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诸葛毅;俎德玲;杨卫东
随着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剖宫产率也在上升。由于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乏力性出血较阴道分娩更为常见[1],这就给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带来新的挑战。崇州市妇幼保健院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产科急救制度和完善应急流程,对剖宫产术各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剖宫产术时出血实施有效干预,在降低孕产妇死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者:龚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百草枯(PQ)致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方法 5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48只,通过腹腔注射PQ(10 mg/kg)建立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染毒后2,5,7,14 d和对照组7d时小鼠分别被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标本进一步进行HE染色和TGF-β1的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TGF-β1的积分光密度(iOD)分析,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PQ致肺纤维化过程中,巨噬细胞中TGF-β1表达显著增加。随着纤维化进程的进展,TGF-β1染色阳性主要见于浸润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染毒后14 d,除了巨噬细胞外,TGF-β1染色阳性也见于成纤维细胞灶中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TGF-β1的积分光密度在纤维化开始后明显增加(P<0.01)并呈上升趋势。结论 在PQ致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并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雪松;刘盛业;刘伟;刘淑英;刘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因创伤的无法预测性,创伤尤其是严重多发性创伤发生率却有增无减。创伤是当今人类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创伤导致的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目前在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万,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四位,已经被纳入国家疾病控制计划,而且创伤导致的病死率也持续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创伤的伤死人数在数千万以上,创伤已成为年轻人群的第一位死因[1-3]。
作者:降建新;王瑛;季成超;孙志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欧美等国脓毒症(Sepsis)是ICU患者常见的死因,病死率约为11%,疾病进展到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阶段,病死率增加到50%和68%。ICU的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病死率为30%~ 60%,如合并脓毒症休克病死率超过75%。70%的AKI患者可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而无AKI的患者MODS的发生率仅10%。本院GICU的统计AKI发生率为36.5%,合并AKI的严重脓毒症病死率52.5%,合并AKI的MOD病死率为89.5%。
作者:唐丽群;苏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新生儿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 eNO)检测,探讨低氧性呼吸衰竭(HRF)患儿eNO的变化特点。方法 HRF组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NICU病房收治的HRF患儿,共22例,胎龄(34.8±4.2)周,出生体质量(2490±1039)g。纳入标准:出生24h内,出现与呼吸衰竭相关典型的临床生理、病理及放射影像学表现,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对照组为2010年5~6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出生24h内,不吸氧下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无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新生儿,共26例,胎龄(35.6±3.6)周,出生体质量(2238±757)g。排除标准:所有病情不稳定的先天性疾病。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RF新生儿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每日eNO,同时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吸入氧分数(FiO2)等反映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效率的参数。两组eNO、SpO2/FiO2与eNO/(SpO2/FiO2×100)比较用Wilcoxon Mann-Whitney U检验,两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出生后初2d,HRF患儿的eNO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第1天,(7.9±3.2) ×10-9vs. (5.8±1.8)×10-9,P<0.05;第2天,(8.8±3.2) ×10-9vs.(6.0±2.4)×10-9,P<0.05]第3~7天,两组eNO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FiO2与PaO2/FiO2呈正相关(r =0.72,P<0.01,回归方程SpO2/FiO2= 160+0.73×PaO2/FiO2)。eNO与SpO2/FiO2具有相关性(r=-0.228,P<0.05),随着SpO2/FiO2升高,氧合功能改善,HRF新生儿的eNO下降,接近于同日龄对照组新生儿的eNO值,但是,经修正的eNO/(SpO2/FiO2×100)比值在第5~7天仍然有2倍差别。结论 通过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和自主呼吸新生儿eNO检测技术应用,发现HRF患儿与非HRF新生儿的eNO水平有差异,且随着氧合改善而缩小,可以反映HRF病情进展特点。
作者:刘丽娟;高喜容;吴盼盼;钱莉玲;陈超;孙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2011年6月8日至12日,第十一届全球高级别的复苏领域专家峰会——沃夫·克里克心肺复苏高峰论坛(The Wolf Creek Conference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在美国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所在地--美国加里福利亚州兰多·米拉奇(Rancho Mirage)市隆重召开。七十多位来自全球各地顶尖的复苏届专家应邀欢聚一堂,总结、探讨新的复苏学进展,展望未来几年的复苏学科研发展方向。
作者:余涛;黄子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机械通气是ICU的重要治疗措施,适当的镇静治疗对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目前对机械通气患者通常使用药物镇静方法,这些药物有一定局限性,如价格昂贵,对于循环影响很大等,祖国医学电针刺激可产生积极镇静或者镇痛的作用,但应用药针联合的相关报道较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应用针灸体外循环的镇静机械通气的患者的研究验证电针使用的价值,并寻求更好的镇静评估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以客观评估条件下针灸镇静的意义。
