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玲;黄生鹏;杨广峥;袁君
目的 探讨阿米福汀对正常肺组织保护作用及调节细胞因子活性的机制,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为阿米福汀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意义.方法 选择18~20g健康雄性Ba1b/c小鼠58只,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单纯阿米福汀组,③单纯照射组,④阿米福汀+照射组.阿米福汀(200mg/kg)照射前30 min腹腔内注射,6MV X线全肺单次照射12 Gy,分别于15、30和90d终止实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因子TGF-β1、TNF-α表达的检测.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比较,阿米福汀+照射组的小鼠照射野脱毛、全身毛发光泽变差出现时间晚,局部皮肤无湿疹,90 d时只有轻度的胶原纤维沉积;而单纯照射组30 d时即出现了广泛的胶原纤维沉积.各时间点两组TGF-β1和TNF-α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正常肺组织表达增高(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增多.结论 TGF-β1、TNF-α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阿米福汀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辐射作用.
作者:粟玲;黄生鹏;杨广峥;袁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该文收集了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2010 ~ 2012年50名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实习生的出科考核记录、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记录,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带教老师及学生自身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实习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作者:朱红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构建表达微小RNA-23a(miR-23a)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小RNA分子miR-23a在胃腺癌细胞系MGC803中的功能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 首先设计并合成扩增miR-23a前体基因全长的PCR引物,提取胃腺癌细胞系MGC803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大小为324 bp的目的基因;PCR产物经过EcoR Ⅰ和BglⅡ酶切后,与线性化的pcDNA3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获得所需质粒,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鉴定以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质量和插入片段的序列;构建的质粒经脂质体方法转染MGC803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细胞MGC803中miR-23a的表达水平,经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UNEL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观察过表达miR-23a后对MGC80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纯化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 kb,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符合目的条带大小(324 bp),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miR-23a前体基因序列完全相符;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pcDNA3/miR-23a能够有效表达miR-23a; MTT、平板克隆形成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3a可以促进MGC803细胞活性;TUNE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3a可以减少胃腺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发生;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23a可以促进胃腺癌细胞MGC803的侵袭能力.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在胃腺癌细胞MGC803中有效表达miR-23a,能够促进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并能抑制凋亡的发生.
作者:陈力;王梅梅;周洪霞;熊亚南;章广玲;李淑英;袁丽杰;朱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应用信息评估和针对性信息支持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手术及放化疗的乳腺癌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中文版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问卷(information needs questionnaire-breast cancer,TINQ-BC)进行信息需求评估,并针对性提供信息支持;对照组提供常规信息支持.结果两组FACT-B评分比较在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方面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第1个月、第3个月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提高(P<0.05);实验组免疫指标(CD4/CD8)从干预第1个月、第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明显(P<0.01).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信息需求评估和针对性信息支持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患积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
作者:王英;刘翔宇;谌永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检测盆腔器官脱垂(PPP)患者Wntl6和FZD5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POP患者66例为POP组,另取同期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Wntl6和FZD5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Wntl6和FZD5蛋白表达分别为(0.442±0.116)和(0.202±0.041),POP组Wntl6和FZD5蛋白表达分别为(0.314±0.085)和(0.286±0.043),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l6和FZD5蛋白表达在Ⅱ度、Ⅲ度、Ⅳ度脱垂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组织中Wntl6和FZD5表达异常,Wnt通路的抑制有可能参与了POP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朱军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在无手术刺激、不同七氟醚麻醉镇静水平下,观察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对BIS、Narco.end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 ~ 49岁,择期行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的患者,按呼气末七氟醚的不同浓度随机分为A组(0.6 MAC)和B组(1.0MAC),每组15例.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后调整七氟醚呼吸末吸入浓度为0.6 MAC与1.0 MAC,维持吸入15 min后,A、B两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2ED90 0.6 mg/kg)观察20 min,连续监测两组BIS、Narcotrend值的变化.结果 A、B组注射罗库溴铵前后的BIS、Narcotren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达到稳态吸入,呼吸末浓度在0.6 MAC以上麻醉镇静水平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不会对BIS、Narcotrend值产生影响.
