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前德;钟达;陈群;朱文飞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ndothelin,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变化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20例血压正常、40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时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患者血浆U Ⅱ、ET、ADM、NO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509,r=0.434,r=0.67,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77,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O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柴国禄;潘佳秋;谭丽艳;杨丽军;杨玉红;李丽疆;庞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综合观察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42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1例.两组均予以GP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第15天开始尽量排净胸水,观察组予以胸腔内注射IL-2,每3 d1次,连续4次;对照组仅间断放胸水以缓解症状,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胸水中T淋巴细胞数量;治疗1个月后观察胸水缓解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有效率迭85.7%,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水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在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的同时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王红阳;刘飒;喻昌利;黄艳;刘信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SAKS病毒E、M、N基因疫苗,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SARS-CoV E、M、N基因片断,将其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将所得真核表达质粒pVAX1-E、pVAX1-M和pVAX1-N分别肌肉注射小鼠和兔子,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观察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变化,处死后对重要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pVAX1-E、pVAX1-M和pvAX1-N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公布的一致.3种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和兔子后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SARS-CoV抗体:动物一般状况和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重要脏器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pVAX1-E、pVAX1-M和pVAX1-N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SARS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吴雪琼;栾翔凌;熊志红;张俊仙;王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19例病人按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因素多少分组,观察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糖化血红蛋白、LNHOMA-IS、LNHOMA-IK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代谢综合征因素越多,血尿酸水平越高,且腰围、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血尿酸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关系密切,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代谢综合征的演变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敏;宋秀霞;姜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格列苯脲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的原代心肌培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配到4组:I组,空白对照组,共有10瓶细胞,该组细胞没有进行缺氧再复氧;Ⅱ组,缺氧再复氧组,共有10瓶细胞,该组细胞进行缺氧条件下培养6h再有氧条件下培养18h;Ⅲ组,吗啡预处理组,与Ⅱ组细胞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在缺氧再复氧之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吗啡,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ìmol/L浓度的吗啡,15min后,再进行缺氧再复氧.Ⅳ组,格列苯脲组,首先在缺氧再复氧之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格列苯脲,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00ìmol.L浓度的格列苯脲,15min后,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吗啡,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ìmol/L浓度的吗啡,15min后,再进行缺氧再复氧.后所有细胞进行电镜检查,并且通过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来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氧再复氧组细胞在经历6h的缺氧培养,再18h的有氧培养后,细胞大部分出现凋亡,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氧再复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但是格列苯脲组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吗啡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与缺氧再复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根据电镜结果,格列苯脲组细胞与缺氧再复氧组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有明显的空泡变性,细胞核浓缩,而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缺氧再复氧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格列苯脲可以拮抗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阎雪彬;常业恬;欧阳文;周治明;段开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血脂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K-RFLP)技术测定150例心血管病患者(病例组)和1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代谢的指标,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3种等位基因问,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按?4基因携带者>?3基因携带者>?2基因携带者的顺序递减,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均P<0.01).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中国北方汉族人的血脂代谢,?4等位基因对TC、LDL-C及ApoB有升高作用.
作者:容春莉;彭应心;刘美霞;王秀萍;宋津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腺被膜下多点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AP组及精氨酸治疗组,分别于术后6和12h对各组行血清淀粉酶、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胰腺细胞凋亡TUNEL检测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诱发SAP 6和12h,SAP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明显降低,血清NO含量较SAP组明显升高.术后6及12h SAP组镜下见少许凋亡细胞,而治疗组胰腺组织中见大量凋亡细胞,且其凋亡指数(AI)均较同时相点SAP组明显升高,同时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胰腺细胞AI与血清NO含量呈正相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SAP病程中胰腺细胞凋亡程度有利于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精氨酸可通过NO途径诱导SAP胰腺细胞凋亡,改善胰腺的病理损害.
