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健康的干预意义评析

宋华美

关键词:产后保健, 产妇, 新生儿, 产后恢复
摘要:目的:评析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妇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60例,观察组实行细化后的产后母婴保健,对照组患者为同期实行常规护理的产妇,对产妇产后身体和新生儿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产妇和新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恶露量、子宫复旧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数据显著(P<0.05).两组产妇,观察组无泌乳情况低于对照组,而泌乳中量和多量则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母婴保健措施对产妇的产后恢复、新生儿身体情况、产后泌乳等均有明显的促进和改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模拟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分析

    通过对我院已经建成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模拟运行的相关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工作对医院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落后地区迟迟未建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原因.

    作者:何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5-2017.1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所有来院就诊患者均采用脑梗塞恢复期的常规护理.随机选择其中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康复护理,另外60例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在护理后的ADL评分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ADL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对比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效提高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

    作者:李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骨痛为主诉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症状和骨密度(BMD)改善情况.结果:116例治疗达到1a,其中104例纯药物综合治疗,12例因脊柱病理性骨折转骨科微创治疗,术后继续药物综合治疗.用药3个月后BMD与用药前比较无差异(P>0.05),用药6个月和12个月BMD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3个月患者的自觉症状(骨痛)改善明显(总疗效83%),而BMD改变的总疗效不满意(分别为64%、55%、70%).6个月后BMD才出现较为满意的总疗效}(约80%),12个月后达到十分满意的疗效(97%以上).结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首选激素替代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远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薛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滥用麻醉药物的危害性与控制方法

    麻醉药是临床治疗的辅助性药物,尤其在外科手术中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手术操作的有序性.但是,临床手术不能过度依赖于麻醉药物,滥用麻醉药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干扰了手术治疗效果.据此,结合麻醉药临床作用及引起的危害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药物控制方法 ,对相关科普知识展开全面分析.

    作者:黄瑞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管理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管理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急诊收治并进行静脉输液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 将21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应用护理管理干预方式;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作分析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管理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而且提高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小妍;张文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 mg,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片,3次/d,均治疗观察4周,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了疾病种类的多样化,为了有效的医治疾病的恶化,药品的种类也逐渐的增多.阿莫西林是现阶段我做过主要实用的药品之一,具有抑制细菌产生等杀菌的作用,应用广泛.现阶段,我国的药理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还以一定缺陷,例如在阿莫西林的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就阿莫西林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

    作者:孙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PSQI),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PSQI)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结论:对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予以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作者:杜庆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药房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西药房中成药与西药联合运用情况,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法,从我院药品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我院门诊西药房2015年7月份56759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运用的处方共计11273张,占抽取总处方的19.86%;超过3种中成药的处方共计801张,占中西药联合运用处方数的7.11%;益气活血类中成药的使用涉及临床各科室,尤其是普内科和内分泌科,分别为359和288张,其中不合理联用处方各为43和17,不合理率各为11.98%和5.90%.结论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在我院较为普遍,其中绝大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处方属于合理联用,也存在少部分不合理联用的情况.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加强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的认识,从而充分发挥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天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规范化电话回访对妇产科手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电话回访对妇产科手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出院前由管床护士常规行出院指导,第三方电话回访了解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第三方电话回访了解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由专业组长在患者出院后2周内进行规范化电话回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电话回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张家银;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主要探讨缬沙坦联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缬沙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各项指标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已转好,小于治疗前指标均已转好.小于治疗前指标含量,其中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大于观察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智勇;王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议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药品采购上的流程管理对于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可以让药品的流通与运作更为高效.文章针对药品采购与使用中的重点处理事项进行了分析,将各个部门上的职能呢过与任务进行了确切的划分,希望提出的建议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帮助,让我国药品采购环境可以更加清洁,维护用药的安全.

    作者:王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红蓝光及创面护理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红蓝光和创面护理,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 76例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同时再辅以红蓝光照射,每日一次,连续照射7-10天,水泡大者先抽取水泡再用碘伏消毒,创面涂抹炉甘石,结果 经过7-10天后,76例患者神经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水泡干涸,消退.结论 红蓝光及创面护理,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起到减轻疼痛,缩短疗程,避免感染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崔俐;周凤兰;马少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药品养护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探讨

    为了保证药品具有良好质量,需要药品养护工作者能掌握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做好药品养护工作.本文就药品养护工作的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作者:蔡桂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运用自我管理干预的模式提升脑卒中出院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运用自我管理干预[1]的模式提升脑卒中出院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口服用药、功能锻炼、情绪调控,饮食安排、预防便秘和睡眠状况方面的干预护理,认为运用自我管理干预的模式是提升脑卒中出院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对脑卒中出院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的作用.

    作者:许志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慢阻塞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84例.研究组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常规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4例(4.76%)显著高于常规组14例(16.67%),两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慢阻塞肺疾病患者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妇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妇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年内收治的30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总结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3000例患者中医院感染者82例(2.73%);年龄、合并症、侵袭性诊断及治疗、抗菌药物使用、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多见患者出现泌尿道、切口等部位感染.结论:要高度重视年龄大龄产妇,积极处理合并症患者,降低侵袭性操作,确保抗菌类药物合理使用,了解院内感染主要因素及其常见部位,可提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吴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胸部外伤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接收的胸部外伤患者83例,均给予院前急救及护理,观察救治效果.结果:经院前急救与护理的实施,83例患者均现场抢救成功,成功率100.0%;无现场死亡患者.抢救30min后,患者P、R、VAS评分均低于抢救前,SpO2高于抢救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部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后,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院内急救赢得更多的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廖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SAS、SDS、NOSIE评分均明显降低,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侯玉玲;刘瑶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肝脏增强CT扫描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经过临床、组织病理、DSA、超声等相关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4例进行研究,依据增强CT扫描情况,分析肿瘤在动脉期及门脉期的强化征象状况.结果:53例患者共计86个病灶,其中平扫提示病灶数为70个(80.2%),呈现低、等或混杂密度情况,伴有脂肪肝患者呈现高密度.肝动脉期74个病灶(84.7%)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门静脉期共计82个病灶(94.2%)呈现低密度或不均等低密度征象,病灶密度呈现速升速降的特征性变化状况.结论:肝脏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肝癌诊断能够充分体现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有效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及准确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彬;宫凤玲;孙川;马海川;李海渊;刘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