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吴静;韩秀云;周军;荆照政;唐剑

关键词:糖尿病, 肾脏,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摘要:为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脏一氧化氮(NO)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测定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及对照组(NC)于病程2,8,16周时肾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DM大鼠肾脏NO水平及NOS活性随病程的延长由升高至下降;各病程DM大鼠肾脏LPO水平均高于同批NC组,8与16周时,肾组织SOD,POD,CAT活性低于同批NC组.提示STZ诱导的DM大鼠肾脏NO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抗氧化机能改变有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实验性应激对老龄、青龄糖尿病倾向鼠血糖影响的比较及其机制

    目的:比较长期实验性应激源对老龄、青龄糖尿病倾向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不同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5月龄(青龄)和15月龄(老龄)昆明小鼠各40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倾向后(STZ鼠),各分为应激组与对照组.两组应激STZ鼠均给予6周实验性应激源刺激(限制、旋转、拥挤),检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水平,观察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对STZ鼠胰岛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经长期实验性应激的老龄STZ鼠FBG水平增高较青龄者显著,且FINS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炎恶化较青龄STZ鼠严重;胰腺组织LPO和NO-2,NO-3含量增高及SOD活性降低均较青龄STZ鼠明显;上述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长期实验性应激促使老龄STZ鼠血糖增高、胰岛炎加重和胰岛素分泌机能耗竭的效应较青龄STZ鼠明显;胰腺NO过量及过氧化损伤可能参与这一差异的产生机制.

    作者:刘幼硕;胡敏;杨川;姚树桥;蔡伟雄;龚耀先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老年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分析老年人肺心病163例,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60例(占36.9%),死亡19例,死亡率为31.7%.表明老年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应积极控制感染,呼吸循环衰竭、肺性脑病、休克、酸碱平衡和其它并发症.

    作者:肖振军;谢秀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为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脏一氧化氮(NO)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测定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及对照组(NC)于病程2,8,16周时肾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DM大鼠肾脏NO水平及NOS活性随病程的延长由升高至下降;各病程DM大鼠肾脏LPO水平均高于同批NC组,8与16周时,肾组织SOD,POD,CAT活性低于同批NC组.提示STZ诱导的DM大鼠肾脏NO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抗氧化机能改变有关.

    作者:吴静;韩秀云;周军;荆照政;唐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中的应用

    将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ICUS检查)应用于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DCA)中,32例冠心病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冠状动脉内径由术前1.06mm增加至术后3.59mm,术后残留狭窄均小于25%,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在DCA中,应用ICUS可提高DCA的疗效与成功率,并可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传昶;玉井秀男;许永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化学栓塞治疗

    对40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TT)的原发性肝癌(PHC)行多次化学栓塞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67.5%,治疗后0.5,1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5%及2.5%,平均生存期9月.合并分支PTT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合并其他部位PTT者(P<0.05).平均治疗间隔期的长短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在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TAI+TAE是合并PTT的PHC的有效治疗方法;不论PTT分布在何部位,均应积极处理;治疗间隔期应视病人情况而定.

    作者:曹觉;李海平;王小宜;黄万喜;胡静芳;周正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周围神经浸润CD4(+)T细胞的凋亡

    为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周围神经浸润CD4(+)T细胞的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动态检测不同发病阶段EAN大鼠坐骨神经浸润CD4(+)T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断裂的DNA片段.结果发现具有凋亡形态学特征的浸润CD4(+)T细胞于免疫后第18d出现,在第22d达高峰后下降,第30d基本消失.原位末端标记法证实凋亡CD4(+)T细胞中存在断裂的DNA片段.提示CD4(+)T细胞凋亡是EAN浸润CD4(+)T细胞的重要清除机制.

