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术式中中、上鼻甲的处理方式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周小柳;王海妹;黄继红;苏炳泽

关键词:鼻内镜术, 嗅觉障碍, 慢性鼻-鼻窦炎, 嗅觉功能, 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术式中中、上鼻甲的处理方式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半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4例,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一组患者行中、上鼻甲成形术设置为成形组,另一组患者行中、上鼻甲部分切除术设置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嗅觉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T&T主观嗅觉功能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问卷(SNOT-20)评分.结果:成形组患者术后嗅觉改善率为90.48%,切除组为88.09%差异不显著;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左侧、右侧嗅觉主观嗅觉功能检查评分显著较低;两组患者各项SNOT-20评分较术前显著较低.结论:行中、上鼻甲形成术和部分切除术治疗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两种处理方式对患者嗅觉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适合在临床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降脂方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炎性细胞因子及动脉弹性参数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方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炎性细胞因子及动脉弹性参数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动脉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Cys-C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弹性参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降脂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改善血脂水平,抑制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弹性,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杨凯;江成功;顾建明;尹德录;宋和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状腺、垂体激素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析甲状腺激素(TH)及垂体激素水平变化在中型颅脑损伤(MHI)、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情况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损伤(HI)病情严重程度将入选者分成MHI组(22例)和SHI组(28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入选者分成存活组(S组,40例)和死亡组(D组,10例).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MHI组、SHI组、对照组及S组和D组患者的TH(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泌乳素(PRL)及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MHI组、SHI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MHI组患者的TT3、FT3明显较SHI组患者高,PRL及FSH明显较SHI组低,而TT4、FT4及TSH水平无显著差异.MHI组、SHI组患者的TT3、FT3明显较对照组低,PRL及FSH明显较对照组高,而TT4、FT4及TSH水平无显著差异.S组患者的TT3、FT3、PRL及FSH水平明显优于D组,而TT4、FT4及TS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HI患者的预后情况随着其病情的加重而变差,且血清TT3、FT3、PRL及FSH可作为HI患者病情判断及其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明;魏剑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剖宫产妊娠的产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产妇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8例.腰麻过程中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向头端注射盐酸左布比卡因8.5mg、9.0 mg、9.5 mg和10.0 mg.(1)记录麻醉前及腰麻后3 min、6min和9 min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和心率(HR).(2)记录腰麻有效率、麻醉平面到达T10和T6节段所需要的时间、首次追加局麻药物的时间和高阻滞平面.(3)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4)术中低血压、寒颤、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麻醉前及腰麻后3 min、6min和9 min SpO2、SB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腰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麻醉平面到达T10和T6节段所需要的时间、首次追加局麻药物的时间和高阻滞平面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四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腰麻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寒颤、恶心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结论:布比卡因9.5 mg是剖宫产腰麻适宜的剂量.

    作者:尚志鹏;成昌君;赵波;唐雪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输卵管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后甲氨蝶呤的选择性使用

    目的:比较未破裂输卵管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后非常规使用甲氨蝶呤(MTX)和常规使用甲氨蝶呤两种方法的疗效及甲氨蝶呤的副作用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11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并有生育愿望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腹腔镜保守手术后常规联合甲氨蝶呤(对照组)和术后以β-HCG在24~48小时内下降程度为判定指标来选择性使用甲氨蝶呤组(实验组)和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实验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愈率、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治愈率、血清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予以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不常规使用甲氨蝶呤,而是依据术后24~48小时β-HCG下降水平选择使用甲氨蝶呤(MTX)治疗,此方案不仅能取得同样的疗效,同时大大减少了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从而避免了使用甲氨蝶呤可能带来的相关副作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懿;常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芹菜素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系干样细胞自我更新及CK2α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芹菜素是否能下调CK2α表达和抑制SMMC-7721细胞系肝癌干样细胞自我更新.方法:干细胞培养基超低粘附培养板悬浮培养法扩增肝癌干样细胞;肿瘤球形成法检测肝癌干样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CK2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系第2代球细胞具有强自我更新潜能,可用作肝癌干样细胞模型.芹菜素以浓度依赖方式降低肝癌干样细胞的肿瘤球形成率以及CK2α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芹菜素抑制肝癌干样细胞自我更新作用与其下调CK2α表达相关.

