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群;曲超;向岁;彭察安
朱文锋,1941年7月出生,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学会委员会委员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1项.其研制的中医数字辨证机、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能实现内、妇、儿等科全病域的中医辅助诊疗;其为主编著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全国中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国家试题库中医诊断学命题组组长.还出版了《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实用中医字典》、《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中医心理学》等著作20余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名.
作者:彭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大家好!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相聚在麓山之下,湘江之滨,深切缅怀中医界著名的学术前辈、为中医标准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医诊断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朱文锋教授,共同研究整理和探讨朱文锋教授学术思想,我作为朱文锋教授的学生,回到母校,昔日导师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谆谆教诲的身影又浮现在了眼前,追忆导师的音容笑貌,倍感亲切,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我的母校湖南中医药大学举办这次活动.
作者:洪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从面部色诊分区、常色、病理五色、病证相关研究四个方面对现代面部色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作者:陈洁;胡志希;李杰;凌智;李琳;侯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速泌通乳贴局部外敷配合穴位及乳房局部按摩对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顺产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均衡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速泌通乳贴及按摩,对照组服用生乳灵.1个疗程(3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泌乳量、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子宫复旧情况,随访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泌乳量:治疗组的泌乳量充足20%,正常70%,少量10%;对照组泌乳量充足10%,正常56.7%,少量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血清泌乳素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4)子宫底下降高度: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底下降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能明显改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证候、泌乳量,且有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作用.
作者:聂含竹;李晓丽;李辉;丁青;李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外感病的三种辨证方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独立、互相补充又互有重叠,给学习和运用造成了较大困难,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统一.通过对三种方法的病机及证候进行分析,认为外感病的辨证实质上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基于脏腑经络理论,运用证素辨证统一中医外感病辨证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延续和保持各种外感病辨证方法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曾逸笛;朱文雄;周小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朱文锋教授经过32年的深入研究,创立了“证素辨证”新体系.随着证素辨证这一新型辨证方法的提出,关于证素的相关研究就迅速成为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证素辨证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科研的兼容性、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日益丰富的应用经验,其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作者:黄碧群;曲超;向岁;彭察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Th1/Th2漂移变化规律,为卫气营血辨证提供客观的实验指标.方法 将5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卫分证组20例,气分证组15例,营分证组15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6例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不同阶段患者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β)、γ-干扰素(IFN-γ)、IL-4、IL-5、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卫分证组、气分证组、营分证组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气分证组、营分证组TNF-β、IL-4、IL-5、IL-6、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IL-2、TNF-β、IFN-γ、IL-4、IL-5、IL-6、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5,P<0.01),营分证组TNF-β、IL-4、IL-5、IL-6、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IL-2、TNF-β、IFN-γ均有下降趋势,IFN-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IL-6、IL-10继续上升(P<0.05,P<0.01).结论 从卫分证到气分证再到营分证病理发展与Th1/Th2漂移密切相关,IL-2、TNF-β、IFN-γ、IL-4、IL-5、IL-6、IL-10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刘旺华;刘建新;周小青;谢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疾病认识的方法论问题对认识方法的追根溯源,总免不了上升到哲学层面;对哲学问题的认识,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认识思路.今天,人们所拥有的认识方法,早已从神学背景置换为科学背景,成为所有学术路线的依据.但是,科学滥觞的本源及应用方式,我们认为并不适合关于疾病的认识,因为科学擅长描述的是物质对象,这种对象的特征在人的感觉尺度上是稳定的,变化是线性的,过程是可逆的,并具有重复性.这些特征
作者:李科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健脾法、补肾法与解毒法对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介导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别收集10例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DCs,用大鼠健脾、补肾、解毒药物血浆进行干预,并建立DCs、T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检测T细胞的表面分子CD8+CD28+、CD8+PD-1受体的表达.结果 经补肾药物血浆(六味地黄丸)、健脾药物血浆(四君子汤)、解毒药物血浆(甘露消毒丹)处理,HBcAg负载的DCs孵育的T淋巴细胞,CD8+CD28+表达率升高,CD8+PD-1受体表达率降低.结论 补肾、健脾、解毒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通过恢复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患者外周血DCs的功能,以恢复其下游的T淋巴细胞的功能.相比而言,补肾法优,健脾法次之,再次是解毒法.
作者:张茜茜;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药膳[1]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等经典医书中就有记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门独特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中医非常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内在联系,认为通过药膳食疗可以达到治愈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秉承丰富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配膳理论,药膳食疗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了现代化、科学化的创新,从以治病为主转化为以防病和保健为主、治病为辅,强调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多年来,我国在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致药膳养生市场极为混乱.为进一步规范中医药膳的制作和管理,中国药膳研究会经过多次论证,制定了《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为药膳食疗的发展和标准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青萍;蔡光先;晏峻峰;谢梦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吸毒人群的中医病理因素特点.方法 对吸毒者和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中医病理因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 吸毒组肝证素积分频数高;与健康组相比,吸毒组的五脏病位证素积分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毒组痰、湿、气滞和阴虚等病性证素积分频数高;与健康组相比,吸毒组的病性证素积分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毒品成瘾形成是多脏腑(肝、肾、脾)功能失调的表现,多属虚实夹杂之证.虚证病性证素主要以阴虚为主;实证病性证素主要以痰、湿、气滞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肾.
