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陈高;张建民;吴群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锁孔, 微侵袭显微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观察34例经锁孔及显微镜或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锁孔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48 h内)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与4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患者相比较.结果锁孔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手术病死率两组相似.锁孔术组病情Ⅱ、Ⅲ级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Ⅳ、Ⅴ级患者远期预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锁孔血肿清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在轻症患者(病情分级Ⅱ、Ⅲ)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有良好应用前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硫喷妥钠在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毒鼠强是我国严禁使用的一种灭鼠药,它对人畜具有剧烈毒性,中毒潜伏期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症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25例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应用硫喷妥钠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增瑞;周朝阳;严志琼;郑孝敬;甘永雄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牛磺酸对鼠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流组(B组)和给予牛磺酸后缺血-再灌流组(C组).检测再灌流30 min的肝组织钙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同步观察肝组织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变化. 结果 B组肝组织钙含量和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而GSH-PX活力低于A组(P<0.01).C组肝组织钙和MDA含量低于B组(P<0.01, P<0.05),而GSH-PX活力高于B组(P<0.05).肝损伤病理改变C组轻于B组(P<0.05).结论牛磺酸能显著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其机制与减轻钙超载、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增强氧自由基清除有关.

    作者:孙振华;孙玉雪;徐筠茹;刘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评价

    急救仪器的管理及使用是急诊危重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过去本院护理部和设备科对急救仪器的管理分工不明确,急救设备的故障往往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这直接影响到了抢救的效果以及降低了医疗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这一理论已逐步运用到医院质量管理中[1].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急救仪器的完好率,本院护理部与设备科合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对急救仪器的管理及使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丽珍;叶俊;裘成;杨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烧伤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内啡肽的变化

    严重烧伤后机体经历疼痛、休克、感染而发生强烈的神经体液机制的改变,此变化影响着烧伤的治疗与预后,参与烧伤病理生理的各个方面.有文献[1]报道烧伤后胃肠动力及相关神经肽改变明显,但烧伤后系统的胃肠激素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此进行探索.

    作者:王少根;徐惠琴;王立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行PD术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发生UGIH,死亡4例.UGIH组术中低血压7例,行捆绑式胰肠吻合6例;而无UGIH组分别为26例和118例.术后UGIH组合并胰漏3例,合并肝功能不全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5例;而无UGIH组分别为6例、18例和12例.上述数据相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D术后UGIH早期(术后5 d以内)发生4例,晚期(术后5 d以上)发生14例.结论早期出血主要由胃肠吻合口或胰腺断端出血造成,晚期出血以吻合口溃疡或应激性溃疡为主.术中低血压,术后合并胰漏,肝肾功能不全是重要诱发因素.行捆绑式胰肠吻合能减少术后胰漏和出血的机会.早期出血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出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曹利平;陈佰文;彭淑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腹腔开放伤大鼠海水浸泡后肝肾功能变化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讨腹腔海水浸泡对腹腔开放伤大鼠肝肾功能改变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腹部开放伤组及腹腔海水浸泡组,后两组又分为1 h、2 h、3 h组,监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肌酐(Cr)及胃黏膜溃疡指数(UI)的变化.结果随着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腹腔海水浸泡组大鼠胃黏膜UI与ALT、Ure、Cr均明显增高(P<0.05);且与UI存在正相关.结论腹腔海水浸泡可导致大鼠肝肾功能损伤,并与胃黏膜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朱雄伟;王强;陈学云;湛先保;李兆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经会阴尿道吻合术治疗男童后尿道断裂

    本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收治男童外伤后后尿道断裂11例,均经会阴直视下行后尿道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珊;张聪;黄勇;唐达星;吴德华;李民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镁离子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 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的临床疗效.结果 85例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且降低程度与脑伤程度呈正相关;GCS≤8分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者;低镁血症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4 h内给予硫酸镁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镁离子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且它价廉、安全,来源丰富,故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张文川;李世亭;徐顺清;张天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集萃(一)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会议于2005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举行.自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面世以来,已历时5年.随着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之科学证据的增加,有必要再次系统回顾、评价文献,重新修订指南,以求得各国学者对CPR与ECC推荐方案新的共识.

    作者:沈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肠内营养及生长激素在危重病早期的疗效

    在疾病的危重期,因体内的高代谢反应,将迅速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从而使免疫功能下降,出现亚临床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对于危重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它已成为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即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张彧;李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血小板的变化

    由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病行脾切除常见的指证,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适用于患血液疾病需行脾切除者[1].血小板作为治疗ITP疗效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就ITP行LS后血小板变化的趋势作一阐述.

