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期间恶性高热1例

王艳青;熊理锋;蔡宏伟

关键词:恶性高热, 全麻, 外科手术
摘要:我院于今年5月发生了1例全麻手术期间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虽经积极抢救,但因迅速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现报告如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分泌性蛋白SPLUNC1对上呼吸道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SPLUNC1重组蛋白,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杀菌/抑菌功能,并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是否与SPLUNC1蛋白结合细菌脂多糖有关,从而为其将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SPLUNC1克隆入pCMV-tag4A哺乳动物表达载体,稳定转染鼻咽癌HNE1细胞株;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其处理从患者上呼吸道分离的绿脓杆菌,比较转染SPLUNC1基因的细胞培养上清与转染空白载体的细胞培养上清对细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同时将脂多糖包被96孔板,与SPLUNC1蛋白共同孵育,ELISA法检测SPLUNC1是否与细菌脂多糖结合;利用FTTC标记的脂多糖干预转染SPLUNC1基因及空白载体的细胞,观察细胞内脂多糖与SPLUNC1的结合作用.结果:转染SPLUNC1基因的细胞培养上清能显著抑制绿脓杆菌在LB软琼脂板上形成集落;体外试验表明,SPLUNC1能与细菌脂多糖结合,但结合效率低;HNE1细胞经转染SPLUNC1后,细菌脂多糖摄取明显增加.结论:重组SPLUNC1蛋白能经转染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液中,具有结合细菌脂多糖,杀灭或抑制上呼吸道绿脓杆菌的功能,从而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后德;武明花;石磊;周鸣;杨一新;赵瑾;邓坦;李小玲;沈守荣;李桂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RRT在抢救MODS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分为CRRT组(A组)和普通透析组(B组).A组7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进行175台次CRRT,B组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普通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血钠、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pH,HCO3-,PCO2和PO2等指标,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般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情况得到改善.组内比较显示,患者治疗后BUN,Scr,血钾(均P<0.01)、血钠均下降(A组P<0.05,B组P<0.01),CO2 CP升高(A组P<0.01,B组P<0.05).组间比较显示,BUN,Scr,血钾(均P<0.01)、血氯、CO2CP(均P<0.05)有明显的差异,表明A组的疗效比B组更佳.另外,A组30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经过CRRT后pH,PO2和HCO3-明显上升(P<0.01),PCO2明显下降(P<0.05),CRRT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9例中毒患者使用CRRT加血液灌流,有7例完全缓解,2例死亡.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术前48 h的患者使用肝素浸泡血液滤器法后,没有发生出血或出血加重的情况.结论:CRRT与普通透析相比,在清除毒素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方面疗效更佳,对提高患者PO2、减轻CO2潴留,改善脑水肿和肺功能效果明显,MODS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早期使用CRRT治疗对抢救MODS等危重症和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成小苗;周巧玲;邓声莉;陈立平;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EBV-LMP1促CNE2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EBV-LMP1对鼻咽癌细胞CNE2迁移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RV-LNSX,RV-LMP1和RV-LMP1TRADD逆转录病毒分别感染CNE2细胞,G418筛选后,观察和检测转基因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在基质中的运动迁移能力以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变化;用pLNSX,pLNSX-LMP1和pLNSX-LMP1TTRADD质粒分别与E-Cadherin报告基因共转染293细胞,检测LMP1对E-Cadheri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NE2和CNE2-LNSX细胞相比,CNE2-LMP1在培养过程中由扁平、鹅卵状上皮细胞形态逐渐演变为细胞间接触消失的长梭状纤维细胞形态,相对迁移明显增大(n=3,P<0.05),且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随着共转染野生型LMP1(pLNSX-LMP1)剂量的增加(0.2,0.6,1.0μg),对E-Cadherin启动子转录活化的抑制率增加,呈明显浓度依赖性;LMP1TRADD不改变CNE2细胞形态学及迁移表型,对E-Cadherin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及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E-Cadherin启动子活化可能是EBV-LMP1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促CNE2细胞迁移的机制之一,位于LMP1羧基端的TRADD可能是其促迁移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张志伟;贺智敏;周敏;丁渭;余艳辉;陈主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法洛氏四联症合并妊娠2例

    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ollot,TOF)是一种先天性心脏血管联合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骑跨于缺损的心室间隔上)、右心室肥大等4种情况,其中主要是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口狭窄[1].TOF是一种严重的发绀型先心病,死亡率极高[2],未经手术矫治者很少有存活至生育年龄,因而有关未经手术矫治之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合并妊娠的报道极少.2005年5月我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连续收治TOF合并晚期妊娠患者2例,报告如下.

