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新液联合CSII治疗糖尿病足对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甄燕;王春梅;梁青;王丽霞;侯丽敏;刘利红

关键词:糖尿病足, 康复新液, 胰岛素泵,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CSII治疗糖尿病足对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康复新液联合胰岛素泵)和对照组(山莨碱联合胰岛素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高血糖水平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试验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地临床上推广。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酒的有效成分是酒精(乙醇),白酒含酒精30%-60%。当饮入过量的酒,发生乙醇蓄积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在临床上称作酒精中毒。重度酒精中毒往往来势迅猛,如及时救治可以挽回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由于很多患者发病急,神智不清,不配合检查和治疗,给急诊救治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酒人数不断提高,酒精中毒患者有上升趋势。我科在2016年抢救酒精中毒1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秦永红;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伤性年轻恒牙的牙髓处理方法

    儿童牙外伤常发生于混合牙列早期(9—10岁),且男孩高于女孩,年前恒牙具有髓角高、髓腔大的特点,牙髓损伤坏死后,患牙根尖常未闭合,甚至呈喇叭口状,若未能及时和正确治疗,上皮鞘将受到持续破坏使牙根停止发育。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的因素为:(1)治疗前的临床诊断;(2)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和小的牙髓损伤程度;(3)良好的盖髓剂和封闭性能好的充填材料。[1]

    作者:史锦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硫酸镁与硝苯地平在妊高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硫酸镁与硝苯地平对妊高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为88.24%,对照组妊高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及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高症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法与口服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B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0 d 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75.0%和95.0%,B组分别为40.0%和60.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愈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强度,且安全可靠。

    作者:江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应用重组人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重组人溶栓在早期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组患者分为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与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常规处理的对照组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的观察组,将两组本次治疗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0高于对照组74.0%,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治疗中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临床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雷光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治疗及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90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各30例。第1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第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超短波和激光物理治疗,第3组在第2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按摩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第1组痊愈率66.7%,第2组痊愈率90%,第3组痊愈率100%,3组患儿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应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同时,配合穴位按摩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围,促进患儿及早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丰瑞;戴蕾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耳鼻咽喉科的教学初探

    耳鼻喉教学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课程。为更好提高授课质量,引用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是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学有所用”的技能型医学人才。在本次探索中,引用构建式教学法[1]、Sandwich教学法[2]]和创造性思维[3]结合于本科生理论学习与见习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伟;李兵;伏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奥曲肽、普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6--2015.6)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单用奥曲肽治疗,同时对比经过两组治疗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使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肝血管瘤1例护理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在0.35%-2.00%之间[1],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主要表现为肝大或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2016年2月我科收治1例妊娠合并肝血管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任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洪昌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4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7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检者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检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显示:本组患儿24例为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13例为支气管肺炎,7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为支气管哮喘;观察组痰培养结果证实,本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21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14例,肺炎链球菌阳性7例,其他5例;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血沉、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综合性临床检验,能够及时确诊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

    作者:崔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养生保健对策探究

    老年性痴呆一旦发病,只能对症治疗,延缓发展,改善症状,并不能根治,且只针对早中期患者才有效。因此,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及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则显得尤为重要。本队总结了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方法及养生保健措施。

    作者:陈书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及规范化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关节腔尿酸盐浓度的急剧变化,导致尿酸盐微晶体的形成,滑膜内皮细胞的活化,促使单核巨噬细胞的黏附和渗出,吞噬尿酸盐微晶体后分泌炎性因子诱发。

    作者:宋亚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疾控中心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卫生检验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职能。但是在当前时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相关检验工作时,常常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如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以及资质认证机制不完善等,从而也就造成了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的状况。本文针对疾控中心卫生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史冬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孕晚期羊水量的减少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探讨孕妇在孕晚期时,羊水量减少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从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孕晚期羊水量减少的孕妇作为分析组,另随机抽取50例孕晚期羊水量正常的孕妇作为正常组,研究期持续到妊娠结束。在妊娠结束前,对两组孕妇定期进行包括胎心监护、B超检查等产前检查,观察孕晚期羊水量减少和孕晚期羊水量正常分别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包括孕妇生产时是否足周,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重、羊水污染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等。结果:通过临床分析,我们对比发现,说明分析组的孕妇足周生产率低于正常组的足周生产率;正常组的孕妇的分娩方式一般为自然生产,分析组的孕妇的分娩方式一般为剖腹产;分析组的新生儿的体重比正常组的新生儿体重来得轻;分析组的孕妇的羊水污染率高于正常组的孕妇的羊水污染率;两组孕妇均未出现围生儿死亡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羊水量的减少对于妊娠结局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和生命安全,在临床检查上要对孕晚期的羊水量进行检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准备应对方案。

    作者:姚青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为所有病例进行诊断,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的肿瘤强化区域检测结果FA值和ADC值同对侧正常白质区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各区域检测后得到的FA值和ADC值统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有利于对脑胶质瘤及周围脑组织具体情况予以确定,整体检测结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会敏;王姝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门诊采血工作中的伦理问题与思考

    主要研究门诊采血工作的伦理问题,对现阶段门诊采血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和采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门诊采血伦理对策。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89例初发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选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7天、14天评定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9%)较对照组(75.6%)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雷发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64排螺旋CT对女性及男性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etector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64-DSCTCA)在女性及男性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是否相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诊断试验研究,选择行心脏64-DSCTCA检查并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怀疑为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男、女患者各52例,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64-DSCTCA诊断女性及男性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64-DSCTCA诊断女性及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是否不同。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低于男性,只有阳性预测值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64-DSCTCA诊断女性冠心病价值不同与男性,64-DSCTCA诊断女性冠心病患者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

    作者:石琳;黄贤胜;巨名飞;孙王乐贤;王胜林;曹振东;王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82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进行中医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2例中,经中医治疗痊愈65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8%;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3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而且中医药具有安全可靠,药效持久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慧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