    作者:王奕;刘珍;陈萍;胡理明;王跃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早期区域动脉灌流生长抑素和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流(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本院普外ICU收治的74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LAI组30例,常规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SAP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LAI组患者SAP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病死率比常规治疗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AI在降低SAP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有较好疗效,这是治疗SAP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宏;李非;贾建国;李建新;孙家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四川省83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四川省2005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83例猪链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83例住院患者资料,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药敏试验等,进行分析.结果 (1)从病死猪心血培养物和肝组织培养物分离到的细菌与从死亡患者脾组织培养物、患者血、脑脊液培养物分离到的细菌,经鉴定均含猪链球菌Ⅱ型的毒力基因:猪链球菌Ⅱ型荚膜多糖基因(cps2A),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sly),溶血素基因(sly),且高度同源;来自人、猪的猪链球菌Ⅱ型对四环素、链霉素耐药,来自人的两株菌对环丙沙星中介.(2)83例患者均有宰杀、肢解病死猪和猪血浆成份(血、组织液)直接接触史,皮肤有可见伤口者,感染率高.(3)临床分为普通型、脑膜炎型、休克型、混合型四型.(4)普通型脑膜炎型预后良好,休克型、混合型预后相对较差,与本病相关的总死亡率是14.50%(12/83).结论 (1)猪链球菌Ⅱ型是本次猪链球菌病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死亡的猪.(2)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病死猪的血浆成份,无第二代患者产生.(3)重症患者早期就诊是提高存活率重要措施.(4)重视抗菌药物在家畜、家禽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江南;杨兴祥;唐荣珍;吴家玉;刘华;严英俊;祝标;谢明道;沈骥;赵小光;苏林;鲜明;杨勇;王书杰;杨维中;景怀齐;吴建林;祝小平;刘伦光;袁顺清;罗文光;杨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努力提高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水平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伤情复杂、严重、诊治困难且病死率很高的多体腔贯通伤(multiple body cavity through injuries).常累及膈肌和胸、腹两大体腔的多个脏器,发生胸、腹腔急性大出血、肺受压萎陷、纵膈移位、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组织低灌流,伤情发展迅速而危及生命.必须分秒必争,救治正确及时,力求减轻二次攻击,减少继发性损害,减轻SIRS和降低MOF的发生.

    作者:刘中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胸部外伤老年患者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目的研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的胸部外伤老年患者蛋白质代谢的调理作用.方法选择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3根以上)、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采用标准肠内营养+rhGH(rhGH 每天12 U皮下注射,共计8 d);另外10例作为对照组,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完全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浓度和双手握力,统计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双手握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强(P<0.01);治疗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胸部外伤患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较差,在肠内营养支持下加用rhGH可以明显促进老年患者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增强排痰力度,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许宝华;孙海晨;吴学豪;聂时南;唐文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观察34例经锁孔及显微镜或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锁孔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48 h内)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与4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患者相比较.结果锁孔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手术病死率两组相似.锁孔术组病情Ⅱ、Ⅲ级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Ⅳ、Ⅴ级患者远期预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锁孔血肿清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在轻症患者(病情分级Ⅱ、Ⅲ)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陈高;张建民;吴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Olympus HX-600-135型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94例.结果 94例中即时止血率91.5%(86/94),止血后再发出血率仅2.3%(2/86).结论内镜钛夹治疗各种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措施.

    作者:徐萍;季峰;李霖;许国强;陈李华;陈卫星;厉有名;陈建永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重视猪链球菌Ⅱ型感染的治疗

    猪链球菌II型在猪链球菌中致病性强,它可由猪传染给人,是人畜共患病病原.自1968年丹麦学者首次报道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Ⅱ型发生脑膜炎的患者(其中1例死亡)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人感染.但2005年6至8月期间,四川省部分地区猪链球菌Ⅱ感染爆发,新发病例达200多例,并终导致36例患者死亡.患者发病急骤,不少患者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凶险,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作者:邱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科近5年来对HRS加用奥曲肽治疗,发现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烈全;柯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颌面部爆炸伤并发心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心脑并发伤的特点与致伤机制.方法 10只犬按伤后0、6、24 h时及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犬左咬肌区利用高速破片+冲击波致伤模型模拟软组织爆炸伤,观察动物伤后0、6、24 h心脑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 h脑损伤以出血及粒细胞浸润为主,伤后24 h损伤加重;2只犬心脏出现内膜下出血及内皮细胞脱落.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可导致心脑并发伤,抢救时须综合考虑,以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王昭领;刘桂才;白振西;周树夏;李兵仓;张良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