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丽
目的:探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65例应用紫杉醇治疗的患者,用药前做好药物指导、心理护理,用药中密切观察,加强巡视,用药后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应用紫杉醇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结论:通过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观察与护理,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汪春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从宫颈病变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培训内容、素质要求、岗位职责与职能、管理与考评探讨宫颈病变专科护士的角色与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和宫颈病变专科的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陈英霞;樊哲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构建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DBLeu-Dnd1,并检测其是否有自身激活作用.方法:设计引物引入Sal Ⅰ、Not Ⅰ酶切位点,使用PCR方法从质粒peDNA3.1-Dnd1中扩增小鼠Dnd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连至pMD18-T载体.酶切验证及测序正确后,用Sal Ⅰ,Not Ⅰ内切酶分别消化pMD-T-Dnd1及pDBLeu载体而后构建诱饵载体pDBLeu-Dnd1,并检测其在GIBCO/BRL公司的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身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载体pDBLeu-Dnd1,并证明其在该系统中无自身激活作用.结论:pDBLeu-Dnd1可应用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张菁;罗畅;丁小凤;张健;彭小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rVMBD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12细胞,C57/BL6小鼠皮下基质胶填塞法观察HUVE-12细胞体内管状结构形成;高通量蛋白磷酸化芯片研究rVBMDMP对HUVE-12细胞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变.结果:C57/BL6小鼠皮下基质胶填塞法证实:rVBMDMP(1.0,10.0μmol/L)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活的内皮细胞体内管状结构形成.蛋白磷酸化芯片检测结果显示:rVBM-DMP(1.0μmol/L)处理HUVE-12细胞后,死亡信号蛋白(caspase-3,death receptor 3,4,5)和整合素亚单位(integrin αv,β1,β3)磷酸化蛋白较对照组增高2倍以上,而EGFR,pEGFR,VEGFR-1和Survivin磷酸化蛋白较对照组降低50%以下.结论:rVBMDMP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活的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发挥抗血管生成效应.
作者:瞿家权;王成昆;刘丽华;王娟;童平珍;封萍;曹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O<,2>>80mmHg)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监测血气分析、临床征象等情况.结果:NIPPV 3 h迅速改善了患者的血气(PH、PaO<,2>、PaCO<,2>、SaO<,2>)(P<0.05),通气24 h至治疗72 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治疗成功率达88.6%(31/3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衰竭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4种黄荆子木脂类化合物(VBE-1,2,3,4)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作用.方法:溴化标记尿嘧啶(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核酸合成;平皿集落形成法和软琼脂培养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生长.结果:4种黄荆子木脂类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核酸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中VBE-3的Brdu掺入抑制作用强,IC<,50>是0.93μg/mL.4种黄荆子木脂类化合物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VBE-3的效价强度大,平皿集落形成法检测的IC<,50>为0.13 μg/mL;软琼脂培养集落形成法检测的IC<,50>为0.57 μg/mL.结论:黄荆子木脂类化合物具有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作用.
作者:蔡艳林;周应军;向红琳;曹建国;谢婉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白术植物药材,首次鉴定证实白术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从白术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生白术总黄酮的含量1.329%,焦白术总黄酮的含量为1.136%.结论:白术药材中含黄酮类物质,炮制方法对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简便、有效.
作者:杨小红;陈文;姜曼花;李丽立;潘勇;邱细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的分枝杆菌茵型鉴定方法.方法:用BACTEC 960分枝杆菌系统(960)和传统的改良罗氏培养基法(L-J法),对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同时进行菌型鉴定的对照研究,确定本法进行菌型鉴定的佳药物浓度及具体优势.结果:本法进行快速菌型鉴定所需药物浓度为:噻吩-2-羧基肼(TCH)5.0 μg/mL,对硝基苯甲酸(PNB)500μg/mL.进行快速菌型鉴定所需时间平均为6.7天,较L-J法平均提前23.3天.结论:本法明显缩短了分枝杆菌进行菌型鉴定的时间,为临床对分枝杆菌感染的菌型提供快速的诊断依据,并及时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易松林;谭云洪;欧阳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胚胎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取胎龄13~28周的胚胎睾丸,采用两步酶消化,添加特定培养基,培养过程中纯化睾丸支持细胞,并用免疫荧光及RT-PCR技术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检测阶段特异性标记物MIS提示胚胎睾丸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90%以上,经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所培养细胞具有分泌产生SCF的能力.结论:在本研究建立的培养体系下细胞可稳定传代,经鉴定为高纯度的睾丸支持细胞,并维持了其体内生物学活性.
