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苏旭;李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问题, 现报道如下, 药物治疗, 血管外科, 厦门大学, 常见病, 争议, 医院, 手术, 患者, 分析
摘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急性常见病,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尚有争议[1-2].笔者分析自1994年6月至200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205例患者的治疗问题,现报道如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鱼油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呼吸支持等治疗技术日益进步,但病死率仍高达40%,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依然十分必要.近年来研究显示,富含ω-3脂肪酸的鱼油,能有效抑制ALI局部肺组织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肺功能及预后.

    作者:李洋;潘纯;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呼吸系统弹性阻力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肺复张后氧合影响的荟萃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弹性阻力(respiratory system elasticity resistance,Ers)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肺复张过程中氧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关于在肺复张对不同Ers急性肺损伤患者氧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前瞻观察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对于肺复张对Ers≥33.3 cmH2O/L(1 cmH2O=0.098 kPa)和Ers<33.3 cmH2O/L(1 mmHg=0.133 kPa)的ALI患者氧合影响作Meta评价.结果 共28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文献共20篇,共纳人患者共395人,结果提示肺复张对高Ers患者氧合改善为(51.97±8.89)mmHg,血压下降(4.33±1.32)mmHg;对低Ers患者氧合改善为(35.13±10.33)mHg,血压下降(0.22±1.03)mmHg,肺复张对两组患者之间氧合改善和血压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复张能够改善ALI患者的氧合,对高Ers的ALI患者氧合改善更为明显;但对高Ers的患者循环影响更为明显.

    作者:潘纯;黄英姿;郭凤梅;金辉;刘松桥;杨毅;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福建省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急诊医学领域中前沿、紧急的救命环节,急救医疗质量直接决定了伤病员抢救的成功率、伤残率、病死率等,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能力[2].

    作者:孙保华;钱欣;林祥娟;陈媚;王晓萍;陈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室常用血糖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评价目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用的4种血糖测量方法与静脉血/血生化仪法的一致性,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序贯纳入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收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病房且预期ICU住院时间>48 h的患者49例,共检测血糖130组,每组均采用毛细血管血/血糖仪法、动脉血/血糖仪法、动脉血/血气分析仪法和动脉血/血生化仪法测量血糖,分别计算上述4种方法与静脉血/血生化仪法(标准法)所测血糖值的差值、相关系数、偏倚校正因子及不一致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毛细血管血/血糖仪法、动脉血/血糖仪法、动脉血/血气分析仪法、动脉血/血生化仪法所测血糖值与标准法所测血糖值的差值分别为:(1.7±1.4)mmol/L,(1.6±1.4)mmol/L,(1.1±1.2)mmol/L,(0.5±1.2)mmol/L,不一致率分别为66.9%,63.8%,40.0%,23.8%.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45,0.895和0.896,偏倚校正因子分别为0.821,0.831,0.914和0.979.红细胞比积减低是毛细血管血/血糖仪法(OR=0.923,P=0.03)和动脉血/血糖仪法(OR=0.921,P=0.014)血糖测量值与标准法不一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采用血糖仪测量血糖的方法与标准法的一致性均较差,而血气分析仪法则是一致性较好的床旁血糖检测方法.红细胞比积减低可影响血糖仪测量的准确性.

    作者:彭劲民;吴东;孟彦苓;杜斌;翁利;胡小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诊危重度指数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

    目的 例证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在儿科急诊室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急诊21 904人次患儿的ESI分级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医生和护士的分诊结果.结果 ESI容易掌握,护士分诊结果与医生矫正分诊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ESI分诊系统适合儿科急诊分诊,能够迅速分检危重病例,有效利用临床资源.

    作者:王雷;周红;朱景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有机油剂栓塞肺动脉一例

    患者,女性,45岁,家住金寨县农村,因呼吸道感染请当地诊所医师在家中输液,患者家属自行在更换药水过程中,不慎将缝纫机润滑油当成输液治疗药物续接输注到患者体内,输注约5 mL左右,1 min后患者出现剧烈咳嗽,伴胸痛,头痛,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明显发绀,无意识障碍,2 h后急诊入院.

    作者:沈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肌细胞内物质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和血循环中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肌痛、肢体无力、茶色尿,常并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严重时危及生命.据报道,RM患者中有10%~50%发生急性肾衰竭[1],而其中病死率达7%~80%.

