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文;张颖;张向阳;王红;张爱伦
目的 探讨ERβ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扩增45例PSD患者及49例单纯脑卒中患者的ERβRsa I和Alu I基因突变点,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两组都以r、a等位基因位点居多,等位基因R在PSD组的频率为36.67%,在单纯脑卒中组的频率为46.9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1.197,P<0.05);两组均以aaRr型的出现频率高,但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结论 PSD发病与ERβRsa I和Alu I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而等位基因R可能与PSD的发病相关.
作者:黄丽;李洵桦;钟智勇;陈定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口换药的佳方法.方法 将8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换药法使用剪口的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实验组用超薄型关皮康,剪开小口将套管围住.比较实施两组换药方法后患者气管切口局部情况及换药所需的周工作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气管切口局部情况的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换药方法所需的工作量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换药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节省了换药时间,减轻了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实用性强.
作者:曹岚;黄凤毛;唐春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可报告范围.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6-P2文件和相关文献,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D二聚体分析测量范围验证实验、大允许稀释度验证实验,并结合功能灵敏度建立其临床可报告范围.结果 D二聚体的分析测量范围为29~1 980 ng/mL,大允许稀释度为1:8;其临床可报告范围为54.7~15 840 ng/mL.结论 临床可报告范围的建立,对于高值有特别意义的检测项目至关重要.
作者:李广华;范小斌;梁玲;谢红东;黄锦维;叶联珍;葛艳芬;王景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糖浆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儿童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给予西替利嗪糖浆口服及地奈德乳膏涂擦,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地奈德乳膏涂擦,用药5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西替利嗪糖浆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地奈德乳膏.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IGF-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和TGF-α(Tranceforming Growth Factorα,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的变化来研究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进展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分别检测了68例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Ⅱ和TGF-α的水平,并检测其中68例于术后1年接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7例复发者)血清中该两种物质的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Ⅱ和TGF-α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结直肠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3个月接受随访的90例患者该两种物质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接近正常水平;Dukes C期患者血清中该两种物质水平显著高于A期、B期,但A期、B期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接受随访的68例患者,复发组血清中该两种物质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组.结论 血清中IGF-Ⅱ和TGF-α水平变化可较灵敏地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作为患者早期诊断,进展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郝敬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5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4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纽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和Ang-2水平.结果 NDR组、B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B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NDR组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又明显高于BDR组患者(P<0.05).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Ang-2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冬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MMP-13)启动子区-77bp 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我国北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161例,腺癌139例)和300例健康对照个体的静脉抗凝血5mL,以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MMP-13-77A/G SNP进行基因分型,比较NSCLC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结果 NSCLC病例组中吸烟个体的比例(62.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30%)(x2=39.54,P=0.00),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OR值为3.74 (95%CI=2.451~5.705).健康对照组中的MMP-13基因启动子区转录起始点上游77bp处A/G SNP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MMP-13基因-77A/G多态性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为50.3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33%(x 2=4.332,P<0.05).MMP-13基因-77A/G SNP基因型分布在NSCLC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x2=8.638,P<0.05).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能显著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OR=1.309,95% CI=1.033~1.659).根据NSCLC病理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MMP-13基因-77A/G SNP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能够显著增加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经年龄、性别和个体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1.512(95% CI=1.128~2.028).结论 吸烟可以显著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MMP-13基因SNP与NSCLC的发病风险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NSCLC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王伟;王智超;刘歆阳;王斌;曾辉;米丽丽;王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基层医院医疗注射废物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结构式访谈及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于2008年10~11月调查湖南省40所基层医院对医疗注射废物的处置与管理现状.结果 26所医院下达了国家制定的有关医疗废物的处理规定,17所医院制定了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废物的有关处理规范,现场发现多数基层医院在注射现场无标准锐器盒或锐器盒敞开、溢出,8家医院周围有随意丢弃的注射废物,个别医院有注射废物贩卖现象.结论 湖南省基层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存在较大缺陷,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强.
