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病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顾晓兰

关键词:结核病,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结核病患者用药后身体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救治的肺结核病患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使用常用药,观察组患者同样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合理用药和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与优质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落实.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学龄期急性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学龄期急性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学龄期急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患儿均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延续性护理,不同护理方式下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病情发展以及生活质量差异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病情控制ACT得分、哮喘完成控制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哮喘未被控制患儿占比、哮喘良好控制患儿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在活动维度、症状维度以及情感维度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对学龄期急性哮喘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出院后哮喘控制率,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作者:王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病毒性角膜炎的禁忌

    病毒性角膜炎大多数角膜病变多是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感冒发热,劳累或者是受到严重精神刺激食时容易罹患该病.该病除了治疗以外,主要是要做好治疗以外的预防.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轻的可引起患者视力降低,重的可引起失明.

    作者:程燕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手术室患者中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的应用成效分析

    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中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0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从患者心理状况、满意度以及并发症三个方面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值均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3%;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2.5%,观察组仅出现1例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6例.结论:手术室患者中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的应用能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实现较好的医疗效果.

    作者:邵洁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学机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针对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客观分析.方法 选择74例消化不良患者以及52例膀胱炎患者,分别分为甲乙两组和丙丁两组.阿莫西林治疗是甲组与丙组患者使用的方法.乙组以及丁组分别使用雷贝拉唑和氧氟沙星治疗,后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甲乙两组不良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组与丁组患者差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使用范围方面,西药阿莫林相当广泛,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可在临床方面大面积推广与使用.

    作者:鲍婷琦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冠心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冠心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将基础护理实施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健康教育进行加强,对比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得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健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断层径照技术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将断层径照技术应用于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1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晚期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先后设计进行常规加速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断层径照调强技术放射治疗(TD),对比两种放疗方法下,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TD治疗下,患者的D2(小剂量)、Dmean(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IMRT治疗,HI显著小IMRT治疗,D95(靶区覆盖率)显著高于IMRT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98(大剂量)上,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治疗的CI优于TD治疗,治疗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采用TD计划,剂量学参数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治疗时间长且靶区适形度稍差,临床实际治疗中,应视患者具体病情状况和治疗需求,灵活选择两种放疗计划.

    作者:邵孝如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危病患儿78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9例.对照组采用危重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方法,对小儿危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干预和指导.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24小时与48小时候,治疗显效程度更高,并发症概率和死亡率更低.结论: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方法在小儿危重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更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亚如;王文娟;刘静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耳针疗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脑梗后头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6年6月-2017年11月住院的102例脑梗死恢复期伴头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针(选取内分泌、神门、额颞顶区、肝、皮质下、交感6处耳穴区)治疗,用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观察2组实验前后受试者疼痛程度.结果:耳针治疗脑梗后头痛症状可明显减少或减轻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无不良反应,且费用低廉,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耳针治疗脑梗后头痛症状疗效肯定.

    作者:苏洁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情绪和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时的紧张、恐惧、怕疼心理及改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份160例6周岁以下静脉采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患儿沟通并详细观察患儿言行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进行记录并做分析,根据患儿个性特征给予心理疏导.结果: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操作,是衡量护士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是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保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项化验检查项目的增加.临床对采集血标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小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在静脉采时易发生情绪波动,产生应激反应,经常用哭闹的方式反抗,影响抽血的完成,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还可能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影响其健康成长 [1].

    作者:刘志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

    研究目的: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当中的重要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的是于2017年7月至20187月于本科室治疗并确诊的124名新生儿.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新生儿62名.对对照组的新生儿实施普通的护理管理模式,而对研究组的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这两组护理管理模式的运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就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状况而言,同对照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状况相比,研究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远远比对照组高,两者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就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而言,对照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高于研究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两者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作者:陈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为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的临床经验,对脐部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首先阐述了新生儿的断脐时间以及断脐方法.强调了脐部护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常见的并发症.并从断脐消毒、残端护理、感染预防方法、家庭护理等方面,总结了脐带脱落前、脱落时的护理内容.终证实了加强脐部护理对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张鑫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震荡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SDNN、TS、TO绝对值、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显著,既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又能改善其心率震荡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彭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4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参照组护理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护理后的MMSE、MQ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外伤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加大应用力度.

    作者:毛晓丽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非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的120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个体化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58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血压控制率96.67%,对照组中,42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血压控制率为70.0%,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统计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清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材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各66例患者.对照组给与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同时间的差异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性的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控制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患者疾病愈后效果,值得予以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

    作者:高翠娟;张便利;杨红梅;高月红;尤利果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全面护理在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在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100例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5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然后对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研究成果表明经过全面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96%)、并发症发生率(4%)、生活质量评分(88.32±3.36)这三个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并发症发生率(24%)、生活质量评分(70.21±2.35),且P<0.05.结论 对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即全面护理值得在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围手术期临床上加以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治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职业健康检查中血标本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影响职业健康检查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受检者准备、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重视血标本采集前准备工作,规范采集,加强血标本的运送管理,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职业健康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强化降糖治疗分析

    一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BIM 25.4 kg/m2,平素体健.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不适,每日饮水约1500-2000ml,伴小便次数增多,每2-3小时一次,当时未引起重视,未检查.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红肿、疼痛明显,活动后加重,口干明显,伴畏寒、发热,体温38.5°C,自行口服三九感冒剂及扑炎痛后无缓解.在广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检查,测血糖:空腹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餐后14-18mmol/L、2015.6.24 白细胞9.40*109/L,N89.6%,PCT:0.744.诊断:糖尿病足伴感染.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抗感染、胰岛素(具体不详)治疗6天,患者左足肿胀、疼痛无明显缓解.1+天前患者左足背外侧皮肤破溃,流脓,于今日来我院.入院查体:T 36 ℃、P 101次/分、R 21 次/分、BP 136/88 mmHg,左下肢肌肉萎缩,左足畸形内翻,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足背皮肤红肿明显,皮温升高,左足背外侧见1.5*1.5cm2破溃口,表面渗液,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有波动感,少许臭味.左足趾无明显青紫.左下肢见一3*2cm2皮肤擦伤已结痂伤口,无明显红肿.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1、左糖尿病足伴感染 2、2型糖尿病.入院后辅查:空腹血糖 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8.20 % ↑.

    作者:孙秋艳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中药足浴疗法及护理

    中药足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原则.使用中药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此疗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用中药活血通络方足浴疗法,有缓解病人肢体麻木、灼热、刺痛、发冷等症状,颇为患者接受,中药足浴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林成华;王翠英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基于超声波引导介入穿刺治疗肝囊肿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波引导介入穿刺治疗肝囊肿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其中92例肝囊肿患者,基于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囊肿内注射无水乙醇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所有92例患者进行随机访查,为期一年,结果实际治愈率达98.9%(91/92),总的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经由超声波引导下的穿刺肝囊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实际患者所承担的经济压力更低,并发症情况明显减少,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季乐阳;赵国忠;雷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