    作者:彭永;肖波;冯德云;杨欢;资小宏;谢光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突发性聋与颈静脉球关系的MRA研究

    用对比法评价颈静脉球(JB)大小及位置与突发性聋之间的关系.随机选择15例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聋患者为突聋组,35例耳部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均行JB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MRA像上分别测量JB直径及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突聋组病耳侧与病耳对侧JB大小不对称性较对照组两侧JB不对称性明显.突聋组病耳侧JB直径或高度平均值大于对照组优势侧JB直径或高度平均值.提示部分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聋与JB过度不对称发育有关,JB过大、位置偏高可能导致耳蜗功能障碍.

    作者:谭利华;白先信;李德泰;沈树斌;杜万平;白末了;卢永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苦瓜蛋白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 group, CoxB)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病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现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 e-inactivating protein, RIP)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1],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笔者从苦瓜果肉中分离纯化苦瓜蛋白,并进行体外抗CoxB 3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旨在寻找高效抗CoxB3病毒感染作用的药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双杰;张宝林;邓晖;王佐;李湘斌;危当恒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苯那普利对急性间质性肾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应用苯那普利对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UUO后第5d,苯那普利治疗组鼠肾间质的相对体积及浸润炎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UO后第10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苯那普利对UUO早期肾间质性炎症有防治作用.

    作者:袁曙光;刘瑞洪;刘虹;许向青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福尔马林固定组织电镜标本制作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使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达到电镜观察要求的样品制备方法.对于取材新鲜、固定及时的石蜡包埋组织,脱蜡后再以4%戊二醛固定24h,1%锇酸后固定1~2h,再常规丙酮脱水、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可获得基本上符合诊断要求的超微结构.此外,本文还对该方法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作者:井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灵芝复方剂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用细胞培养、细胞形态学及联苯胺染色法观察中药灵芝复方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分化诱导作用.结果显示:灵芝复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正常人骨髓CFU-GM生长有促进作用(P<0.05),而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P<0.05);在诱导分化剂量下,灵芝复方可促进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可见,灵芝复方有望成为一种抗白血病中药.

    作者:钟理;蒋德昭;王绮如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卡马西平对癫痫患者SCE频率的影响及其与叶酸的关系

    检测15例单服卡马西平(CBZ)及15例服用CBZ加叶酸(FA)的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叶酸值,并与未服药癫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单服CBZ组的SCE频率较服用CBZ加FA组及对照组高,其血清FA值下降.提示CBZ可引起癫痫患者SCE频率升高、血清叶酸值减少,补充叶酸可有效防止CBZ引起的染色体DNA损伤.

    作者:李蜀渝;吕冰清;杨晓苏;陈朝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百日咳菌液对大鼠培养脑切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目的:了解百日咳菌液对培养的大鼠脑切片兴奋性氨基酸(EAAs)释放的影响及11双氢-5H-二苯(a,d)-环庚烯亚胺(MK-801)对脑切片有无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脑切片培养组(NC组),10%百日咳菌液脑切片培养组(PBC组)和MK-801预处理后10%百日咳菌液脑切片培养组(MPBC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脑切片培养上清液中的EAAs释放量.结果:PBC组的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及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明显高于MPBC组及NC组.结论:百日咳菌液可使培养的脑切片组织EAAs和LDH的释放量增多;MK-801预处理可降低脑切片组织EAAs及LDH的释放量.提示MK-801对离体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尹飞;杨于嘉;虞佩兰;毛定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脑溢安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3H-精氨酸转化测定法检测血肿周围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以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脑溢安明显抑制脑组织iNOS活性(P<0.01),改善脑组织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神经病理改变.提示脑溢安对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有关.