作者:李丽;李映兰;龙艳芳;卢敬梅;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94(GRP94)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GRP78和GRP94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胆囊腺癌中GRP78和GRP9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P <0.01);GRP78和/或GRP94蛋白阳性表达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呈不同程度非典型增生.高分化腺癌、淋巴结未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GRP78和GRP9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 <0.05或P<0.01).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GRP78(P=0.009)或GRP94(P=0.022)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期减少密切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因素分析显示GRP78(P =0.014)或GRP94(P =0.020)蛋白阳性表达是胆囊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评估指标.结论 GRP78和GRP94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发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胆囊腺癌中GRP78和GRP94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对指导临床辅助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此外,检测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中GRP78和GRP94蛋白表达水平对早期发现胆囊腺癌可能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琼;杨竹林;熊力;李清龙;吕芳;苗雄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川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172例HBV病毒载量≥1.00×104 IU的乙肝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了解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肝功能、HBV病毒载量、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共检测了172例患者,成功分型166例,占96.51%.其中B型98例,占56.98%;C型60例,占34.88%;B/C混合型8例,占4.65%;未知型6例,占3.49%;②B型多见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占59.18%);在急、慢性肝炎(AHB、CHB)、肝硬化患者(HC)、肝细胞癌(HCC)等疾病中,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ASC(P<0.05),但几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基因型患者年龄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5);C基因型患者肝功能指标ALT、TBiL均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5),但GGT、HBV载量、性别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川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和C型共占91.86%,其他型别偶见;C基因型可能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和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与患者性别、HBV病毒载量高低无关.
作者:林江;邓正华;温先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ox-LDL/HDL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ApoE-/-鼠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SPF级5周龄雄性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蛋氨酸组,folic acid and VitB12干预组.所有小鼠喂养14周后处死,进行后续实验.行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x-LDL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与folic acid and VitB12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不同程度的增大,高蛋氨酸组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见灶性病变部位隆起并突入动脉腔内,富含粥样坏死物质.高蛋氨酸组血清Hcy、LDL、TC和ox-LDL均升高,血清HDL含量减少,LDL/HDL、TC/HDL及ox-LDL/HDL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叶酸与维生素B12可以改善高蛋氨酸所致的改变.血清Hcy浓度与LDL/HDL比值(γ=0.4938,P<0.05)、TC/HDL比值(γ=0.4474,P <0.05)及ox-LDL/HDL比值(y=0.5434,P <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ox-LDL/HDL比值更能预测和反映Hcy诱导AS形成及进展程度,在探索防治AS途径中更有价值.
作者:王菊;杨安宁;孙炜炜;巩慧慧;马胜超;马长剑;姜怡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IMT分成3组,A组(51例,IMT<1.0 mm),B组(46例,1 mm≤IMT<1.3 mm),C组(48例,IMT≥1.3 mm),检测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含量,以颈部多普勒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3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HRV指数(SDNN、SDNN5、PNNS0、RMSSD)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颈动脉病变的进展,3组HRV指数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指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痛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RV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孙焕文;张颖;张向阳;王红;张爱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气质特征及其与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为早期筛查高危患儿,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NYLS)”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结果 孤独症儿童气质维度“活动量”与CARS“总体印象”呈正相关(r=0.416);“规律性”与“听觉反应”、“味、嗅和触觉反应”、“焦虑反应”均呈负相关(r =-0.389,r =-0.384,r =-0.396);“适应度”与“躯体运用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均呈负相关(r =-0.370,r =-0.495);“反应强度”与“语言交流”呈正相关(r=0.371);“情绪本质”与“视觉反应”、“味、嗅和触觉反应”和“焦虑反应”呈负相关(r =-0.411,r =-0.399,r =-0.467);“注意分散度”与“视觉反应”呈负相关(r =-0.376);“反应阈”与“焦虑反应”呈负相关(r=-0.574).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某些气质维度与其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相关.
作者:马欣荣;方建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实质弧形切开取石术与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65例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采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实质弧形切开取石术(观察组),31例采用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观察血BUN、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β2-MG和尿β2-MG手术前后变化,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结石清除率、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BUN、Scr、CysC、β2-MG、尿β2-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相比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实质弧形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安全、结石清除率高,目前仍值得推广.
