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澳门镜湖医院脓毒症休克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石汉辉;宋文元;黎启盛;卢正烽

关键词:
摘要: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2002年10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和国际感染论坛(ISF)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共同发起了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Surviving SepsisCampaign,SSC),同时发表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宣言.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常见危急重症之一,美国每年大约1000人中有3人发病,每100个住院患者就有2.26人次发生严重脓毒症[2],每100个ICU住院人次就有8.2人发生脓毒症休克[3].这一数字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以每年1.5% ~8.0%的速度上升[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146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146a(miR-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按2×106个/孔接种于六孔板,细胞贴壁90 min后,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终质量浓度LPS(1μg/mL)处理组、白藜芦醇(1 μg/mL)预处理30 min+终质量浓度LPS(1μg/mL)处理组、白藜芦醇(1 0μg/mL)预处理30 min+终质量浓度LPS(1μg/mL)处理组.细胞培养6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PBS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细胞中miR-146a和TNF-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miR-146a表达倍数(5.92±1.57)倍vs.(1.03±0.58)倍,P<0.01;TNF-α质量浓度(644.2±36.82) pg/mL vs.(26.15±13.43)pg/mL,P<0.01].与LPS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组(1μg/mL和10 μg/mL)细胞中miR-146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miR-146a表达倍数(8.67±1.18)倍、(11.17±1.40)倍vs.(5.92±1.57)倍,P<0.01],TNF-α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TNF-α质量浓度(447.7±41.48) pg/mL、(345.0±42.54)pg/mL vs.(644.2±36.82)pg/mL,P<0.01],且相比于较低质量浓度白藜芦醇组(1μg/mL组),较高质量浓度白藜芦醇组(10μg/mL)更能诱导miR-146a的表达、抑制TNF-α蛋白的分泌(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上调肺泡巨噬细胞内miR-146a的表达水平,推测miR-146a参与了白藜芦醇的抗炎过程.

    作者:曾振国;邵强;李勇;丁成志;卿城;刘芬;詹以安;聂成;揭克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硫化氢对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15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常规复苏组(CPR),经皮电刺激心外膜法制备心搏骤停模型,行常规复苏;硫氢化钠组(NaHS),以NaHS为H2S供体,CPR开始前1 min静脉给药(总剂量5 mg/kg),其余操作同CPR组.记录三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24h后取左室心肌组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Caspase-3、Bax和Bcl-2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T含量.三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与CPR组比较,NaHS组LVSP、+dp/dtmax、-dp/dtmx增高(P<0.01),肌钙蛋白T含量降低(P<0.05),心肌TUNEL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 <0.01).与Sham组比较,CPR组和NaHS组心肌组织Caspase-3、Bax、Bcl-2基因表达不同程度增高(P<0.01);与CPR组相比,NaHS组Caspase-3、Bax基因表达降低(P<0.01),Bcl-2基因表达增高(P<0.05).结论 外源性H2S在心肺复苏后24h调节大鼠心肌Caspase-3、Bax和Bcl-2基因表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标志物释放,改善心功能.

