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萍
目的 风险管理在的 ICU 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将 2017 年 1—5 月,我院外科 ICU进行治疗的病患68例,分为对照组与风险护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风险护理组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水平;护理风险率;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之后,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风险护理组为97.06%;对照组为 88.24%.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护理组为 2 例,对照组为 6 例.护理质量各项目的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 ICU 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实验可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率、提高护理水平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程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7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5例)的形式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经过治疗后TG(1.41±0.85) mmol/L和TC(3.98±0.49)mmol/L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经过治疗后TG(1.87±1.26)mmol/L和TC(4.52±0.86)mmol/L(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血脂水平,促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就需要将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运用其中进行早期强化治疗.
作者:刘彦辉;秦洁;刘晓芳;曹炯;李强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耿桂珍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使用在儿科护理管理的有效实践操作.方法:选取护士分层使用方法,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分析前后医院的有效运营管理办法,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认识.结果:选取入院2016年-2017年的儿科护理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的护理满意度相比2017年增加11%,2018年的护患纠纷人数相比2017年人数减少55人次.采用护士分层级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但在工作调节缓解,奖惩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护士分层级的使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减少护患的纠纷,符合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建设,提高护理质量综合水平.
作者:张鸿 刊期: 2018年第52期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为主要表现的妊娠并发症 [1],是妊娠期所特有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抽搐、昏迷及心肝肾功能衰竭,妊高症是造成我国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我院于2015年1月31日收治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伴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晚期孕产妇.行剖宫产加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入ICU,于术后第四天回产一科病房,术后十五天出院,未出现并发症,现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李会;张大葵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过骨肽及利塞膦酸钠的治疗,对骨代谢及骨密度有何影响.方法:从我院2017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分为2组,均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40例,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0例,骨肽注射液+利塞膦酸钠);骨折患者处置前、后及健康组当日采空腹血,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KP)及骨密度(BMD)数值进行测定记录;分别记录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消失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健康组PINP、CTX数值远比治疗前的骨折组低;治疗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INP 和CTX 水平均比治疗前大幅降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性代谢物,对照组的PINP和CTX数值均比观察组高;药物治疗后,二组BMD数值都有升高,AKP数值都有降低,对照组劣势明显;无论是比较下床时间,还是疼痛消失或者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各方面占优,所有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焦通;唐华羽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组(n=48),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中耗时、住院时间以及焦虑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任婷琳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方法:从我院于2015.1-2018.1期间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中选择102例进行研究,其中,有51例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记为实验组,另有51例患者采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记为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76%.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时都可以达到满意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于得水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5至2018.05收治的76例患者,均行肝胆外科手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护理,对比其满意度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较高,肺部感染比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后其肺部感染明显减少,而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雷琳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反应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MECT治疗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均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DEX组与高剂量DEX组.麻醉处理前对高剂量DEX组静脉匀速泵注DEX0.6μg/kg,低剂量组为0.2μg /kg.对照组患者则给与20ml的生理盐水.分别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注射射琥珀胆碱后癫痫发作时间、肌震颤情况、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通过VAS评分法就三组术后30分钟、2小时及6小时肌痛情况.结果:患者在癫痫发作、恢复自主呼吸及苏醒的时间上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与DEX后两组肌震颤情况均减轻,高剂量组肌震颤程度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30分钟肌痛VAS 评分方面对比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在术后2、6小时VAS评分指数均低于低剂量组,且两组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术后2、6小时VAS评分高于术后30分钟VAS评分,(P<0.05).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给与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能够不同程度降低患者的肌痛情况及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彦花;李会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的64例留置导尿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预防性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2例: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漏尿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漏尿发生率.
作者:蔡学健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科门诊30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用药氧氟沙星滴眼液,实验组用药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连续治疗7天后,患者门诊复查,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成效.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显效9例,有效5例,显效率6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7例,显效率40.0%,总有效率86.67%.组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均可安全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但后者抑菌效果成为显著,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燕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00例在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接受PICC静脉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对照组14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153例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开展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观察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静脉输液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1次穿刺成功率96.1%,对照组74.8%;实验组置管时间(26.5±2.5)min、对照组(16.3±2.8)min,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1.3%;对照组8.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应用,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有效预防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采用.
作者:徐璧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122例在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61例,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61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具体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39.34%高于观察组13.11%,血糖、血压和胆固醇均高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在临床护理上予以推广.
作者:何素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测量、影响因素,指出了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等,以为我国发展护理人员循证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循证实践氛围提出启示与借鉴.
作者:缪玥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观察ICU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7年收治200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仅做常规护理管理,自2017年我院对ICU收治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不同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服务态度、业务熟练程度、沟通能力、责任心以及应急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杜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和讨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运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在我院诊治并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资料回收,时间范围大致选取在2017年11月10日至2018年8月10日期间,共计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然后依照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诊治的先后时间大体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同时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实行我院常规医疗后,给予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基本药物治疗护理,对于试验组予以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进行研究,治疗期间进行观察和统计,每组患者记为50例.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由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施行不同药物治疗方式后,其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别,试验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气道阻力及气道传导率均比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更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采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气道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慧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对比研究输尿管镜及体外震波碎石术对于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60例,将其随机且平均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通过体外震波碎石,试验组患者运用输尿管镜进行碎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治疗,运用输尿管镜进行碎石比体外震波碎石术更有利于清除患者结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值得选用.
作者:李其山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的积极治疗与精心细致的综合护理手段,本组一共有38例治愈好转的患者,1例留有后遗症的患者以及3例死亡患者.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在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滔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本篇文章将详细描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参照随机原则,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胆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每组43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02%,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半年复发率为4.65%,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加的安全可靠.
作者:陈刚;谷玉辉;米玉龙;肖克;郑伟航;米乐 刊期: 2018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