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溢安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何纲;黎杏群;梁清华;李学文;张花先;徐锡萍

关键词:中药, 脑出血, 脑缺血, 一氧化氮合酶*, 超微结构, 放射免疫测定, 大鼠
摘要: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3H-精氨酸转化测定法检测血肿周围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以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脑溢安明显抑制脑组织iNOS活性(P<0.01),改善脑组织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神经病理改变.提示脑溢安对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有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上皮内微量元素变化及其意义

    通过检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及正常颊粘膜上皮内微量元素含量,了解微量元素与OSF上皮病变的关系,初步探讨OSF的发病机制.应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半定量分析OSF上皮细胞核内外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结果示,与正常颊粘膜组比较,OSF组上皮细胞核内外Cu,Zn,S及As的含量明显降低,其Se和Mo的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提示细胞内低Cu,Zn以及高Se含量加重了对OSF上皮细胞的损害,而这些变化是OSF具有癌变潜质的元素基础.

    作者:谢晓莉;唐瞻贵;刘蜀凡;徐锡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HL-60细胞内一种新的全反式维甲酸应答基因的克隆

    利用差示PCR技术从HL-60细胞内克隆出一个新的、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并将其命名为W-1基因.Northern印迹杂交证实,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时,W-1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诱导早期增加而在诱导24h后关闭.推测W-1基因可能在HL-60细胞早期分化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吉伟;王顺伟;田菁燕;陈汉春;罗志勇;曾海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长期实验性应激对老龄、青龄糖尿病倾向鼠血糖影响的比较及其机制

    目的:比较长期实验性应激源对老龄、青龄糖尿病倾向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不同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5月龄(青龄)和15月龄(老龄)昆明小鼠各40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倾向后(STZ鼠),各分为应激组与对照组.两组应激STZ鼠均给予6周实验性应激源刺激(限制、旋转、拥挤),检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水平,观察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对STZ鼠胰岛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经长期实验性应激的老龄STZ鼠FBG水平增高较青龄者显著,且FINS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炎恶化较青龄STZ鼠严重;胰腺组织LPO和NO-2,NO-3含量增高及SOD活性降低均较青龄STZ鼠明显;上述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长期实验性应激促使老龄STZ鼠血糖增高、胰岛炎加重和胰岛素分泌机能耗竭的效应较青龄STZ鼠明显;胰腺NO过量及过氧化损伤可能参与这一差异的产生机制.

    作者:刘幼硕;胡敏;杨川;姚树桥;蔡伟雄;龚耀先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脑溢安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3H-精氨酸转化测定法检测血肿周围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以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脑溢安明显抑制脑组织iNOS活性(P<0.01),改善脑组织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神经病理改变.提示脑溢安对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有关.

    作者:何纲;黎杏群;梁清华;李学文;张花先;徐锡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周围神经浸润CD4(+)T细胞的凋亡

    为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周围神经浸润CD4(+)T细胞的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动态检测不同发病阶段EAN大鼠坐骨神经浸润CD4(+)T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断裂的DNA片段.结果发现具有凋亡形态学特征的浸润CD4(+)T细胞于免疫后第18d出现,在第22d达高峰后下降,第30d基本消失.原位末端标记法证实凋亡CD4(+)T细胞中存在断裂的DNA片段.提示CD4(+)T细胞凋亡是EAN浸润CD4(+)T细胞的重要清除机制.

    作者:彭永;肖波;冯德云;杨欢;资小宏;谢光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为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脏一氧化氮(NO)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测定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及对照组(NC)于病程2,8,16周时肾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DM大鼠肾脏NO水平及NOS活性随病程的延长由升高至下降;各病程DM大鼠肾脏LPO水平均高于同批NC组,8与16周时,肾组织SOD,POD,CAT活性低于同批NC组.提示STZ诱导的DM大鼠肾脏NO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抗氧化机能改变有关.

    作者:吴静;韩秀云;周军;荆照政;唐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肠清除尿素和肌酐的影响因素研究

    观察不同渗透浓度、pH值及各种药物的透析液对兔小肠清除尿素、肌酐的影响.采用Terato方法钳夹兔双肾动脉,静脉注射尿素(1.3g.kg-1)、肌酐(100mg.kg-1),分别于十二指肠距幽门及回肠距回盲瓣5cm处造瘘,行小肠透析.结果显示:高渗甘露醇、酚妥拉明、包醛氧化淀粉均能提高肠粘膜的尿素清除率,阿托品提高肠粘膜的尿素和肌酐清除率,肠腔pH变化对小肠的尿素、肌酐清除影响不大.

    作者:黄铮;蒋云生;罗季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p16基因的表达和突变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方法检测14例卵巢恶性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及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基因突变,其中5例还同时检测转移灶癌组织.结果示7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为p16蛋白表达阴性;无一例有p16基因外显子1突变;4例有p16基因外显子2突变,其中2例无p16蛋白表达;5例转移灶癌组织的基因突变和蛋白质表达与原发灶一致.提示部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p16基因的失活有关,基因突变是其中一种失活方式;卵巢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突变发生在转移前,而非转移后.