    作者:谢学猛;潘昊;刘蓓蓓;陈娣;张锦程;杨光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但是,在心肌功能恢复前,其心肺和终末器官功能如能得到有效的支持,患者心室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当临床上大限度的药物治疗无效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被认为是有效的支持手段[1-2].ECMO是一种呼吸循环支持技术,其原理是在血泵的驱动下,经过膜式氧合器氧合,再输回患者体内,能同时提供左、右心室辅助,而且可代替肺功能,在心肺得到休息的同时,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稳定的循环血量,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3].Hill等[4]于1972年成功进行了首次静脉-动脉(venous-arterial,V-A)ECMO治疗,此后ECMO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发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总结ECMO在5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宁铂涛;张晨美;林茹;谈林华;刘涛;叶盛;杨子浩;陈振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机动车事故致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optic nerve injury,ONI)保守治疗中使用激素的疗效,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在非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机动车事故致颅面部损伤患者253例,将其中89例符合条件的ON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治疗组(A组)44例,使用甲强龙等治疗7d;非激素治疗组(B组)45例,不使用激素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等级及时间.89例患者均行VEP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摩托车组ONI发生率高于汽车组(P<0.01);在摩托车事故中配戴头盔组ON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佩带组(P<0.01).A组与B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黑朦患者视力恢复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恢复时间早于B组(P<0.01).VEP对于判断ONI患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熄灭型组视力有改善者治疗前后其振幅及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摩托车事故致颅面部损伤是ONI的主要原因.佩戴头盔能有效地降低摩托车事故所致ONI的发生率.应用激素对于患者终预后在本实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的应用可缩短恢复时间但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VEP是判断视ONI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VEP中P波振幅及潜伏期的恢复与患者视力改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郭建;付研;丁宁;陈小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表达失衡在复苏后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表达失衡是否参与了猪心肺复苏后的急性肺损伤机制.方法 26头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6只)、复苏12 h组和复苏24h组(各10只).建立室颤8 min小型猪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 (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的含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GATA-3和T-bet的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PCR法定量肺组织GATA-3和T-bet mRNA水平.结果 复苏组小猪发生严重肺组织细胞损伤,在复苏后的12 h和24h,猪血清中CD4+细胞的比例(28.4±2.3)%,(24.1±1.6)%明显低于假手术组(48.4±2.9)%,(51.1±5.4)%;CD4+/CD8+ (1.7±0.9),(1.5±1.0)也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2.5±1.3),(2.7±1.1)(P<0.05);IL-4和TNF-α水平在2~12h逐渐升高(P<0.01);INF-γ水平和INF-γ/IL-4却在2~12 h逐渐降低.复苏组的肺组织GATA-3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分别在12 h、24h明显升高,T-bet的蛋白表达和T-bet/GATA-3则分别在12 h、24h明显降低.复苏组的肺组织GATA-3和T-bet的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分别在12 h、24h明显升高和减低.结论 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表达失衡导致的肺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心肺复苏后急性肺组织损伤的过程.

    作者:顾伟;李春盛;殷文朋;张健;侯晓敏;张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广泛弥漫性痉挛一例

    患者男,55岁,2012年11月至12月二次入住心内科.首次因“反复胸痛3年,加重1h”入院,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胸痛,约巴掌大小范围,持续约0.5h,向肩背部放射,伴面色苍白,冒冷汗,四肢冰冷,家人诉患者胸痛发作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数秒钟后意识自行恢复,伴恶心、头晕、头闷痛,平日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易发作,性质大致相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高,170/90mmHg(1 mmHg =0.133 kPa);20年前曾被电击伤,自诉尔后发作胸痛频繁.吸烟史30年,20支/d,饮酒30年,约200g/d;体查:体温36.2℃,脉搏7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0mmHg;心浊音界正常,搏动范围直径约1.5 cm,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ST v2-v4抬高0.2

    作者:褚丽秀;张卫;何喜民;李莹;张云波;马瑞莲;孙民增;姚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跃马争春,岁月静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又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即将到来,在这富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我代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向全国奋战在急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陪伴我国急诊医学事业不断成长,至今已有双纪之龄,是我们急诊人自己的刊物,在全体急诊同仁和编辑部的努力下,现已成为中国急诊界的“风向标”.它伴随并见证了中国急诊医学的成长,并在引导急诊医学学术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建设性作用.在此,我祝愿杂志越办越好,并进一步在人文关怀中摸索新方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于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种不同评分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简单临床评分(simple clinical score,SC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 emergency medicin score,REMS)和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作用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急诊科412例患者进行SC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去向和预后,并根据其当次入院后病死率,比较三种评分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三种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 SC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死亡危险率越高,各分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763和0.865,SCS和APACHEⅡ评分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EMS和APACHEⅡ评分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S和REMS评分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评分系统均能预测患者的预后,其预测准确度为APACHEⅡ高于SCS高于REMS;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SCS评分更适用于急诊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