    作者:姜素芳;许畅;陈阿;崔迎红;李翔;曹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紫癜性肾炎患儿80例,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相关分型和病理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分型.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分型、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原菌感染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一共8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分级情况:Ⅰ级病例5例,Ⅱ级病例34例,Ⅲ级病例40例,Ⅳ级病例1例.(2)单纯性血尿或尿蛋白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40%(8/20),Ⅲ级占比45%(9/20);血尿和尿蛋白合并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60.53(23/38),Ⅲ级占比31.58%(12/38);肾病综合征以Ⅲ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83.33(15/18).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症状越明显,病理级别越高.(3)单纯IgA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46.15%(6/13),Ⅲ级占比30.77%(4/13);IgA+IgM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36.17%(17/47),Ⅲ级占比53.19%(25/47);IgA+IgG+IgM以Ⅱ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3.33%(8/15).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无显著关系;补体C3沉积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补体C3沉积越严重,病理级别越高.(4)I型以Ⅱ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1.43%(18/35);Ⅱ型以Ⅲ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5.56%(25/45).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越明显,病理级别越高.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临床分型、病原菌感染、免疫复合物等病理情况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损害进行评级,建议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应当尽早进行肾脏活检术,以确定病理分级,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晴;赵丽萍;姜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卡西平治疗过程中MHD血药浓度变化与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过程中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的血药浓度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癫痫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个体信息、用药种类、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量患者的MHD血药浓度,并分析给药剂量与MHD的关系.结果:达到控制的患者有19.48%、显效的患者有41.56%、有效的患者28.57%、无效的患者10.39%,不同疗效患者的MHD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MHD血药浓度的提高,患者的疗效更好.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计算MHD稳态模型:MHD=0.286×给药剂量(mg/kg·d)+5.98,相关系数r=0.402,P<0.05.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主要表现为头晕5例、疲劳5例、胃肠道不适状3例、皮疹2例、体重增加1例、其他2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MHD血药浓度水平显著的高于未发生不良发应患者的MHD血药浓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HD血药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MHD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建立MHD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郑燕学;陈锡阳;梁世福;何婷;罗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长沙市461例健康妇女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女性461名,年龄23~75岁,统计体检者一般资料(年龄、血压、体质指数),检测其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cy,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Hcy水平的因素.结果:本研究461例女性血Hcy平均为(12.04±3.36)umol/L,,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血Hcy水平比较,50~59岁、≥60岁年龄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Hcy血症者77例,平均年龄(57.88±18.17)岁,占16.70%,平均水平(18.22±3.85)umol/L,其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尿素氮、尿酸、肌酐明显高于正常Hcy组(11.07±2.01)umol/L.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肌酐是血Hcy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尿酸、肌酐均是本研究中女性血Hcy水平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卫蓉;陈卫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65例,术后定期给予丝裂霉素C、噻替哌、吡柔比星等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3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8%,且复发率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相互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切术后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复发率16.7%、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与单纯的电切术治疗相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灌注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成辉;刘海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胎儿心电图检测分析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对胎儿心律失常检测分析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96例,综合孕妇病史和临床因素,结合B超检查,分析胎儿心电图,并追踪观察新生儿的心电图.结果:胎儿心电图检测诊断心律失常多见为:胎儿心动过速,胎心早搏,胎儿心动过缓及不齐.结论:通过胎儿心电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检测分析和诊断,可以明确胎儿心律失常的分类,而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环境是否改变,如胎盘、羊水、脐带等因素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从而提醒临床医师及时干预治疗,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陈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的对比.方法:将48例需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舒芬太尼,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VAS评分、Prince-Henry评分及Ramsay评分.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T1、T2、T3、T4、T5时,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0、T2、T3、T4、T5时实验组Prince-Henr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T3、T4时实验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宫颈癌手术时,采用舒芬太尼比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更高.