    作者:张琴;王杰赞;黄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缺血对缺氧诱导microRNAs及VEGF-NOTCH信号分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缺血性损伤后,缺氧诱导microRNAs及VEGF-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探讨肾缺血损伤后血管新生的可能调控途径.方法 选择雄性Balb/c小鼠20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方法制备急性缺血肾损伤模型,假手术组设为对照组.通过观察缺血恢复后24 h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确定模型成功.实时定量RT-PCR检测缺血恢复后4 h,24 h时缺氧诱导miRNA-210,miRNA-92a,VEGF,Flk-1及Notch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缺血恢复后24 h,72 h时Flk-1蛋白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表达,判断缺血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状况.结果 肾缺血恢复24 h小鼠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大量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张,见上皮细胞碎片和管型,表明成功建立肾缺血损伤模型.肾缺血恢复4 h,24 h后,与正常组比较,肾组织miRNA-210上调倍数分别为(2.02±0.29),(5.58±0.16);miRNA-92a的表达上调倍数分别为(3.23±0.74),(1.53±0.33),P<0.05;VEGF,Flk-1及Notch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缺血恢复后24 h,72 h时,Flk-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肾缺血性损伤后可出现代偿性血管新生,且缺氧诱导miRNA如miRNA-92a,miRNA-210表达上调,与血管新生相关的信号分子VEGF及Notch1表达均升高,提示miRNA/VEGF-Notch1可能是肾缺血性损伤后血管新生的主要调控通路,从而为探讨缺血性损伤后血管新生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芬;吴珏;娄远蕾;阮琼芳;李勇;崔苏萍;汪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

    川崎病(Kawasaki disea se,KD)是儿童常见血管炎综合征,免疫反应异常是重要的致病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锌依赖内肽酶家族中的一员,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它分解细胞外基质,是降解Ⅳ型胶原的主要成员之一.

    作者:韦翊;徐婷;赵仕勇;王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

    院前急救是高风险、易感染、集急危重为一体多元素交叉的医疗工作,受环境、病情、心理、舆论、技术、社会支持等因素相互制约.院前急救护士承受诸多的职业压力,准确评估和正视护士职业倦怠、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维护护士的职业尊严、持续关注院前急救护士职业环境及护士的应对能力是护理管理者不可懈怠的管理责任.

    作者:陶秀萍;曹雪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喷塑型液体石膏在急诊转送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创伤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2002年有关资料统计,近5年来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增加10%,2001年发生交通事故72.4万件,死亡约10万人,伤5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1].

    作者:练克俭;缪建云;林坤山;翟文亮;陈长青;程高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呼气末正压对ARDS犬肺复张后氧输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RM)后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氧输送(DO2)影响.方法 复制15只犬油酸ARDS模型,低流速法描记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双向回归法计算吸气支低位拐点(LIP),压力控制法行RM,RM后按随机表调整PEEP分别为8(A),12(B),16 cmH2O(C)组(大致相当P-V曲线低位拐点以下4 cmH2O、拐点处和+4 cmH2O水平)(1 cmH2O=0.098 kPa).监测15 min时呼吸力学和P-V曲线法测定复张容积.同时观察RM前、RM完成后0,5,10和15 min时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计算DO2.多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A组PaO2在RM后5,10和15 min[(257±23)mmHg,(253±21)mmHg,(255±19)mmHg]较0 min(322±20)mmHg(1 mmHg=0.133 kPa)有显著下降(P<0.05);B和C组PaO2在RM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A组(P<0.05).静态顺应性在A,B组[(14.3±2.2)mL/cmH2O vs.(17.2±1.4)mL/cmH2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的静态顺应性(10.5±0.9)mL/cmH2O比其他组显著降低.复张容积则随PEEP水平的增高而增加[(50±12)mL,(124±15)mL,(157±10)mL],相对于PEEP A升到B组,从B到C组复张容积增加量明显降低(P<0.05).以RM后与RM前氧输送的比值变化反映RM后不同PEEP水平对DO2的影响,复张后B组0,5,10,15 min时DO2(1.15±0.11),(1.14±0.12),(1.14±0.12),(1.16±0.11)较RM前DO2(1.00±0.09)显著增加(P<0.05),而在其他组与RM前相比DO2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LIP附近压力为ARDS RM后的PEEP比较合适,可以维持肺复张后氧合与复张容积,并改善肺顺应性,增加氧输送.