    作者:任艺;邵旦兵;刘红梅;张炜;许宝华;唐文杰;杨志洲;孙宝迪;陈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外研究引流管大小对不同液体引流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基础研究探讨不同大小的引流管对不同性质液体的引流效果,确定能满足临床上胸腔引流需要的引流管大小.方法 体外实验把1000 mL 30%血球压积的全血、2.5%白蛋白溶液、0.9%生理盐水分成A、B、C三组,分别用管径为6F(French,F)、8F、10F、12F、14F、16F、18F、20F、22F、24F、26F、28F、30F、32F、34F、36F引流管进行重复引流,计算引流量.相同性质液体采用不同大小引流管的引流量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质液体采用不同大小引流管的引流量之间的多重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并遵照泊肃叶公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 三组液体的引流量与引流管大小成正相关,双因素方差分析中6F与8F引流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其他大小引流管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引流量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与引流量为3.33 mL/min的对照值比较,6F和8F引流管引流量大于3.33 mL/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F及以上的引流管的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值(P<0.05).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A组Q=0.002 9x4,R2 =0.991;B组Q=0.003 2x4,R2=0.981;C组引流量Q=0.003 4x4,R2=0.975.当Q=3.33时,A组引流量拟合曲线方程中X≈5.82F.结论 本基础实验研究提示小管径引流管(6F ~ 14F)理论上可以满足临床上对血胸、渗出液及漏出液的引流.

    作者:赵光锋;徐正宽;张茂;巴立;马岳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苏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Mary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1 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普鲁卡因胺又回来了!Amal Mattu2006年9月5日由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院,欧洲心脏病学会共同在美国《循环》杂志发表了一个指南,指出普鲁卡因胺在治疗稳定性同型室颤时优于胺碘酮.2010年AHA也将普鲁卡因胺列为在治疗稳定性同型室颤时的优选药,定位于Ⅱa类(很可能有帮助),而胺碘酮则被列为Ⅱb类(也许有帮助).普鲁卡因胺也是在治疗由侧束枝造成的快速心率紊乱(如预激综合征)时安全的药.要注意的是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在有QTc延长时不要用.急诊医师要重新熟悉普鲁卡因胺的使用,急诊科要根据新的国家或国际上的指南以保证这个药的及时应用.

    作者:肖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辣椒素对小鼠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内毒素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ICR小鼠108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18)、辣椒素对照组(n=18)、抗辣椒素碱(capsazepine,CAPZ)对照组(n=18)、急性肺损伤组(n=18)、CAP干预组(n=18)、CAPZ干预组(n=18),分别于3、8、16 h时点麻醉后活杀,留取肺组织标本.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chehyche,MDA)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1,HO-1)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2,Nrf2)mRNA及其蛋白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多样本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肺损伤组小鼠SOD、CAT活力明显降低(P<0.05),HO-1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变化CAT活力逐渐升高,SOD活力逐渐降低,而HO-1在8h达峰值,CAP对照组及CAPZ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P>0.05);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CAP干预组CAT、SOD活力及HO-1水平在8h、16 h明显升高(P<0.05),CAPZ干预组SOD活力及HO-1水平则在8h、16 h明显降低(P<0.05),CAT在16 h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肺损伤组小鼠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CAP对照组及CAPZ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P>0.05);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CAP干预组小鼠MDA水平在3、8、16 h明显降低(P<0.05),CAPZ干预组MDA含量则在3、8、16 h明显升高(P<0.05).急性肺损伤组小鼠肺组织在3、8、16 h Nrf2蛋白和Nrf2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AP对照组和CAPZ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CAP干预组小鼠肺组织在8h、16 h Nrf2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CAPZ干预组小鼠肺组织在8h、16 h Nrf2蛋白及mRN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CAP对照组及CAPZ对照组小鼠肺损伤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急性肺损伤组8h、16 h较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损伤明显,CAP干预组肺损伤程度较急性肺损伤组轻,CAPZ干预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重.结论 氧化应激是内毒素血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环节,CAP激活TRPV1能够上调Nrf2的水平和二相解毒酶的活性,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小鼠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南超;韩文文;刘根林;徐丽艳;徐子琴;卢中秋;邱俏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硫化氢在心搏骤停后的脑保护作用

