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水栓塞合并妊娠急性脂肪肝引发致命大出血

杨幼萍;朱杨丽;张建民

关键词:羊水栓塞, 妊娠急性脂肪肝,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止血困难, 胎盘粘连, 凝血障碍, 临床, 合并妊娠, 宫缩乏力, 大出血, 常见病因, 大血管, 子宫, 阴道, 死亡, 撕裂, 患者, 产前, 产后
摘要:临床上产后短时间大出血常见病因有胎盘粘连、子宫或阴道较大血管撕裂、宫缩乏力、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羊水栓塞等.然而,羊水栓塞合并妊娠特发性急性脂肪肝更可加重出血,这是因为后者可导致凝血障碍,如产前未发现这种情况,则可造成临床止血困难,甚至患者死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救治

    手足口病(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个别患者可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祝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河南省4次重大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灾害是指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牛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死亡超过30人的事件属于重大灾害事件.河南省2004年以来发生4起重大灾害事件,现就这4起重大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保池;田常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引起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为持续的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升高大于20 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小于60 mmHg,同时合并新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1].由于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腹腔容积相对减少等因素引起IAP升高均可能发展为ACS,ACS具有较高病死率,约29%~62%[2],近年来ACS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查渝;王锦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汶川地震初期地震伤伤员来院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初期地震伤伤员的来院特点.方法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15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后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员共567例,医护人员询问伤员性别、年龄、来源地、来诊时间和方式、进行伤情判断并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分.对以卜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地震后第1个24小时来院199人,第2及第3个24 h来院人数分别为111人、256人.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人,震后53 h、54 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人、58人.地震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ISS评分高.为(10.24±5.79)分,第1天及第3天分别为(7.16±4.75)分、(8.55±4.96)分,第2天伤员的ISS评分与其他两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震发生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伤情重,第3个24小时来院人数多.

    作者:许树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澳大利亚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急救医疗体系在过去的30年经历了本质性的转变,包括院前急救的发展,院内急诊科的发展,以及急诊专科医师和急救师作为新的职业的发展.这一本质性的转变在其他很多国家也同时存在,并缘于卫生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急救医疗服务的义务和不断增加的职业责任.

    作者:Gerard Joseph FitzGerald;Xiang-Yu Hou;黄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甲醇中毒诱发重症哮喘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女,38岁,否认支气管哮喘史.在家庭作坊加工甲醇,平素戴防毒面具,无不适.

    作者:雒云祥;周领;李建一;孙莉姬;李洪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作者:付强;黄宜杰;吴强;王临光;王海波;路雯;蒋树中;王彦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疗效.方法 38例急性IF-VT患者来自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部经颈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左侧IF-VT或伴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16例;左侧IF-VT伴左髂总静脉闭塞17例;左侧IF-VT合并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伴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3例;双侧IF-VT伴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2例.血栓完全溶解33例,部分溶解5例.20例随访2~18个月,血栓复发2例.结论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IF-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崔艳峰;刘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521例急性腹痛原因的临床分析

    急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促使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立春;李军;赵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氯胺酮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表面黏附分子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氯胺酮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表面黏附分子CR3表达水平和中性粒细胞(PMN)内炎症介质cAMP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氯胺酮Ⅰ组、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n=15),体外循环前10 min经颈内静脉分别给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Ⅰ组(0.1 mg/kg)、氯胺酮Ⅱ组(0.5 mg/kg)和氯胺酮Ⅲ组(1.0 mg/kg),并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体外循环开始前1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3)、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4)不同时点从颈内静脉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B3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AMP和cGMP浓度,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T1,T2时点各组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各氯胺酮试验组患者外周血CR3表达均降低(P<0.05),其中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水平更低于氯胺酮Ⅰ组(P<0.05).T3,T4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相比,氯胺酮Ⅱ和氯胺酮Ⅲ组患者外周血PMN内cAMP浓度均增高(P<0.05).T3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相比,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患者外周血PMN内cGMP浓度均降低(P<0.05).T4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患者相比,氯胺酮Ⅱ和氯胺酮Ⅲ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P<0.05).氯胺酮Ⅲ组比其他各组术后使用更少的血管活性药(P<0.05).结论 氯胺酮可一定程度地降低CPB患者外周血CR3的表达水平和PMN内cAMP、cGMP的浓度,从而减轻CPB时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戴安卢;郭小文;张冯江;姚媛媛;严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缓解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尤其是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是有高度活性的氧自由基,它能迅速灭活一氧化氮,从而削弱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导致脑血管痉挛(CVS).