    作者:何纲;黎杏群;梁清华;李学文;张花先;徐锡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与HBV标志物的关系

    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其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报道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的CD+3,CD+4,CD+4/CD+8,IL-2和mIR-2R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笔者总结了1994年1~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克青;唐世刚;龚环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碘化钾保健食盐驱铅及抗铅毒性肾损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能防治铅中毒的食用保健盐.方法:用含0.25%醋酸铅的饮料喂养SD大鼠复制铅中毒模型,同时用不同浓度碘化钾(KI)盐水(分别为10mg.kg.d-1,20mg.kg.d-1和30mg.kg.d-1)分组喂养,探索预防铅中毒的KI日需量.然后制成含KI1%的食盐,供50名铅作业工人烹饪菜肴后食用;在服用KI盐前后测定血ZPP,Hb、血铅、尿δ-ALA,并动态观察尿铅排泄情况.结果:动物日需KI10mg.kg.d-1则具有抗铅性损害作用;铅接触人员服KI盐后第3d尿排铅量增加,第9d达高峰,第4周达正常,服用KI盐前后Hb,ZPP,δ-ALA,血Pb,NAG,Rp依次为(101.2和128)g.L-1(P=0.05),(33.5和7.7)μg.g-1Hb(P<0.01),(123.12和65.36)μmol.L-1(P<0.05),(2.123和0.85)μmol.L-1(P<0.01),(20.9和6.7)U.L-1(P<0.01),(1.5和0.34)mg.L-1(P<0.05).结论:铅接触人员摄入1%KI的食盐有驱铅及预防铅性损害作用.

    作者:胡益群;蒋云生;唐大寒;夏运成;邓世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HL-60细胞内一种新的全反式维甲酸应答基因的克隆

    利用差示PCR技术从HL-60细胞内克隆出一个新的、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并将其命名为W-1基因.Northern印迹杂交证实,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时,W-1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诱导早期增加而在诱导24h后关闭.推测W-1基因可能在HL-60细胞早期分化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吉伟;王顺伟;田菁燕;陈汉春;罗志勇;曾海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胰岛细胞bcl-2,PCNA表达与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关系

    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是一种遗传性Ⅰ型糖尿病的啮齿动物模型,它从5周龄起自发地出现自身免疫性胰岛炎,14周龄后可自发Ⅰ型糖尿病[1 ].NOD鼠糖尿病与人类Ⅰ型糖尿病有许多相似之处[1].由于NOD鼠糖尿病系一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改变其免疫病理过程可能预防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国外一些学者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进行了较深入研究[2,3].bcl-2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寿命[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主要在S期细胞表达,是一个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5].CFA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发生是否与胰岛细胞bcl-2,PCNA表达有关未见文献报道.为此,笔者研究了NOD鼠胰岛细胞bcl-2,PCNA表达及其与CFA预防胰岛炎和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竹林;伍汉文;周智广;廖二元;杨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热双蒸水联用生理盐水及右旋糖酐-40预防腹腔内肿瘤种植转移的实验研究

    联合应用热双蒸水、生理盐水、右旋糖酐-40序贯腹腔冲洗的方法,行体外试验与动物试验.发现45℃双蒸水浸泡腹腔20min后能完全杀灭体外培养的B6-F10细胞;右旋糖酐-40部分抑制B16-F10细胞对胶化培养板孔壁的粘附.小鼠腹腔注入B16-F10细胞后,按上述三联合液序贯冲洗可预防70%的C57BL/6j小鼠发生腹膜癌病,未见毒副作用.在此冲洗的基础上,腹腔内保留氯氨铂, 疗效高达88.9%,但毒性也增加.

    作者:皮执民;王心见;刘国清;周建平;李铁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肠清除尿素和肌酐的影响因素研究

    观察不同渗透浓度、pH值及各种药物的透析液对兔小肠清除尿素、肌酐的影响.采用Terato方法钳夹兔双肾动脉,静脉注射尿素(1.3g.kg-1)、肌酐(100mg.kg-1),分别于十二指肠距幽门及回肠距回盲瓣5cm处造瘘,行小肠透析.结果显示:高渗甘露醇、酚妥拉明、包醛氧化淀粉均能提高肠粘膜的尿素清除率,阿托品提高肠粘膜的尿素和肌酐清除率,肠腔pH变化对小肠的尿素、肌酐清除影响不大.

    作者:黄铮;蒋云生;罗季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