    心搏骤停是危急的临床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随着院前急救水平和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心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出院存活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心搏骤停后机体经历了完全的缺血,导致全身多个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自主循环恢复后机体又发生了严重的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脏器功能损害,这一病理生理过程被命名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1].大脑是体内对缺血缺氧敏感的脏器,相当一部分心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会遗留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减轻心搏骤停后的脑损伤,大程度地恢复脑功能一直是复苏领域研究的热点.尽管关于改善心搏骤停后脑功能的研究很多,但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只有亚低温治疗[2].

    作者:殷勤;李春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脓毒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左心室功能改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左心室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63例脓毒症患者,入院次日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疾病、APACHEⅡ评分和后期发生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一般资料,并在入院24h、第2周、第3周动态观察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另选择一般感染组患者(38例)作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的差别以及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间的差异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FT4)水平均明显低于一般感染组(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无显著变化(P>0.05),其左心室变化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Ⅰ型)31例,左心室扩大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Ⅱ型)18例,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Ⅲ型)14例;与Ⅰ、Ⅱ型比较,Ⅲ型患者血清Fr3、FT4水平显著降低,休克及MODS发生率显著升高而Ⅰ、Ⅱ型患者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脓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疾病后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病变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王斌;郭治国;葛庆岗;郑亚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自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与心血管病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ECC)指南(简称国际CPR指南)修订已经三年时间,每次指南的实践和推广,都会引起新的研究热点和理论争议.随着循证医学与转化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CPR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2010年国际CPR指南将成人和儿童(不包括新生儿)基本生命支持修订为“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将有效持续的胸外按压提高到CPR的首要位置[1].CPR基础生命支持中的通气与按压比一直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

    作者:李春盛;吴彩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休克中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导致血管渗漏的细胞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的血清水平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变化及其对休克的发生和死亡率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本前瞻性调查研究共纳入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心ICU住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者82例,根据是否存在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A组,39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B组,43例);另纳入非脓毒症休克患者30例(C组)和非脓毒症无休克组患者(D组)35例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入院24h内动脉血,留取血清ELISA法检测HBP水平,电极法检测乳酸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两组之间比较根据方差齐性进行t或t’检验;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发生及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无休克的患者比较时,A组及B组患者的HBP水平相对于D组均明显升高(P<0.001),而在脓毒症组有休克的A组相对无休克的B组HBP水平也显著升高(P =0.002).不同原因休克患者比较可见,A组患者HBP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 =0.004).HBP预测脓毒症休克曲线下面积0.834,敏感性0.795,特异性0.795;HBP预测全体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而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结论 血清HBP在无休克脓毒症患者出现升高,尤其脓毒症休克患者更加明显.HBP预测脓毒症休克时较传统指标乳酸和APACHEⅡ评分有优势,是良好且特异性的脓毒症休克发生和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指标.发病早期测定HB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诊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杨;马少林;王学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被延时的儿童角膜穿孔伤急诊救治

    角膜穿孔伤是儿童常见的急诊眼外伤,通常建议受伤后24 h内需要及时行清创修复手术[1],术前延搁时间越长,并发症增多并加重,预后差.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72 h以上才接受急诊手术的患儿,在常规手术方式基础上进行改良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治疗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收治的角膜穿孔伤患儿共7例,受伤时间均大于72 h.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9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3.7岁.致伤物:剪刀3例,竹片2例,钥匙1例,酒瓶玻璃1例.受伤程

    作者:陆斌;杨亚波;任艳红;冯佳;朱慧慧;方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澳门镜湖医院脓毒症休克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2002年10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和国际感染论坛(ISF)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共同发起了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Surviving SepsisCampaign,SSC),同时发表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宣言.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常见危急重症之一,美国每年大约1000人中有3人发病,每100个住院患者就有2.26人次发生严重脓毒症[2],每100个ICU住院人次就有8.2人发生脓毒症休克[3].这一数字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以每年1.5% ~8.0%的速度上升[4].