    作者:郑杰胜;沈剑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羊水栓塞合并妊娠急性脂肪肝引发致命大出血

    临床上产后短时间大出血常见病因有胎盘粘连、子宫或阴道较大血管撕裂、宫缩乏力、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羊水栓塞等.然而,羊水栓塞合并妊娠特发性急性脂肪肝更可加重出血,这是因为后者可导致凝血障碍,如产前未发现这种情况,则可造成临床止血困难,甚至患者死亡.

    作者:杨幼萍;朱杨丽;张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内支架治疗恶性肠梗阻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晚期恶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多数患者经历过手术治疗,不愿意或者不能够耐受麻醉和再手术治疗,仅能接受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因无法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直接外科Ⅰ期根治手术的病死率高.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通过置入金属内支架解除肠梗阻,先行支架治疗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1-4].随着支架放置的增多,支架治疗的并发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作者:刘诗义;茅爱武;林青;方世明;范红;姜昊声;曹燕;王振垒;贾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危险期的确立

    目的 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肺组织含水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数目、活性氧代谢产物的动态演变研究和临床资料的分析,从基础和临床的角度综合确立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危险期.方法 ICR清洁级小鼠雨蛙素腹腔内注射50 μg/kg,每小时1次,共7次,于雨蛙素注射结束后腹腔内注射LPS 15 mg/kg来创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设定研究点为制模前、制模后6 h、12 h、1 d,4 d、7 d,对肺组织含水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数目以及肺组织活性氧代谢产物进行了动态研究.同时回顾性分析215例来自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在消化内科、胰腺外科和ICU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肺损伤患者(纳入标准为PaO2<60 mmHg)肺损伤的时期.样本均数差异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肺组织含水量以制模后1 d和4 d严蕈,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板层小体损伤程度以制模后1 d,4 d为明显,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目下降以制模后1 d显著,肺组织活性氧代谢产物亦以制模后1 d明显升高,较其他研究点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肺损伤的时间为(3.1435±1.0199)d.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危险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的第1天至第4天之间.

    作者:陈毅鹏;宁建文;季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MV)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插管前及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单凶素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X2检验.将统计意义的变量导人多元逐步togis~e回归分析.结果 NV>7 d、14 d和21 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1%、20%和9%.MV>7 d、14 d和21 d的患者,分别与MV≤7 d、14 d和21 d的患者进行比较,在COPD病史、吸烟指数、肺功能和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是影响MV>7 d的独立危险因子(OR:2.3;95%CI:1.2~5.7,P=0.02);影响MV>21 d的危险因素是休克(OR:0.7;95%CI:1.0~1.9,P=0.04)和低白蛋白水平(OR:0.4,95%CI:0.2~0.8,P=0.003);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是影响机械通气时间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发生休克或VAP是影响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慧;张天托;黄静;吴本权;周宇麒;朱家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目的 评估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ACVD并发HND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1例ACVD并发HNDc患者,行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确诊后1 h行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时间为90 min,采用德国Fressnius 4008S型的双泵血透机,F60的血滤器和管道,血流量150~180 ml/min,置换液后稀释方式输入50~60ml/min,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在治疗前1 h及治疗后6 h取血测定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和血浆渗透压;评估治疗中有无脑水肿或心功能不全加重;观察治疗后24 h的神志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无脑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的加重;治疗后6 h血糖、血钠、血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患者于治疗后24 h意识障碍明显好转,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73%.结论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ACVD并发HNDC的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是抢救此类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向红;罗顶世;全正莉;杨举红;陈望善;郑学香;杨荆远;王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影响ICU护士工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ICU是集中收治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地方,患者常涉及多系统和多脏器的损害及衰竭,常处于死亡的边缘,护士经常护理垂死和死亡的患者,对自身的心理常常是一种恶性的刺激.

    作者:王绍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用环磷酰胺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百草枯(paraquat,PQ)的致死量为1g[1].因误服或自杀性口服PQ后极高的病死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作者:王文生;马增香;卢清龙;张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搏呼吸骤停75分钟,电击除颤66次复苏成功一例

    患者,男性,51岁,于2008年3月9日活动时反复出现心前区憋闷不适,范围手掌大小,无放射痛,经休息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未就医.

    作者:华高松;何海山;黄建波;邵云山;王宁;葸红;姜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关于院前急救队伍继续教育的思考

    急救体系是社会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急救体系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急救中心建设则是急救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快其现代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专业素质,重点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将是未来急救体系建设蓬勃发展的战略问题.

    作者:赵永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