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师对应用吸入剂患者的用药教育

孙玲

关键词:
摘要:吸入剂主要包括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三种形式,是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给药后,药物进入呼吸道深部,腔道黏膜发挥全身或局部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大部分哮喘、慢阻肺的病人需要长期接受治疗,通过吸入药物达到治疗的功效.相较于口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药疗方式,吸入药物治疗可直达病灶,作用于气道和肺部,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好.起效迅速,起效时间仅为5-10分钟,可迅速缓解症状.吸入药物剂量较小,药物吸收入血在全身各组织的分布少,因此,减少了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具有操作简单、给药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但相关研究显示 [1],有七到八成的患者对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认识存在偏差,由于使用方法不当,使得药物没能准确进入靶器官,也就难以起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不能有效控制哮喘、慢阻肺的发病情况.鉴于此类情况,将本人在2017年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吸入剂用药教育的实践进行总结回顾,就提高患者掌握吸入装置正确操作率方面,药师可以做哪些工作做如下阐述.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目的:构建检测鼻炎康片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PHLC-DAD法检测鼻炎康片中10种非法添加的化学成分.结果:有效分离10种化学成分,测定范畴内HPLC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构建了快速分离检验中成药中10种非法添加成分的检测方法.结论:构建的HPLC—DAD检测法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可用于鼻炎康片等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检测.

    作者:齐衍超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析ICU护理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 风险管理在的 ICU 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将 2017 年 1—5 月,我院外科 ICU进行治疗的病患68例,分为对照组与风险护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风险护理组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水平;护理风险率;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之后,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风险护理组为97.06%;对照组为 88.24%.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护理组为 2 例,对照组为 6 例.护理质量各项目的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 ICU 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实验可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率、提高护理水平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程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0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行水压灌肠复位及精心护理.结果:9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十四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了解此类患儿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积极防治感冒,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复位及术后宣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谭俊琦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谈电光性眼炎的预防及控制

    电光性眼炎是由于眼睛吸收大量强烈的紫外线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受损引起的急性炎症,是眼科急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为长期在太阳下或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工作的操作人员.电焊工电光性眼炎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操作工人长期处在紫外线强烈照射的地方下进行作业而导致眼部结膜急性病变.电光性眼炎的潜伏期通常为6~8 h,患者病发时常感到眼睛刺激,同时伴有流泪、畏光、头痛、眼睑灼痛及眼部结膜充血.

    作者:程燕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针灸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针灸基础上实施微波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100位带状疱疹后神经遗留性疼痛病患,均给予针灸治疗,对其中50例额外联合微波治疗,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效果及神经痛治疗状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4.69±0.87)分,总有效率82%;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3.04±0.75)分,总有效率96%.结论 带状疱疹神经痛在针灸与微波联合治疗下疼痛程度缓解效果更佳且能够有效控制发病频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职业健康检查中血标本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影响职业健康检查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受检者准备、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重视血标本采集前准备工作,规范采集,加强血标本的运送管理,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职业健康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情绪和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时的紧张、恐惧、怕疼心理及改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份160例6周岁以下静脉采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患儿沟通并详细观察患儿言行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进行记录并做分析,根据患儿个性特征给予心理疏导.结果: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操作,是衡量护士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是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保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项化验检查项目的增加.临床对采集血标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小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在静脉采时易发生情绪波动,产生应激反应,经常用哭闹的方式反抗,影响抽血的完成,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还可能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影响其健康成长 [1].

    作者:刘志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卒中未发生肺炎患者,将其设为参照组,同期的50例卒中发生肺炎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在入院当天与发病第7天,其体内的C反应蛋白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敏;曾国利;李瑜珩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乌司他丁、大剂量氨溴索联用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在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联用乌司他丁与大剂量氨溴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症肺炎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大剂量氨溴索与乌司他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血氧分压与氧合指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与氧合指数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67%,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86.0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用乌司他丁与大剂量的氨溴索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该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杨飞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健康体检路径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100).对A组应用健康体检路径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对A组应用常规体检路径.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并对各组的体检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体检效率和体检可信度评分比B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体检时间为(59.26±22.87)min,比B组的(75.41±31.86)min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0%,比B组的8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当中合理运用健康体检路径,可显著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效率,建议采纳.

    作者:易笃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血栓弹力图的应用进展

    随着对凝血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传统血凝试验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血栓弹力图通过检测血栓形成过程中的粘弹性变化来反映机体的凝血过程从而解决了传统试验不能解释的许多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作者:王伟;门蓓蕾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对亚低温治疗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0例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入ICU后常规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10分钟内予冰帽穿戴患者头部,入ICU后再序贯进行亚低温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意识状况及病情危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后24h、72h、7d 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复苏后24h、72h、7d APACH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各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心脏复苏术后患者可以对患者的脑部进行相对有效的保护,同时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

    作者:吴晓东;叶宏伟;范佳;许春阳;沈耀亮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药品无菌检测中培养基灭菌控温的方法验证

    用湿热灭菌方法对培养基灭菌时, 加热的温度对微生物死亡和营养成分的破坏均有作用, 本文通过对灭菌设备进行改造, 采用仪器控温探头和培养基控温探头同时插入培养基中, 对培养基灭菌温度进行控制.从而确保培养基灭菌温度的稳定性, 有效性.该法与传统的控温方式比较, 热穿透试验更好, 培养基能达到灭菌要求的F0 值.本文对药品无菌检测中培养基灭菌控温验证方法进行研究.

    作者:田玉华;孙胜霞;季延民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乳腺癌早期诊断中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 研究超声诊断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进行乳腺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视为研究组.同时拣选30例经钼靶X线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采取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后组内27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其概率为90%,相比于对照组(钼靶X线技术)的正确诊断率66.7%高,P<0.05.结论 超声诊断技术诊断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众多检查仪器中具有较高的效益.

    作者:薛春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透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记录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观察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4).结论:积极地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荣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智能化交班系统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智能化交班系统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8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应用智能化交班系统为研究样本,以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使用传统手写交班报告书写情况作为参照,分别记录并对比智能化交班系统实施前后的护士交接班时间、交班缺陷发生率、报告书写的错误率以及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智能化交班系统应用之后交班时间显著缩短,同时报告书写错误率、交班缺陷率显著降低,而病情知晓率显著提升,实施前后差异显著(P<0.05);智能化交班系统应用之后护士对于交班报告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智能化交班系统应用之前,应用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智能化交班系统有利于提高护士书写的规范性、准确性,促进交班内容更加全面性和条理性,有利于提升交班效率和交班质量,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薛佳孟;王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缩宫素静脉微泵与米索前列醇的联用探析

    目的:探讨催产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分别给予单纯缩宫素静脉注射治疗与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综合评价治疗后出血量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0min和2h观察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有23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8%,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缩宫素静脉微量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可减少出血量,且效果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玉芳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能够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

    作者:黄文领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PDCA循环法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得到了良好发展空间,更多的人开始加大对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视.本文将以PDCA循环法的应用理念为基础,结合具体应用案例,从PDCA循环法应用方案、过程、检查与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探究,论述该方法在后勤管理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剑彬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下护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分析护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从环境、个人/内在、行为三方面分析并总结其研究现状,对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评价,为改善护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培雯;崔香淑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