    作者:皮丕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SD大白鼠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QY1细胞系的生物稳定性分析

    目的:探索建立Sprague-Dawley大白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系体外长期培养的适宜条件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分析其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等方法培养并纯化骨髓MSCs,检测细胞生长的形态、换液时间、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贴壁率、染色体、培养条件和反复冻存后复苏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多次传代后的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MSCs原代培养10~12 d时融合至80%~90%,不同的首次换液时间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1,P3,P10,P20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的倍增时间P1为34.2 h;P3为33.9 h;P10为31.8 h;P20为30.6 h.4代细胞任意两代之间的细胞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代后细胞迅速贴壁,约89%的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0 h内.4代细胞任意两代之间的贴壁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20%的标准胎牛血清中,骨髓MSCs的增殖活性高;在种植细胞密度为8×104/mL时,骨髓MSCs的增殖活性高;吉姆萨染色显示P8代骨髓MSCs胞浆为淡紫红色,胞核为深蓝色,细胞内可见1~2个核仁;P8和P20代细胞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均正常,染色体核型组成均为42,XY,符合大鼠正常二倍体细胞系特征;反复冻存后复苏骨髓MSCs,其活细胞数>85%.至今已体外培养10个多月.结论:QY1细胞系是纯的、可长期传代的细胞系,可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且其生物学性能稳定.

    作者:谢祁阳;杨晶;秘祖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对老年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老年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评价其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84只,根据跳台实验成绩随机分为6组,每组14只,A组行假手术,B组为模型组[OVX+D-galatose(D-gal)],C组为灌胃雌激素对照组(OVX+D-gal+己烯雌酚),D为Res低剂量组(OVX+D-gal+低剂量Res),E为Res中剂量组(OVX+D-gal+中剂量Res),F为Res高剂量组(OVX+D-gal+高剂量Res).结果:各剂量Res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小鼠行为学测试成绩,抑制血清和脑组织SOD活力下降,减少MDA生成,同时抑制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减少海马bax表达;Res各剂量组小鼠子宫内膜均呈萎缩性改变.结论:Res对老年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抗氧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抗凋亡,Res无促进老年性痴呆小鼠子宫内膜增生作用.

    作者:罗莉;黄忆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GalN/LPS腹腔联合注射制造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小鼠于造模前4 h,2 h及造模同时予以G-CSF 300μg/kg腹腔注射,观察小鼠24 h存活率.造模后6 h每组随机选择5只小鼠处死,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TanonGis 3.73软件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小鼠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6 h治疗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CSF对D-GalN/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旭雯;谭德明;鲁猛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肩锁关节脱位16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锁骨远端骨折18例.结果:39例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X线片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或钢板断裂和松动,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吴建煌;廖前德;陈刚;钟达;李康华;李人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 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 mg/d+罗格列酮4 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 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1 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1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静;雷闽湘;柳兰;黄渊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7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或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随访3月.参照Lequesne骨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性评估法制定观察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quesne评分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透明质酸钠组在治疗1周后Lequesne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川芎嗪组在治疗3周后Lequesne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5周后,川芎嗪组总有效率为82.1%,透明质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7.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起效较慢.

    作者:胡建中;罗承耀;康明;吕红斌;雷光华;戴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吗啡对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探讨吗啡对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hung模型建立慢性神经性疼痛大鼠模型,行为学方法测试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单个神经元记录法记录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放电活动.实验分正常大鼠组(N组),假手术组(S)和神经损伤性大鼠组(Ⅰ组).3组在脊髓表面予以吗啡、荷包牡丹碱(BIC)和番木鳖碱(STN)前后,以不同级别机械刺激足部感受野,分别记录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诱发放电活动.结果:脊髓表面用10μmol/L吗啡能显著抑制3组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的诱发性放电活动.与基础值相比,N组和S组压力刺激抑制了72%±6%(P<0.05),钳夹刺激抑制了76%±5%(P<0.05),但Ⅰ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N组和S组,压力与钳夹刺激与基础值比分别抑制32%±4%和26%±3%(P<0.05);而予以BIC阻断GABAA受体后,N组和S组吗啡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Ⅰ组吗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改变(P>0.05);STN阻断甘氨酸受体后,3组吗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区别;GABA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同时阻断后,吗啡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吗啡对慢性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诱发性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主要与慢性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GABA减少有关.

    作者:陈艳平;曹德权;谭朝华;徐军美;常业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增殖和损伤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介导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第3代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为不同时间(24,48 h)的对照组(F12)和高糖组(F12+4%葡萄糖).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法观察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水平以及采用RT-PCR测定FN,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结果:①高糖明显抑制细胞增殖,24 h和48 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MTT吸光度值均明显下降(P<0.001或P<0.01);②高糖明显导致细胞损伤,24 h和48 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培养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01);③高糖培养24,48 h均使FN,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④高糖使FN,TGF-β1和PAI-1 mRNA表达均上调.结论:高糖能够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并刺激HPMCs分泌更多的TGF-β1,CTGF,FN和PAI-1,从而使HPMCs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降解减少,终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刘映红;刘伏友;张浩;彭佑铭;袁芳;刘虹;成梅初;卓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易感性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CAD的易感性关系.方法:对175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PCR扩增MEF2A基因的11个外显子,然后采用SSCP方法检测外显子的突变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结果:MEF2A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三核苷酸(CAG)重复多态性,CAD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发现4例CAD患者在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突变率约为2.3%,而正常对照未见此突变;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MEF2A基因的其它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中国人群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易感性有关.

