨

    目的:对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诊断之后,80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有吸烟史,21例无吸烟史;根据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具体的临床症状,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4级,本文所研究的80例患者中有12例I 级患者、46例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9例IV 级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保持患者所呼吸的空气清新的方法,对照组在保持患者呼吸的空气清新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都比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拟通过检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s-CRP及肌酐、尿素氮,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1-4期CKD 患者100例、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对象的外周血标本,检测Hs-CRP及肌酐、尿素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间BUN,Cr, Hs-CRP有显著性差异,CKD组BUN,Cr,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微炎症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及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兴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与临床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用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较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后路椎弓根钉用于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早我院接受医治的52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的是后路椎弓根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对52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工作。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至2个小时,平均使用了95分钟的时间;而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150毫升至300毫升,平均出血量是220毫升。而脊髓的损伤评定主要是根据ASIA脊髓损伤来定等级,分为B级、C级、D级和E级,患者例数分别占有15例、12例、20例以及5例;而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是10%至30%,平均占有20%;伤椎Cobb角是为9.1o至14.3o,平均有11.6o。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用于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临床效果佳,有效的帮助患者解除骨折处对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将椎管容积恢复原本状态,保护脊髓神经功能不受到伤害,此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太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取胎时间对脐动脉血血气及Apgar 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取胎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血血气及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剖宫产手术出生的318名足月单胎新生儿,记录其取胎时间、Apgar 评分并采集脐动血做血气分析及乳酸检查,分析取胎时间对脐动脉血气及评定新生儿 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318例新生儿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窒息组有3例,取胎时间为(138.00±2.00)s;轻度窒息组有12例,取胎时间为(106.0±15.70)s。二组取胎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取胎时间的延长,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逐渐变差,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的相关流失原因分析及应对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基层医院聘用护士主要流失原因和有效应对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已经离职的聘用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电话回访,或者是和离职人员进行面谈全面了解护士自身离职原因,分析后调查结果。结果:聘用护士离职的原因主要包括: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缺乏归属感;无法体现个人价值,缺少自我增值机会;所处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比较低;发展前景比较模糊,缺乏文化氛围。讨论:弹性排班,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聘用护士自身归属感;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提高集体荣誉感;对绩效考核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激励机制提高聘用护士待遇;构建医院文化,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等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层医院护士流失量,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质量以及稳定性。

    作者:陈珠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医院后勤队伍建设

    随医疗事业建设发展,体系化、职能化方面的不断优化对相关职能体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后勤系统作为医院的辅助体系对医疗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以及保证整个医院正常运转起到明确有效的支持作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PCNL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12例,女75例,年龄17~75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13个月。结石大小为1.2cm×0.8cm~3.4cm×3.2cm,平均1.8cm×1.2cm。单侧嵌顿性输尿管结石138例,双侧49例,其中合并同侧肾结石56例,孤立肾嵌顿性输尿管结石13例,肾功能不全37例,有过同侧输尿管切开取石病史43例,输尿管镜碎石失败86例。结石位置低达第4腰椎下缘平面。所有患者均行PCNL,合并肾结石者同期处理。术后拔管前均行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以B超检查结石直径小于0.3cm为结石取尽标准。结果187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25±10)min,术中出血10~100ml,结石取尽率为100%,住院时间6~9d。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或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快捷、有效,对于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作为首选,值得在此类病例的治疗上大力推广。

    作者:杜生峰;张双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生素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46例发生常用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75岁是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几率高的人群(P<0.05);在常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高(P<0.05);与其他部位相比,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累及部位(p<0.05)。结论:常用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因此,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5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并将另外50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予以观察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筱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并通过试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患者资料62例,并将这62例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这两组试验小组之中,每组的患儿人数均为31人。这5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3例,女性患者为25例,患者的日龄为2~20d,平均则为日龄(8±4)d。将这62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1人。患者在年龄、性别、其他并发症史、家族遗传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根据实际的护理得出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调查,得出开始治疗时间>48 h、足月小样儿、血清胆红素、B/A比值>0.5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在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他并发症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出现。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相关护理以及黄疸病的相关预防,有助于降低黄疸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概率,也使得患者的早期病症能够得到治理,能够尽快出院[1]。

    作者:刘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