作者:周新泽;张国寿;毛勤生;于秀;陈瑞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镁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延续组、高镁组、低镁组.生化分析仪测血清镁的浓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气道壁平滑肌厚度;取肺、心、肝、脾、肾、肾上腺、脑称重,计算出脏器重量/体重.结果 哮喘模型组镁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模型延续组血清镁低于哮喘模型组,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高镁组血清镁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低镁组血清镁低于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哮喘模型组肺重/体重、脑重/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镁组脏器重量/体重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而低镁组脏器重量/体重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示豚鼠慢性哮喘时存在气道重塑和血清镁降低以及肺、脑变化,低镁可加重这些变化,高镁可缓解之.结论 镁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调节作用,镁对防治哮喘气道重塑及保护重要脏器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向红;王红伟;张中乐;郑海燕;王颖;赵云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该文旨在评价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7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的226例肝癌患者共310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AFP浓度及肝功能的变化,采用B超、CT比较肝癌结节直径及血流情况,并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血清AFP为(434.6±38.5)ìg/L,术后1周明显下降为(256.3±22.7)ìg/L;肝功能于术后1周出现轻度变化,1个月内获得改善;术后3月肿瘤完全消失38例,明显缩小167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8%(169/226)、62.4%(141/59)和38.5%(87/226),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理想手段,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符合微创理念.
作者:张阳德;李钧;李坚;李年丰;黄铁汉;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CpG ODN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CpG ODN干预组(C组);GpC ODN对照组(D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小鼠建立哮喘模型.C组和D组在OVA激发前分别予CpG ODN及对照GpC ODN腹腔注射.在末次激发后24h收集各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白细胞计数及EOS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IL-4、IL-5及IFN-?水平,肺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以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IL-4、IL-5和IFN-?浓度分别为:A组为(7.46±1.77)×105个/mL、(0.75±0.48)%、(26.9±4.6)pg/mL、(41.7±5.1)pg/mL和(110.4±12.1)pg/mL,B组为(21.68±4.40)×105个/mL、(9.50±1.13)%、(267.6±24.5)pg/mL、(218.2±15.2)pg/mL和(47.9±9.6)pg/mL,C组为(8.98±2.23)×105个/mL、(2.90±0.86)%、(85.9±8.1)pg/mL、(63.0±9.6)pg/mL和(221.0±29.9)pg/mL,D组为(20.41±3.47)×105个/mL、(9,60±1.30)%、(260.7±15.7)pg/mL、(205.1±15.8)pg/mL和(52.2±10.7)pg/mL.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小鼠肺组织GATA-3 mRNA的表达较B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pG ODN可以抑制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生成,抑制肺部GATA-3 mRNA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作者:夏春伟;吕丽丽;刘萍莉;李若然;姚红卫;朱述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24株铜绿假单胞茵进行美罗培南(MEM)、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头孢他啶(CAZ)、氨曲南(ATM)、亚胺培南(IM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左氧氟沙星(LEV)及头孢吡肟(FEP)8种药物耐药性分析.方法 K-B法,操作和判定参照2006年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标准.结果 对MEM、SCF、CAZ、ATM、IMP、TZP、LEV和FEP的耐药率依次为4.0%.、4.0%、9.7%、12.9%、22.6%、38.7%、47.6%和53.2%.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茵对MEM、SCF、CAZ的耐药率低,可作为对铜绿假单胞茵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宪;杨文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素(visfatin)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visfatin与内脏型肥胖、代谢紊乱的联系.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喂养组(HD)和正常饲料喂养组(ND),18用后,HD组再随机分出一半大鼠为高脂喂养游泳组(HS),HS组进行游泳运动6周后,测定大鼠体重、体长、血脂、空腹胰岛素和血糖等,用正糖-高胰岛素钳夹术检测部分大鼠胰岛素敏感性.K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周脂肪viffafin基因表达量.结果 第18周时HD组大鼠Lee's指数、血糖、血脂明显高于ND组;第24周时,与HD组相比,HS组大鼠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等得到明显改善,HS组大鼠内脏脂肪量明显减少(P<0.01),同时HS组肾周脂肪内visfafin基因表达下降(P<0.01).结论 visfitin的表达与内脏脂肪量、代谢紊乱有密切联系;运动可改善高脂喂养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和肥胖,其作用可能与visfat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尚敬;陈璐璐;孙晖;肖方喜;舒砚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选择26例次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BiPAP,记录临床症状体征、Boston心衰积分、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等指标监测.结果 26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21例次,抢救成功率80.8%.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心衰减轻,pH值、PaO2和SaO2明显提高(P<0.05);3d后心脏射血分数及运动耐力明显增加(P<0.01).结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过调节适当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水平,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作者:鲁四德;阮鹏;杨皓;王波;田磊;韩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与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59例初诊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ECs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负荷无关;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在不同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1年生存率组有差异.结论 提示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是评价胶质瘤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指标.