    作者:朱志华;丛仔红;李景明;李树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口服莫西沙星对门诊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症状评分、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口服莫西沙星对门诊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症状评分、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门诊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口服莫西沙星单用和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口服莫西沙星治疗门诊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促进呼吸道症状缓解,促进病情好转,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且未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

    作者:朱琳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术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常用麻醉辅助药对椎管内麻醉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椎管内麻醉术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均分成观察组(右美托咪定,42例)、对照组1(咪达唑仑,42例)和对照组2(丙泊酚,42例)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用药后10min(T1)、用药后30min(T2)、用药后60min(T3)、手术结束时(T4)三组患者的MAP、AA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用药前(T0)时;T3、T4时观察组及对照组2的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T3时观察组与对照组1患者的AA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T3、T4时三组患者的Cor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T3、T4时观察组患者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等)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对照组2(26.2%).结论:椎管内麻醉术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不仅镇静作用良好,而且还可以显著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金震;张晓群;崔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疼痛质量指标在胫骨骨折患者的评估及对患者自我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疼痛质量指标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评估及对患者自我能力的影响.方法:取胫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质量评估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自我能力的影响.结果:2组手术当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d、2d及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自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复位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胫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疼痛质量指标护理和评估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自我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慧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脂控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脉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脂控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脉事件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诊治的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控制情况将其分为A(血脂正常)、B(血脂异常)两组,测定比较两组血脂指标、血压变异指标及冠脉事件发生率,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TC、TG、LDL-C、24hSBPSD、24hDBPSD、24hSBPCV、dSBPCV、nSBPCV、nDBPCV均显著低于B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6.00%,显著低于B组的33.7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4hSBPSD、24hDBPSD、24hSBPCV、dSBPCV、nSBPCV、nDBPCV与TC、TG显著正相关,24hDBPSD、24hSBPCV与LDL-C显著正相关,24hSBPSD、24hDBPSD与HDL-C显著负相关.结论:血脂异常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冠脉事件发生几率,需加强血脂控制以维持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稳定,减少冠脉事件发生.

    作者:王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颈浅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40例.B组患者术中静脉泵注负荷剂量1.0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6~0.8μg/kg·h维持,A组泵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分离腺体,腺体切除,切口缝合等时间点的HR、MAP、SpO2、RR等生命体征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HR、MAP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显著.结果显示B组患者T0~T2时间段呼吸频率与A组比较较少,且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发现手术开始之后B组患者的镇静状态优于A组.B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患者.术后苏醒期60 min时,B组患者较A组患者安静,没有明显的躁动行为.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上改善麻醉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海鹂;毕翻利;何秀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交感性眼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8).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FN-γ、IL-17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交感性眼炎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FN-γ、IL-17水平,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康洁;陈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VEGF在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观察好转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VEGF、肺功能的差异,分析AECOPD患者VEGF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IL-8、CRP和VEGF水平均高于好转组;死亡组患者SpO2水平低于好转组,PaCO2水平高于好转组;死亡组患者FVC、FEV1、MMEF和PEF水平低于好转组;AECOPD患者的VEGF水平与IL-8、CRP、PaCO2水平正相关,与SpO2、FVC、FEV1、MMEF和PEF水平负相关.结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VEGF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谢伟国;刘澄英;唐良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痛感缓解及hs-CRP、IL-8、P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痛感缓解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治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评估颈肩疼痛程度、强度、分级指数,监测用药前后hs-CRP、IL-8、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hs-CRP、IL-8、P物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利于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痛感,减轻颈椎功能障碍,其机制与调控血清hs-CRP、IL-8、P物质水平以抑制炎性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曾顺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骨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孕妇骨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妇产科建档的62例妊高症孕妇(妊高症组,n=62)和62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n=62)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妇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差异.结果: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Ca[(2.41±0.23)mmol/L]、CT[(62.34±15.34)ng/L]、BGP[(5.23±0.78)μg/L]等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及PLT[(172.96±33.63)×109/L]水平均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孕妇[(2.19±0.25)mmol/L、(43.52±12.55)ng/L、(3.63±0.91)μg/L和(147.92±26.35)×109/L],MPV[(9.23±1.20)fl]、PDW[(19.25±1.02)%]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全血粘度[(8.82±1.29)η/mPa·s、(5.20±0.51)η/mPa·s、(4.23±0.59)η/mPa·s]、血浆粘度[(1.62±0.28)η/mPa·s]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及血清P[(1.21±0.08)mmol/L]水平则显著低于妊高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孕妇相较于正常孕妇存在骨代谢、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艳红;李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