作者:叶忠亮;郑霞;方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高血糖是脓毒症显著的病理变化之一,近十年来临床上一直寻求治疗脓毒症高血糖的有效方法。2001年van den Berg he等发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可降低相对病死率42%(从8.0%降至4.6%)。自此,IIT成为ICU治疗高血糖的主要推荐手段[1]。但近一项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观察到,IIT非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反而增加低血糖和其并发症的危险性[2]。本文回顾并讨论近年来脓毒症高血糖IIT的利与弊,并从炎症反应和高血糖相关的角度,重点对脓毒症高血糖控制进行阐述。
作者:张庆红;姚咏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凶险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急,变化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预后欠佳。2002年1月至2010年7月,笔者在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时,经腹腔镜置管予中药滤液腹腔保留灌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刚;方兴亮;沈惠善;戚仕均;谢立江;方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者男性,31岁,车祸致右胸壁刺伤,右上肢肿痛,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入院查体:贫血貌,嗜睡,双肺呼吸音清,经充分扩容后血压仍无法维持在70/40 mmHg(左上肢,1mmHg =0.133 kPa)以上;右胸前锁骨下两处创口,加压包扎后外侧创口仍有明显活动性出血;右上肢肿胀,未及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反应消失,肌力Ⅲ级,感觉麻木;右上肢远端血氧饱合度为0,心率110次/min。
作者:刘扬波;王健;张怀保;陈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胸腔积液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入院时发病在24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89例,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ereatitis,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在第1,2,3,7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入院时有无胸腔积液。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同时期SAP组与MAP组相比CRP质量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RP升高(CRP≥150 mg/L)、胸腔积液和两者同时存在这三项参数分别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发现三者均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中CRP升高联合胸腔积液预测SAP为准确,相对危险度RR为4.8,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CRP和胸腔积液是一种有用的、简单的、经济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对其严重程度作出预测。
作者:项和平;李贺;张长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心脏和肾脏疾病密切相关,心肌梗死造成的泵衰竭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或急性肾衰竭,因此心肌梗死后心、肾功能衰竭,低血压状态,病死率极高。对伴有这些因素的患者,一般的内科疗法疗效常较差,利尿剂常常无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是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的有机结合,患者心肾功能不全,并且是低血压状态,对此类患者行CRRT是一种挑战,关键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如果患者能耐受CRRT治疗,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使患者渡过危险期,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
作者:宋艳东;李志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百草枯(paraquat,PQ)质量浓度的可靠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验证普通分光光度法和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PQ质量浓度的检测波长后,采用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PQ质量浓度,确定其线性范围并评价其准确性;采用该法测定8例PQ中毒患者血清PQ质量浓度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比较分析其可靠性;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肾病免疫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口服PQ4h以上人院的21例急性PQ中毒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该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清PQ质量浓度是否大于1.8 μ.g/mL分为两组,采用成组t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普通分光光度法检测含PQ血清样本时在257 nm波长处未见明显吸收峰;(2)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PQ质量浓度在0.4~8.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回收率为95.0%~99.5%,相对标准差(RSD)为1.35%~5.41% (n=6),检出下限为0.05 μg/mL;(3)8例PQ中毒患者血清PQ质量浓度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与HPLC法检测值相吻合,r=0.995,P<0.01;(4)血清PQ质量浓度>1.8 μg/mL组患者存活率为22.2%,酸中毒和少尿发生率55.6%,纵膈气肿发生率77.8%,与血清PQ质量浓度<1.8 μg/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普通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血清PQ质量浓度不能采用257 rn为检测波长;(2)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用于检测血清百草枯质量浓度可靠性高;(3)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值可用于中毒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判断,口服PQ中毒4h后血清质量浓度>1.8 μg/mL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昌斌;李新华;王贞;姜成华;彭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凝血异常及ALI发病的影响。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复制小鼠脓毒症ALI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健康组、假手术组、造模组和C5a反义肽干预组,分别在2,4,8,12 h时点观察肺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和凝血指标;并采用ELISA检测血浆T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 盲肠结扎穿孔后,2h后出现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蛋白渗出和毛细血管内弥漫血栓形成,并进行性加重;而反义肽干预后的不同时间点上述病理改变均显著改善。造模组和C5a反义肽干预组,PT,TT,APTT进行性延长和DD进行性升高,而Fbg和PLT计数进行性降低,与健康组和假手术组比较P<0.05;而与造模组比较,反义肽干预后相应时间点的各指标明显改善(P<0.05)。TF质量浓度在健康组、假手术组分别为(42.75 ±1.25) pg/mL和(60.73±1.43) pg/mL;造模组2,4,6,12 h时点其浓度进行性升高,其中,12 h组高为(139.81±6.17) pg/mL;而与造模组相比,反义肽组各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12 h组为(121.41±7.21)pg/mL,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反义肽能改善脓毒症的促凝亢进与ALI/ARDS的病理改变。