作者:郝继山;杨玉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下特征,探讨FAP的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89~2003年诊断为FAP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眼底检查等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25例(80.6%)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腹泻为多见22/31(71.0%);左半结肠、直肠内腺瘤性息肉分布密集,直肠腺瘤癌变率高;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HRPE)6例(19.4%);其中13例手术.结论 F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靠结肠内发现数以百计的腺瘤性息肉进行诊断,结肠镜检查是安全可靠的早期诊断手段.
作者:安燕芳;吕愈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将207例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评价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分级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康复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ADL分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ADL的恢复程度比较,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病灶分布以双侧痛灶及脑干病灶为主.结论 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可以作为评价卒中患者的预后指标.
作者:魏英玲;田晶;李宇娟;李芳华;崔勇;刘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应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缓解疼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63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实验组用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对照组用AH Plus糊剂,观察根充后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9.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瘘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无瘘型实验组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18.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应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能有效降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
作者:张凯;彭解英;张睿;马立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研究患者临床肌力表现及预后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l检查及DTI检查,并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DTT成像,与患者临床肌力表现及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 患者临床肌力表现分为:肌力无减退13例,治疗后肌力恢复9例(急性期6例,亚急性期2例,慢性期1例),无恢复11例(急性期5例,亚急性期3例,慢性期3例),DTT图显示皮质脊髓束分别为无受压,受压无中断及中断、破坏.有肢体症状的20例患者,病变部位均位于皮质脊髓束走行区,病变范围均大于1.5 cm.13例无肢体症状的患者,病变部位远离皮质脊髓束走行区或与之相邻,但病变范围较小,小于1.5cm.结论 DTI及DTT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肌力恢复情况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绘萍;赵国库;周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传染病患者就诊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重视传染病管理,探讨减少传染病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该院2004年以来接诊并报告的传染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年共接诊报告8种357例传染病,2005年13种759例、2006年15种917例;种类、数量同期比都有所增加,2033例传染病中结核、性病、肝炎数量居多,增幅大;由传染科报告的占28.6%,非传染科报告的占71.4%.结论 综合医院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管理传染病,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防护意识
作者:刘群;徐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尿蛋白电泳与尿液中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脏损害部位判断的应用价值.研究尿蛋白电泳与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镜检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联及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62例住院病人与门诊患者采用AGE尿蛋白电泳技术进行非浓缩蛋白电泳,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组分,同时对该患者的尿液进行红细胞计数与形态检验.结果 根据尿蛋白电泳图谱,可将蛋白尿分为肾小管性、肾小球性、混合性、溢出性、生理性蛋白尿;结合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2%.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达81%,尿蛋白电泳与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之间采用×2检验,P>0.05.结论 尿蛋白电泳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与临床诊断有良好的符合性.结果 较可靠,可判断肾脏损伤的部位与程度.2种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运用能对鉴别血尿的来源、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型、指导治疗、疗效监控、愈后判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梁湘辉;娄美玉;刘文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