    作者:张瑜;杨湛;曹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碘化钾保健食盐驱铅及抗铅毒性肾损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能防治铅中毒的食用保健盐.方法:用含0.25%醋酸铅的饮料喂养SD大鼠复制铅中毒模型,同时用不同浓度碘化钾(KI)盐水(分别为10mg.kg.d-1,20mg.kg.d-1和30mg.kg.d-1)分组喂养,探索预防铅中毒的KI日需量.然后制成含KI1%的食盐,供50名铅作业工人烹饪菜肴后食用;在服用KI盐前后测定血ZPP,Hb、血铅、尿δ-ALA,并动态观察尿铅排泄情况.结果:动物日需KI10mg.kg.d-1则具有抗铅性损害作用;铅接触人员服KI盐后第3d尿排铅量增加,第9d达高峰,第4周达正常,服用KI盐前后Hb,ZPP,δ-ALA,血Pb,NAG,Rp依次为(101.2和128)g.L-1(P=0.05),(33.5和7.7)μg.g-1Hb(P<0.01),(123.12和65.36)μmol.L-1(P<0.05),(2.123和0.85)μmol.L-1(P<0.01),(20.9和6.7)U.L-1(P<0.01),(1.5和0.34)mg.L-1(P<0.05).结论:铅接触人员摄入1%KI的食盐有驱铅及预防铅性损害作用.

    作者:胡益群;蒋云生;唐大寒;夏运成;邓世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中的应用

    将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ICUS检查)应用于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DCA)中,32例冠心病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冠状动脉内径由术前1.06mm增加至术后3.59mm,术后残留狭窄均小于25%,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在DCA中,应用ICUS可提高DCA的疗效与成功率,并可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传昶;玉井秀男;许永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苦瓜蛋白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 group, CoxB)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病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现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 e-inactivating protein, RIP)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1],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笔者从苦瓜果肉中分离纯化苦瓜蛋白,并进行体外抗CoxB 3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旨在寻找高效抗CoxB3病毒感染作用的药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双杰;张宝林;邓晖;王佐;李湘斌;危当恒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脑水肿液体疗法思路与方法

    迄今国内外对小儿脑水肿(BE)的液体疗法存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严格地限制液体入量,少于1200ml.m-2.d-1(<60ml.kg-1.d-1)[1,2];另一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液体入量,并强调过分地限制液体有害无益[3].我科经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小儿急性脑水肿的液体疗法,它与过去教科书中的有关液体疗法有很大区别.新的液体疗法方案是在应用脱水剂的同时,特别强调补充足够的液体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使患者在BE阶段,始终维持在轻度脱水状态.此方案执行后小儿急性BE的死亡率较过去明显降低[4].本文介绍新的液体疗法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虞佩兰;金立明;杨于嘉;童环祥;尹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卡马西平对癫痫患者SCE频率的影响及其与叶酸的关系

    检测15例单服卡马西平(CBZ)及15例服用CBZ加叶酸(FA)的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叶酸值,并与未服药癫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单服CBZ组的SCE频率较服用CBZ加FA组及对照组高,其血清FA值下降.提示CBZ可引起癫痫患者SCE频率升高、血清叶酸值减少,补充叶酸可有效防止CBZ引起的染色体DNA损伤.

    作者:李蜀渝;吕冰清;杨晓苏;陈朝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热双蒸水联用生理盐水及右旋糖酐-40预防腹腔内肿瘤种植转移的实验研究

    联合应用热双蒸水、生理盐水、右旋糖酐-40序贯腹腔冲洗的方法,行体外试验与动物试验.发现45℃双蒸水浸泡腹腔20min后能完全杀灭体外培养的B6-F10细胞;右旋糖酐-40部分抑制B16-F10细胞对胶化培养板孔壁的粘附.小鼠腹腔注入B16-F10细胞后,按上述三联合液序贯冲洗可预防70%的C57BL/6j小鼠发生腹膜癌病,未见毒副作用.在此冲洗的基础上,腹腔内保留氯氨铂, 疗效高达88.9%,但毒性也增加.

    作者:皮执民;王心见;刘国清;周建平;李铁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脑器质性病变如脑梗塞、颅脑外伤等常出现缺血缺氧的病理变化,而高压氧治疗这类病人,可获较好疗效.本研究对75例脑损伤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试图探讨其机制.

    作者:刘敏;朱双罗;陈新瑞;文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突发性聋与颈静脉球关系的MRA研究

    用对比法评价颈静脉球(JB)大小及位置与突发性聋之间的关系.随机选择15例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聋患者为突聋组,35例耳部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均行JB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MRA像上分别测量JB直径及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突聋组病耳侧与病耳对侧JB大小不对称性较对照组两侧JB不对称性明显.突聋组病耳侧JB直径或高度平均值大于对照组优势侧JB直径或高度平均值.提示部分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聋与JB过度不对称发育有关,JB过大、位置偏高可能导致耳蜗功能障碍.

    作者:谭利华;白先信;李德泰;沈树斌;杜万平;白末了;卢永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左房增大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机能的变化

    对45例左室质量指数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其中23例左房大小正常,22例左房扩大.同时选择28例年龄、性别、心率相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研究上述受试者左房大小与左室舒张机能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无左房扩大患者左室舒张机能正常,而高血压病出现左房增大后,其左室舒张机能减退.据此认为,单纯左房扩大及左室舒张机能减退是高血压心脏病的早期表现.

    作者:罗小岚;何建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124例弥漫性肺疾病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弥漫性肺疾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果:124例弥漫性肺疾病有91例确诊,确诊率73.39%;疾病种类包括肺癌、肺结核、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结缔组织病肺损害及其它少见病.手术并发症仅部分病人有短暂痰血,偶有气胸.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方法简便、安全、易行,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诸兰艳;周淮英;陈平;刘志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8例肾上腺囊肿的诊治

    肾上腺囊肿在临床少见,发病率约为0.06%~0.18%.随着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被诊断为该病的患者日渐增多.现将我院自1981~1998年收治的8例肾上腺囊肿报告如下.

    作者:蒋志强;申鹏飞;齐范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与HBV标志物的关系

    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其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报道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的CD+3,CD+4,CD+4/CD+8,IL-2和mIR-2R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笔者总结了1994年1~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克青;唐世刚;龚环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