    作者:李家琼;李茂琴;陈永铭;李娜;吴彬;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吸入氧浓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入氧浓度(FiO2)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P/F=PaO2/FiO2)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16例PEEP≥5 cmH2O(1 mmHg=0.098 kPa)时P/F为100~200 mmHg(1 mmHg=0.133 kPa)需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实施肺复张(BIPAP,PH 40 cmH2O,40 s)后维持基线通气,稳定30 min后,按随机顺序设定FiO2为0.5,0.6,0.7,0.8,0.9和1.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FiO2下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随FiO2增加P/F逐渐增加,FiO2增加至0.7以上,P/F增加更加明显,FiO2分别为0.5和1.0两组进行比较,P/F的变化为24.70%±23.36%;6例(37.5%)患者FiO2为0.5时P/F<200,而FiO2为1.0时P/F>200;FiO2与Qs/Qt呈负相关(r=-0.390,P=0.027),吸入氧浓度越高,分流越小,FiO2为0.5和1.0时△Qs/Qt与△P/F呈正相关(r=0.82,P=0.005).结论 吸入氧浓度影响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从而可能影响ARDS的诊断,这与其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有关.

    作者:刘宁;顾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8例儿童骨盆骨折的治疗和随访分析

    随着汽车日益普及和农村儿童快速进入城市,但这些儿童缺乏对安全的警惕性,常常导致意外的发生[1].主要的原因包括车祸、高处坠落伤等,由于这些损伤常为高能量碰撞,导致骨盆骨折在内的多发性脏器损伤.

    作者:赵国强;朱建;陈建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体外膜肺氧合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66-2010年ECMO治疗成人ARDS的英文和中文临床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ECMO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研究,随机效应模型显示ECMO不降低成人重症ARDS患者病死率[RR=0.95(95%CI:0.76-1.18),P=0.64],但按发表时间的累积Meta分析显示ECMO呈现保护性效应;与以往临床研究相比,近一项观察性临床研究显示ECMO明显降低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重症ARDS患者病死率.结论 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ECMO能改善成人ARDS患者预后,但对于病因可逆的重症ARDS患者早期应用ECMO可取得较好临床效益.

    作者:刘松桥;金辉;黄英姿;郭凤梅;刘玲;杨丛山;杨毅;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用脑功能量化评估方法评价脑复苏患者预后

    20世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迅速发展,21世纪CPR研究成果显著,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循环恢复率已经接近或达到50%.但复苏后患儿的存活出院率仍低,主要由于脑损害和脑死亡.故改进脑复苏技术、减轻脑损害、恢复脑功能成为复苏学研究重点.脑功能动态评价有助于评判新技术和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和社会意义.

    作者:王晓晖;钱素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救治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衰竭,它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MODS在肺脏的表现,有报道近80%的MODS患者合并ALI/ARDS.

    作者:刘志;刘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医学的重点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危重医学中的地位危重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引起愈来愈多的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危重医学包括各种常见的多学科共有的危重病症,尤其是急性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的诊治.

    作者:白春学;吴学玲;蒋进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及胸CT、肺功能随访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无头部外伤的脑部症状和皮肤黏膜出血点.

    作者:李亚华;陈刚;赵瑞贞;董运芳;郝建东;陈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后肢缺血预处理对热休克蛋白70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20只/组):假手术组大鼠予椎板切除,损伤组大鼠脊髓受到撞击伤(5 g×10 cm),缺血预处理组在大鼠受到损伤前8 h对下肢进行缺血预处理.损伤通过改良Allen法进行,双下肢痉挛和摆尾为成功标志.缺血预处理通过驱血带阻断下肢血流10 min放开10 min.两侧下肢交替进行,每侧进行3次.在损伤24 h和48 h后,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HSP70 mRNA及蛋白的变化.各组数据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检测到很弱的HSP70 mRNA表达.损伤和预处理组HSP70表达增强,阳性细胞较多,以中央灰质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两个时间点mRNA表达水平预处理组(22.18±3.69,14.15±4.18)高于损伤组(13.97±4.46,8.73±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06,P=0.005和F=7.43,P=0.028);两个时间点蛋白表达预处理组(16.71±4.02,9.85±2.20)高于损伤组(14.85±3.73,8.7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13,P=0.032和F=34.70,P=0.036).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能增加损伤脊髓HSP70的转录和表达,增加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刘锦波;龚爱华;张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