作者:杨朝阳;李灿东;黄世庚;吕京和;庄忠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郭振球教授抗纤灵方辨证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辨证分为抗纤灵Ⅰ方组(气虚血瘀证型)、抗纤灵Ⅱ方组(气滞血瘀证型)、西医常规治疗组(两证型混合)3组,治疗40 d后,比较观察临床症征及疗效、肝脾B超及疗效、胶原代谢和血浆纤溶酶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40 d后,(1)抗纤灵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常见的10项症征减轻明显,临床症征积分值分别减少7.76分和6.59分,症征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3.9%和93.3%,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2)抗纤灵两方的肝脾B超7项指标都明显好转,B超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和B超疗效都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3)抗纤灵两方血清透明质酸和血清羟脯氨酸的水平下降,血浆纤溶酶均明显升高,活性增加,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郭振球教授的抗纤灵Ⅰ方和Ⅱ方两方辨证施治确有较好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胶原代谢、抑制肝纤维间质细胞增生、提高血浆纤溶酶的活性从而修复肝脏病损组织有关.
作者: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如师在生,此文或有恭维之嫌,此刻,乃是真实的内心敬重.游历学海江湖,见过作秀、弄舞、虚假、伪造,尤其在学术浮躁之时,名利在先,不乏卑贱之徒,老师是少有的我见过的严谨学者之一.如果我们曾有过学术轻浮,在此借此文怀念老师之际,也以唤醒学人良知.1治学严谨,事必求实
作者:刘伍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开展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医辨证的规律、思维认识的特点及其科学内涵,有效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近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大量有关证的研究,如证的规范化研究、标准化研究,证本质研究等,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也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为了深入研究辨证的规律和思维特点,有必要冷静地思考和调整我们的一些研究思路及方法,笔者谈谈有关证研究的思路与发展趋势.
作者:黄献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阳黄组15例,阴阳黄组15例)和10例健康人(健康组)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外周血的血浆内毒素.结果 (1)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的显著增多(P<0.05,P<0.01).(2)阴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显著增多(P<0.01),而肠杆菌与健康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01),乳酸杆菌亦减少(P<0.05).(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阴阳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阳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过程中,随着脾虚症状的加重,需氧菌增多、厌氧菌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逐步升高,存在阴黄化机制的病理变化.
作者:朱文芳;孙克伟;陈斌;胡莉;王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骨髓细胞,分布于全身,是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抗原刺激后成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向T细胞递呈抗原后凋亡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与中医元气有颇多相似之处.而当病邪入侵时树突状细胞表现的功能和数量的受损也与元气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树突状细胞与中医元气密切相关.
作者:曹承楼;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计量诊断和证素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两个新兴领域,症状的计量可以从症状的主次、诱发因素、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完善了证素辨证体系,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梁昊;周小青;雷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克癃胶囊对肾虚血瘀证大鼠前列腺增生(BPH)的影响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空白组,模型组,保列治组,前癃通组,低、中、高剂量克癃组(以下简称克癃低组、克癃中组、克癃高组)大鼠前列腺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1)保列治组、前癃通组、克癃高、中、低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前列腺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组织病理学变化有一定区别.(2)与模型组比较,前列治组、克癃低组血清T含量和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隆通组、克癃中组、克癃高组血清T含量降低(P<0.05)、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前隆通组比较,克癃中组、克癃高组血清T和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模型组比较,保列治组血清FSH和L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隆通组、克癃低、中、高组血清FSH和LH的含量降低(P<0.05);与前隆通组比较,克癃低、中、高组血清FSH和L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克癃胶囊可显著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克癃胶囊可能通过同时降低T、E2、FSH和LH的水平,调节大鼠的性激素平衡,从而起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樊新荣;何清湖;颜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护卵汤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超排卵大鼠卵巢细胞凋亡及活胎数的影响,为护卵汤辅治辅助生殖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模仿人类辅助生殖中的长周期,对大鼠进行GnRHa垂体降调节预处理后再用尿促性腺激素(HMG)等药物超排卵(下称模型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护卵汤辅助治疗,以及自然周期未使用任何药物的大鼠为正常对照(下称正常组)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天摘取卵巢组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卵巢细胞凋亡情况;在孕12 d观察各组大鼠的妊娠胚胎数.结果 HCG日模型组卵巢体细胞凋亡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卵汤各剂量组卵巢细胞凋亡均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孕12 d各组妊娠大鼠的总活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超排卵增加大鼠卵巢细胞凋亡,对卵泡发育有不利影响;而护卵汤能减少GnRHa超排卵大鼠卵巢体细胞凋亡.
作者:申可佳;熊桀;尤昭玲;雷磊;邱苒苒;游卉;付灵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辨时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探讨辨时论治的理论来源、基本概念、诊疗思路及辨时论治在发热病理机制和诊疗思路中的具体应用,为中医诊断学辨证体系的发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作者:刘倩倩;张冀东;孙贵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