作者:陶科;孙源;范立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情况.方法:收治7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LS)36例,开放手术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OS)43例.LS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OS组采用腰硬联合麻.两组病例均放置双J管.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剂运用情况、腹膜后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LS组65~210min,平均106 min;OS组40~105min,平均60 min(P<0.01).出血量LS组15~40 mL,平均24 mL;OS组35~130 mL,平均90 mL(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S组15~30h,平均23 h;OS组40~58 h,平均49 h(P<0.01).术后止痛剂运用例数LS组9例;OS组38例(P<0.01).腹膜后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LS组72~120 h,平均96 h;OS组60~126 h,平均92 h(P>0.05).术后住院时间LS组6~8d,平均7.0 d;OS组9~13 d,平均11 d(P<0.05).两组病例术后均留置导尿管6~7 d;均在术后4w拔除双J管.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它具有出血量少、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它手术时间长、费用高、要一定的腹腔镜操作经验.
作者:谌惠明;李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7例,按血糖结果分为高血糖脑出血组和正常血糖脑出血组,测定其血糖和血脑屏障指数.并与高血糖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脑出血组与高血糖脑出血组BBB指数高于高血糖对照组,高血糖脑出血组BBB指数高于正常血糖脑出血组.结论:高血糖增加脑出血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出血早期应积极监测和管理血糖.
作者:尹泽黎;许宏伟;周钢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非酮并配以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非酮并配以中药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单服米司非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7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治愈56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73.6%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非酮并配以中药治疗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服米非司酮治疗,且不良反应很小,作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方法,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和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邓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终止妊娠14-20周的流产效果.方法:对40例妊娠14-2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例,A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2小时后予以阴道塞米索前列醇400ug,B组只予以宫内注射利凡诺.观察两组流产效果、排胎时间和产时出血量.结果:A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排胎时间、产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可提高流产的成功率,缩短排胎时间,减少出血.
作者:胡晓丽;吴志丽;孙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抑制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和人外周血单核细咆(PBMC),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软琼脂培养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生长;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EVn-50对HLM0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而对PBMC的增殖活性影响小.EVn-50对HL-60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EVn-50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结论:EVn-50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莫清华;周应军;向红琳;曹建国;庄英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6月9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成年人肱骨干骨折患者69例,其中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31例,钢板内固定治疗38例.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神经损伤、感染、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及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髓内钉组11.8周,钢板组12.9周;平均放射学骨折线消失时间髓内钉组9.4周,钢板组10.8周;术后两组均未发生骨感染;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髓内钉组优29例,良2例,钢板组优38例.以上结果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髓内钉组术后患肢肿胀时间(11周)超过钢板组(4周),初次术后及取内固定术中钢板组均有发生桡神经麻痹者(5例),髓内钉组则无;髓内钉组未发生骨不连,钢板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骨不连接.结论: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提供稳定的内固定并愈合,但髓内钉内固定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具优势.
作者:阳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探讨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St.George's呼吸疾病询问表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77例COPD病人进行了调查;并使用SPSS212.0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earrnan's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结果:(1)COPD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自评总分分别为101.98±16.47分和113.78±15.35分,均居于中低等水平;(2)经Spearman's相关分析,COPD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总分值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466,P<0.01).自我护理能力与症状、活动能力及社交心理影响之间存在正相关(r=0.354,P<0.01;r=0.551,P<0.01;r=0.473,P<0.01).结论:COPD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相互影响,从而制约COPD病人康复.
作者:唐湘林;瞿云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量六味补血颗粒中主药有效成分芍药苷和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C<,18> 色谱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采用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25℃.结果:芍药苷在17.44~174.4 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29%(n=6);阿魏酸在0.356~14.24 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2.4%(n=6).结论:该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六味补血颗粒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文渊;龙红萍;卜生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颈椎前入路手术可采用多种麻醉方法予以完成.我院从2002~2006年开展颈椎前入路手术68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强化麻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双艳;张汉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3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68例,给予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62例,予以氨茶碱、地塞米松等静脉滴注解痉平喘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通过观察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鸣音的变化情况判定疗效.结果:实验组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效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强的快速抗炎作用和缓解症状的疗效.
作者:袁红霞;陈学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患者血脂的调节及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无大血管病变、血脂轻度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5例,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所有患者的治疗期均为12个月.结果: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2h 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总动脉IMT增厚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之间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统计学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组TC、TG、LDL-C和hs-CRP的下降与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成正相关,颈总动脉IMT增厚与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成负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均有调节作用,并可能具有改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杨腾舜;邵挥戈;欧阳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