作者:刘松华;李琼灿;程智刚;曹理言;郭曲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八年制泌尿外科教学中开展“一贯式”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该文介绍了该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同时对该模式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索提高八年制泌尿外科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作者:刘龙飞;王钊;陈湘;张向阳;李源;齐琳;唐正严;陈合群;祖雄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mGluR3)对骨癌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C3H/HeNCrlV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①正常组;②APDC+Tumor组;③DMSO+Tumor组;④APDC+Sham组;⑤DMSO+Sham组;⑥LY341495+Tumor组;⑦LY341495+Sham组.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缩足潜伏期(PWTL).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4d,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骨癌痛组PWTL明显降低(P<0.05).术后21 d,和正常组相比,APDC+Sham组、DMSO +Sham组PWTL和脊髓GFAP、IL-1 β、IL-6、TNF-α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SO+Tumor组PWTL(6.18±1.29)s明显低于正常组(15.91±1.65)s,脊髓GFAP、IL-1 β、IL-6、TNF-α表达则高于正常组(P<0.05);APDC+Tumor组PWTL(9.39±1.94)s高于DMSO+Tumor组,脊髓GFAP、IL-1 β、IL-6、TNF-α表达则低于DMSO+Tumor组(P<0.05);LY341495+Tumor组PWTL(6.09±0.26)s、脊髓GFAP、IL-1 β、IL-6、TNF-α表达水平与DMSO+Tumo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Y341495+Sham组PWTL(11.89±2.95)s低于DMSO+Sham组(16.57±1.86)s,脊髓GFAP、IL-1 β、IL-6、TNF-α表达则高于DMSO+Sham组(P<0.05);和术后14 d(注药前)相比,APDC+Tumor组PWTL值升高(P<0.05),DMSO+Tumor组、LY341495+Tumor组和LY341495+Sham组PWTL值则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mGluR3激动剂APDC具有抗癌痛作用,而鞘内注射mGluR3拮抗剂LY341495促进伤害性感受,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释放炎症因子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孙大鹏;任炳旭;季永;唐季春;李国君;杨定清;朱小莲;孙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度他雄胺与坦索罗辛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给予度他雄胺每日1次,1次0.5 mg;坦索罗辛每日1次,1次0.2 mg.比较治疗前后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前列腺体积(PV)、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9例患者治疗后48~72 h下尿路症状(LUTS)开始改善,治疗26 ~ 30周后,与治疗前比较,Qmax、RU、PV、IPSS、QO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他雄胺与坦索罗辛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显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俊峰;李三祥;谭朝晖;李星智;迟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构建人FcγRⅡb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B细胞,观察其在B细胞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B细胞,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含有EcoR Ⅰ和SalⅠ酶切位点的人FcγRⅡb1基因片段,将双酶切产物通过T4 DNA连接酶定向插入pIRES2-EGFP真核载体相应位点中,经酶切及双向测序鉴定其序列的正确性.通过电穿孔法将pIRES2-EGFP-Fc γ RⅡb1重组载体转入人B细胞中,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及细胞表面FcγRⅡb1分子的表达水平,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FcγRⅡb1基因对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pIRES2-EGFP-FcγRⅡb1重组质粒基因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转染细胞的效率为15.5%,转染细胞表面FcγRⅡb1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显著抑制了B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FcγRⅡb1真核表达载体,并赋予了FcγRⅡb1分子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
作者:彭克军;郑崛村;张庆莲;段佳慧;金家贵;王秋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应用PCR-DGGE方法探究高脂高糖和高纤维膳食对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解析不同饮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12只18~22 g清洁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高糖饲料组和高纤维饲料组,在第0、2、4、6周分别取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获得肠道菌群的分子指纹图谱,并进行肠道菌群多样性、相似性及优势条带分析.结果 DGGE图谱表明,随着高脂高糖饮食时间的延长,拟杆菌、厚壁菌和变形菌的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而高纤维饮食中拟杆菌、厚壁菌的数量发生了改变,变形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脂高糖和高纤维饮食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均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素珍;李思施;韦婷婷;刘永祥;吴大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研究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对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7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组)36例,随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两组治疗后3、6及12个月血清E2水平及≥100 pg/mL者比例、PRL水平及≥20 ng/mL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血清P水平及≥5 ng/mL者比例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对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不明显,可用于局部用药辅助改善子宫内膜增殖.
作者:钟沛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 =22)、普瑞巴林组(B组,n=22)和联合治疗组(C组,n =22),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3组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6个月内的预后转归.结果 3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3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头晕、嗜睡、外周水肿,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B组长期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纯波;蒋海涛;王坤;杨勇;郭曲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Ziemer's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Femto LDV制瓣的LASIK近视患者203例共401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3组,A组:-0.5~-6.0 D,284眼;B组:-6.25~-10.0 D,107眼;C组:-10.25~-14 D,10眼.观察术后12个月内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虽然3组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均为100%,但1.0以上者分别为100.0%、99.1%及70.0%,其中C组患者显著低于A、B组(P<0.05).而且C组患者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逐渐出现低于术前的佳矫正视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但3组的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无明显下降(P>0.05).术后12个月各组平均屈光度A组为(-0.19±0.43)D,B组(-0.37±0.63)D,C组(-1.02±1.16)D,其中≤±0.5D的分别为98.9%、83.2%和40.0%(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所有患者基质床切削区均匀,偏离中心率低,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泪膜破裂时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Femto LDV制瓣的LASIK对于不同近视度数的患者均有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视力好,预测性高,效果稳定及安全性高等,但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2个月视力预测性明显低于其他近视患者.