作者:郭振辉;姜巧;陈蕊;孙杰;俞宙;肖飞;熊日成;吕凤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1 on myeloid cells,TREM-1)的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O)和SAP组,每组32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6,12,24h时点取血和回肠组织。改良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回肠组织TREM-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P组各时点血浆D-乳酸、DAO和内毒素的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1,P<0.05);SAP组各时点回肠组织TREM-1,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 <0.01,P<0.05),TREM-1 mRNA表达水平与IL-1β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956,P =0.044;r =0.986,P=0.015),IL-1β mRNA表达水平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133)。结论 SAP时,大鼠肠组织内TREM-1表达上调,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和肠黏膜损伤加重,TREM-1在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殷凯;党胜春;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脏需要经过从停跳到复跳的过程。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前往往会有室性心律失常,处理欠佳常影响心脏复跳效果,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心脏复跳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使用哪种药物,目前没有太多研究。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的处理往往是凭借普通内科知识进行处理,如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因此本研究拟观察与比较艾司洛尔与常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对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脏复跳的影响。
作者:孙杰;郑曙云;丁正年;钱燕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蜂螫伤中毒是内科急诊,多发于夏秋之际,病情危重,患者常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随着血液净化研究的日趋成熟,血液净化治疗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方式的选择尚无定论,且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验证蜂螫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I-6,TNF-α,IL-10浓度的变化,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串联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HP)治疗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及机制。
作者:袁海;汤艳兰;徐倩;崔龙;明静;巩建华;秦永芳;刘晶晶;卢丽;高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新型毒品冰毒,是以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为主要成分,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目前,使用人群广泛,有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及家庭安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且使用人群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并成为部分人群认为时尚的标志[1-2]。短期内多次摄入MDMA,血浆中有毒代谢产物量明显增高,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引起猝死。
作者:刘本德;韩继媛;徐丽;朱传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为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在肺部的具体表现。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又称应激蛋白,是机体细胞在高温或应激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保护细胞免遭有害刺激所造成的损伤[1]。研究发现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对ALI大鼠早期炎症失控有一定调节作用[2],但其抗炎作用是否与HSP70相关?目前尚缺乏相关证据。本研究拟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大鼠ALI模型,观察DG对肺组织HSP70及血清TNF-α,IL-10表达的影响,以探讨DG对ALI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周道扬;张剑锋;李超乾;磨静佳;陈雯;苏思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归纳总结D-二聚体阴性(D-二聚体<0.5μg/mL)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提高肺栓塞诊断准确率、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D-二聚体阴性的疑似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分析,将16例终确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与同期排除肺栓塞的41例疑似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及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间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阴性的肺栓组与非病例组相比,既往有VTE病史、有近期手术史者更易于发病,胸闷、呼吸困难常见,病例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下肢水肿较对照组多见,心电图典型ECG SI QⅢTⅢ改变多见。结论D-二聚体作为急性肺栓塞筛选检查,其阴性预测值较高,但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既往有VTE病史、有近期手术史、心电图出现SIQⅢTⅢ改变时,即使D-二聚体阴性,临床工作者也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可考虑进一步检查以排查有无肺栓塞。
作者:顾晓蕾;张劲松;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