    作者:石汉辉;宋文元;黎启盛;卢正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B)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确诊的1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其中114例(63.0%)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归为心力衰竭组并记录其Killip分级,另外67例(37.0%)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作为对照组.血清hs-CRP (mg/L)和PAB (mg/L)数值为人院次日早晨空腹静脉血样本测得.对血清hs-CRP和PAB等相关临床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而PA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PAB水平和Killip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rhs-CRP=0.234,Phs-CRP=0.003;rPAB=-0.321,PPAB=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hs-CRP(OR 1.086,95% CI 1.012 ~1.167,P=0.023)、PAB(OR 0.991,95% CI0.983~0.999,P=0.038)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到两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hs-CRP=0.722,95% CI0.651~0.786,AUCpAB=0.723,95% CI0.652 ~0.787.结论 发病早期血清hs-CRP高或PAB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两者均为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都;徐峰;陆士奇;陈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比较口服丙酮酸钠-葡萄糖-电解质液(PGES)与碳酸氢钠-葡糖糖-电解质液(BGES)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胃造瘘置管及左侧股、动静插管后经股动脉按45% TBV(全身血容量)放血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20只):不复苏组(NR组),口服丙酮酸盐糖液组(PGES组)和口服碳酸氢盐糖液组(BGES组).NR组不接受任何液体或药物治疗;PGES组和BGES组于失血后30 min开始经胃造瘘管采用微量泵6h内匀速输入2倍失血量提前预热的PGES或BGES.失血前,失血后0、1、2、4h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指标.另84只大鼠随机分为NR组(n=24)、PGES组(n=24)、BGES组(n=24)和手术后不放血对照组(NH,n=12),各休克组处理同前,NH组行胃造瘘及动静脉置管术但不放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时间并进行24 h生存分析.结果 PGES组和BGES组大鼠的24 h存活率显著高于NR组(11/24 vs.1/24,x2=18.087,P<0.01; 5/24 vs.1/24,x2=6.445,P<0.05),且PGES组24 h存活率显著高于BGES组(11/24 vs.5/24,x2=4.02,P<0.05).脏器功能观察中NR及两口服补液组失血休克后1、2、4h的指标:ALT、CK-MB、Cr和iFABP均分别显著高于失血前水平(P<0.01);失血后2h和4h时间点PGES和BGES组的以上所有指标均分别显著低于NR组(P<0.01),且PGES组明显低于BGES组(P<0.05).结论 口服含丙酮酸盐的ORS液(PGES)在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脏器功能指标及延长动物生存的效果优于含碳酸氢盐的ORS液(BGES).WHO推荐的ORS液有望得到进一步改良,丙酮酸盐糖液有可能成为无静脉复苏条件下救治致死性失血休克的首选口服补液盐.

    作者:喻文;罗红敏;钟毓贤;周方强;谢志毅;胡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内脐带血管破裂一例的诊治

    脐带血管破裂临床极罕见.脐带静脉和/或动脉破裂短时间内可导致胎儿失血,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0%~50%,其产前诊断困难、处理紧迫,尚无特异快速和标准的诊治方法.下面就本院脐带血管破裂病例l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26岁,孕1产O,平素月经规律,孕17+周血清筛查低风险,孕20+自觉胎动持续至今无异常,孕5+月B超提示羊水过多合并胎儿肠管扩张,未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孕6+月75 g糖耐量试验餐后lh血糖10.5 mmol/L,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下监测血糖正常,之后多次B超提示胎儿肠管扩张合并羊水过多(AFI=20 cm).

    作者:白晓霞;王正平;贺晶;杨小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