作者:李化升;梁烽扬;罗书锋;李燕凤;郑业辉;罗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低食物血糖指数(LGI)及低食物血糖负荷(LGL)的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三真社区3个不同小区,分为全天饮食干预组(A组)、早餐饮食干预组(B组)及对照组(C组),分别在3个小区内各抽取确诊为T2DM且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通过3个月分组饮食干预,测定3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 ①干预后3组患者FBG(P <0.05)、HbAlc(P <0.01)均差异有显著性,2h PBG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3组患者FBG、2h PBG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bAlc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3组患者干预前后TNF-α、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干预后A组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C组(P<0.05),B组TNF-α、CRP水平改善优于C组(p<0.05),但B组和C组IL-6水平改善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LGI及LGL饮食干预能降低T2DM的FBG、HbAlc及TNF-α、CRP、IL-6水平,并且全天运用LGI和LGL饮食干预较单纯早餐应用LGI和LGL饮食干预更有利于改善血糖和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周雯;黄金;夏杰琼;唐大寒;张胜康;成扶真;李亚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灸对脾虚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空肠组织ATP含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艾灸对ATP生成与膜蛋白含量的影响,分析艾灸温补脾胃改善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脾虚模型组,C艾灸穴位组(脾虚+艾条温和灸组),D中药对照组(脾虚+四君子汤组),每组10只.200%大黄水浸剂灌胃造成脾虚大鼠模型,艾灸足三里、中脘、关元、脾俞、胃俞等穴,间苯三酚法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比色法测定空肠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Na+-K+-ATP酶(Na+-K+-ATPase)和Ca2+-Mg2+-ATP酶(Ca2+-Mg2+-ATPase)活性.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脾虚模型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空肠组织ATP含量、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B组比较,经艾灸足三里等穴或四君子药液灌胃治疗的C、D两组血清D-木糖含量、空肠组织ATP含量、Na+-K+-ATPase 和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D组略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艾灸能显著增加脾虚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增加脾虚大鼠小肠组织ATP含量、ATP酶活性,提示艾灸可促进脾虚模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ATP的生成,增加细胞膜蛋白的含量,改善物质跨膜转运,从而改善小肠吸收功能,促进脾虚症状恢复.
作者:彭艳;易受乡;林亚平;彭芬;龙奕文;常小荣;徐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K-ras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以皮肤病理性瘢痕、皮肤瘢痕癌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ras蛋白的表达.另外,从瘢痕和瘢痕癌石蜡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K-ras蛋白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瘢痕癌组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从14例皮肤瘢痕和14例瘢痕癌石蜡组织中提取DNA,经PCR反应,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段,测序未发现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论 ①皮肤瘢痕癌的发生可能与K-ras蛋白的高表达有关.②瘢痕癌中K-ras基因的突变位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胡成久;郭瑞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图像数据集三维重建在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层厚为1mm的正常胸部CT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3D-DOCTOR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模型应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 通过3D-DOCTOR进行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再现胸部的三维结构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学生普遍反应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效率.结论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能够简单方便地显示人体的三维结构,应用于影像解剖教学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娟;李敏达;夏建国;杨韬;汤乐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病例摘要女,21岁,头痛伴恶心、呕吐半月,行走不稳5d.既往体健.查体: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上肢肌力IV级,步态不稳,Romberg征(+),其他神经系统未见阳性表现.颅脑MRI示:左侧丘脑及中脑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影,直径约4 cm,信号不均,边界不清,三脑室受压变窄,幕上脑室显著扩大,可见不均匀点片状强化(图1A~C).术前诊断为左侧丘脑-中脑胶质瘤.急诊行右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图2).数日后行左侧脑室三角区入路丘脑中脑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起自左侧丘脑,向中脑生长,质地稍韧,血供丰富,分块近全切除肿瘤,脑室静脉、大脑内静脉等重要结构保护完好,手术顺利.术后MRI示
作者:黄冠又;张岩;郝淑煜;汤劼;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以12.5、25、50、100和200μM终浓度的槲皮素处理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槲皮素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MMP-9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且均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世正;张俊华;董哲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