作者:李远标;刘斐;赵柳宁;廖爱平;肖小波;刘国颖;戴丽霞;杨娟;邓汝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全身麻醉(全麻)切痂植皮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大面积烧伤削痂植皮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诱导前10 minD组静脉泵注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泵完以0.5μg/(kg· h)的右美托咪定维持,S组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以氯胺酮1.0 mg/kg,丙泊酚1.0 mg/kg静注诱导,氯胺酮2.0~4.0mg/(kg·h)泵注复合丙泊酚2~4μg/mL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使患者BIS值维持在46 ~ 55.观察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削痂(T2)、取皮(T3)、植皮(T4)、手术结束(T5)各时间点MAP、HR变化及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血糖(Glucose,GLU)含量.记录从停药到意识恢复时间、出现呼吸抑制患者例数及苏醒期发生恶心呕吐、躁动患者例数.结果 与T0时相比较,S组在T2~T5时HR明显增快,MAP明显增高(P<0.05),且均高于D组(P<0.05),而D组在T0-T5HR、MAP无明显变化(P>0.05).在T2~T5时,S组的E、NE、COR、GLU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两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出现呼吸抑制患者例数无明显差异.但是,S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全麻切痂植皮术的应激反应,并且可以较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王大龙;张海山;郑观荣;徐伟民;葛维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评价人永生化尿路上皮细胞系(immortalized human bladder urothelium cell line)SV-HUC-1在胶原支架中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体内组织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疏松多孔的胶原支架材料,SV-HUC-1传代扩增后,接种在胶原支架上,体外培养7d后取材,观察SV-HUC-1和胶原的复合情况.结果 SV-HUC-1呈“多角形”、“铺路石”样,以克隆团形式生长.HE染色显示胶原支架上的SV-HUC-1经过体外培养7d后即可形成沿支架表面排列的复层上皮结构,大量SV-HUC-1渗透到胶原的空隙内.扫描电镜显示细胞材料复合良好.结论 SV-HUC-1能在胶原支架上较好的生长,胶原可以作为理想的支架材料,进一步用于组织工程膀胱修复的研究.
作者:周哲;赵阳;吴稼晟;张明;李伟;孙康;王忠;卢慕峻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10 mmol/L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未用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2h和24h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开放后辅助循环时间实验组为(38.2±14.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7.1±13.9)min(P <0.05).两组患者在主动脉开放后2h和24 h,血清CK、CK-MB、cTnⅠ含量均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加入停搏液中可减轻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莉莉;叶晓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氯吡格雷(10mg/kg、30mg/kg)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EGF-A165)水平.结果 乙酸性大鼠胃溃疡制模术后第10天,氯吡格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溃疡面积分别为(11.00±3.07)mm2和(12.50±4.96)mm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7.00±1.85)mm2(P值分别为0.0151和0.0052).氯吡格雷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胃黏膜VEGF-A165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值分别为0.0016和0.0008),其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237).结论 氯吡格雷对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愈合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推测抑制胃黏膜VEGF-A165的表达是其影响胃溃疡黏膜愈合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海娟;张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胸腹联合伤住院患者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方法 该研究为纵向性、非盲研究.2003年1月一2013年12月,2414例患者因胸部伤害住院,其中年龄65岁以上的占6%(145/2414).145例老年患者中钝性创伤82例[机动车辆事故71例(86.6%),摔倒事故11例(13.4%)],穿透性创伤63例[57例刺伤(90.5%),6例枪伤(9.5%)].结果 75例钝性损伤患者以及47例穿透性损伤患者需进行单独观察;其余患者均需外科手术.总死亡率10.3%(15/145),其中渗透性损伤及钝性损伤患者死亡率分别是12.20%(10/82)及7.94%( 5/63).8例患者死于钝性损伤,6例死于多个肋骨骨折.46例单独观察患者无1例死亡,并且在之后一段时间后无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幸存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是12.3%,其中只有0.4%被感染.结论 渗透性胸部损伤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很高.穿透性创伤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心脏和大血管损伤.而钝性创伤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多个肋骨骨折及脑损伤.幸存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廖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鞘内长时间间断注射对脊髓超微结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探讨NOS在罗哌卡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体质量260 ~ 320 g的雄性SD大鼠36只,按改良Yaksh法成功置入Microspinal导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18只,间隔1.5 h给药1次,观察注药后的运动恢复时间和机械痛阈、热痛阈改变.于注药6、12和24h各组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腰膨大及神经根进行电镜检查和NOS测定.结果 N组NOS仅有少量表达,染色淡,同期的电镜结果示正常.R组的NOS值在6h开始增高(P<0.05),12h和24 h持续增高(P<0.05).同期电镜结果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等早期凋亡改变.结论 1%的罗哌卡因鞘内间断注射6h后脊髓NOS表达开始增加,到24h一直呈升高趋势,提示NOS增高可能与罗哌卡因脊髓毒性有关.
作者:赵媛;孔高茵;刘际童;潘冰冰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