    作者:袁洪;闾宏伟;胡靖;陈淑华;阳国平;黄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湖南汉族肾移植受者MICA*008/A5.1基因与HCMV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肾移植受者MICA*008/A5.1基因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分别检测91例肾移植受者和81例湖南汉族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的MICA*008/A5.1基因,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HCMV-IgM抗体.结果:健康对照组MICA*008/A5.1阳性率(56.79%)比肾移植受者组(34.07%)高(P<0.05).两组研究对象中MICA*008/A5.1基因阴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高于该基因阳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P<0.05).结论:MICA*008/A5.1基因阳性个体不容易感染HCMV,而阴性个体容易感染HCMV.

    作者:黄柏胜;罗奇志;李立新;梅冰;邹义洲;邬力祥;余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助孕并发异位妊娠92例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助孕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ing embryo transfer,FET)助孕后发生异位妊娠病例的助孕指征、助孕方式、异位妊娠类型等进行回顾总结.结果:6 007人次接受助孕治疗者,临床妊娠2 322人次(38.7%),94人次为异位妊娠,发生率4.05%.其中输卵管妊娠92人次,发生率3.96%,占总异位妊娠病例的97.87%(92/94),其他部位2人次(腹腔妊娠和子宫角妊娠各1人次),发生率为0.86‰,占异位妊娠比例为2.32%.宫内宫外合并妊娠20人次,发生率为0.86%(20/2322),占异位妊娠病例的21.28%(20/94).86例患者助孕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和/或盆腔粘连,占91.49%,其中24人有异位妊娠史(25.53%).3种助孕方式(IVF-ET,ICSI和FET)比较,其总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IVF-ET组显著高于ICSI和FET组(均P<0.05);FET组亦显著高于ICSI组(P<0.05).结论:体外受精助孕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受孕人群高,有输卵管病变史是发生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红梅;龚斐;毛增辉;张红;卢光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马尾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马尾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科自1993年到2005年6月诊治马尾综合征者3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效果.结果:随访3~102个月,平均43个月,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肌力术后1周即有逐步恢复迹象,术后头3个月肌力恢复较快,但完全恢复均达1年以上,括约肌功能术后3 d即有恢复,大部分术后6个月左右均能恢复,感觉恢复较慢.结论:马尾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与手术时间早晚呈明显相关,以1周为界,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好,括约肌功能恢复次之,鞍区感觉功能恢复差.

    作者:卢畅;李晶;吕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临终关怀对老年住院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对住院老年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晚期肿瘤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8).对研究组患者实施1个月以上的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干预后在生活质量(QOL)总分及其分类指标如食欲、精神、睡眠、家庭理解与配合、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面部表情以及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或P<0.01);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除在生活质量分类指标中的疼痛、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度评分降低外(P<0.05或P<0.01),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关怀可以提高老年住院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观支持度、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生活满意度,同时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李艳群;张孟喜;付桂香;赵利华;李文英;李卉;张昌喜;范勇;汪志红;彭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持续静压力对人牙周膜细胞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持续静压力(continuously compressive pressure,CCP)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正畸性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原代培养HPDLCs,建立压力模型,分别对细胞施以1,2,3 g/cm2顶-底轴向压力0.5,1.5,6,12,24和48h,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RANKL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CCP作用时间的增加,HPDLCs RANKL表达增强(P<0.01);随力值增加,RANKL mRNA表达增强,力值为2 g/cm2时,改变明显(P<0.05).结论:CCP可上调HPDLCs RANKLmRNA表达.

    作者:黄生高;张建兴;熊培颖;王明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黄芪-壳聚糖/聚乳酸支架对犬牙周骨缺损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chitosan/polylactic acid,AP-C/PLA)为支架移植对水平型牙周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并诱导培养自体犬BMSCs细胞,与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hitosan/polylactic acid,C/PL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物随机植入10只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水平型牙周骨缺损处,共40个实验牙位,每组10个牙位,共设4组:空白对照组;AP-C/PLA+培养基对照组;C/PLA+BMSCS材料对照组;AP-C/PLA+BMSCS实验组.8周后分别收集牙周标本作组织检查和组织学测量.另取2只犬植入AP-C/PLA+BMSCS,4周后作组织学检查.结果:体外诱导培养的BMSCs表达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ALP);4周实验组缺损部位均有不规则的新骨形成;第8周时,新骨逐渐成熟,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周再生:实验组牙槽骨修复高度和修复率[(2.90±0.41)mm,57.4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83±0.30)mm,15.68%]、培养基对照组[(1.46±0.55)mm,30.13%]、材料对照组[(2.67±0.26)mm,51.87%](P<0.01,P<0.01,P<0.05).结论:黄芪多糖具有促进牙周缺损部位骨形成作用,以BMSCs为种子细胞、黄芪-壳聚糖/聚乳酸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复合物修复水平型牙周骨缺损可获得部分的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许春姣;郭峰;高清平;吴颖芳;翦新春;彭解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麻期间恶性高热1例

    我院于今年5月发生了1例全麻手术期间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虽经积极抢救,但因迅速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青;熊理锋;蔡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