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斌;刘涛;孔垂泽;孙志熙;王侠;李泽良;杨绍波
目的 探讨质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抑制PLK1基因表达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人PLK1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质粒(psh-PLK1),将该干扰质粒转染到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中,应用RT-PCR技术分析RNA干扰后各组细胞PLK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学分析检测PLK1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后PC-3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及PI染色技术进行对各组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RT-PCK结果显示,转染RNA干扰表达质粒(psh-PLK1)24h和48h后,实验组PC-3细胞较对照组的PLK1基因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74.6%和91.2%;转染了psh-PLK的PC-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而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了psh-PLK1的PC-3细胞较对照组细胞产生了更强的细胞凋亡(39.2%),PI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细胞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RNA干扰PLK1基因能够有效地抑制PC-3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PC-3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并诱导PC-3细胞产生凋亡.
作者:邓洪新;赵建;曹玫;王中瑜;魏于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孟鲁司特与舒利迭联合治疗与单用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成人慢性重症哮喘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及单用舒利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均有显著提高(P
作者:周辉;裴复阳;刘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 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h、12h、24h 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一氧化氮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一氧化氮水平升高,说明一氧化氮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谭华;何晓英;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正常对照者、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和外周血清IL-6水平分别为(21.5±2.7)、(39.0±4.1)、(47.7±21.4)MFI和(11.5±7.2)、(40.8±31.2)、(77.6±33.3)ng/L,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强度和外周血清IL-6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水平与血清IL-6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9,P<0.05.结论 TLR2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
作者:尉秀清;文卓夫;郑丰平;姚集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2例患者诊治进行分析报道,随访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高钾血症得到及时纠正.结论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指标下降至正常后出现多尿性高钾机制,可能为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发生血钾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及多尿均应积极抢救,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作者:李远明;叶启发;伍锟;明英姿;成柯;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PCNL术后残石行ESWL治疗的适宜时间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PCNL术后残石行ESWL治疗的138例患者的工作电压、冲击波次数及临床资料:血尿、腰痛、x线或B超随访检查.结果 PC-NL术后5~14 d内ESWL 26例,腰痛17例,肉眼血尿平均26.7次,平均4.3 d,术后残石消失14例,残石减少6例,残石不变6例.15~30d内ESWL 83例,腰痛31例,肉眼血尿平均20.3次,平均2.8d,术后残石消失61例,残石减少14例,残石不变8例.31~60 d内ESWL 29例,腰痛10例,肉眼血尿平均20次,平均2.6 d,术后残石消失22例,残石减少5例,残石不变2例.结论 PCNL术后15~30 d内行ESWL治疗残石安全、有效.
作者:刘立宇;汤玲;杨中清;李文泽;陈合群;齐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Dex)以不同灌胃给药方式对实验性胸膜炎的干预效应及副作用,为Dex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诱导胸膜炎模型,致炎前以Dex 5mg/kg分别灌胃给药1次与连续给药7次,检测胸腔渗出液炎症反应指标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并计算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结果 Dex 5mg/kg短时给药与连续给药对实验性胸膜炎均有一定干预效果,表现为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下降和蛋白含量减少,MDA和NO含量降低;但连续给药组大鼠的脾脏系数、胸腺系数明显低于短时给药组,体重也明显减轻.结论 地塞米松两种灌胃给药方式对大鼠胸膜炎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Dex连续给药易发生免疫抑制、体重减轻等副作用.
作者:曾明;武红叶;王笑笑;曹俊晔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真菌性肾盂肾炎发生双侧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2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患者均急诊手术.笫1例解除梗阻后仅留置双猪尾管,术后3周后复发,再次手术并留置肾造瘘管.第2例手术解除梗阻并肾造瘘.2例患者均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抗真菌药物冲洗肾盂.结论 改善全身情况后,真菌性肾盂肾炎致双侧上尿路急性梗阻应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术中应留置肾造瘘管.术后除长时间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应用抗真菌药物冲洗肾盂十分重要.
作者:李晓东;孙光;李铁强;杜信毅;朱朝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小脑幕、大脑镰(简称幕镰)出血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对59例单纯性幕镰出血及6例误诊病例,共计65例进行CT及临床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59例幕镰出血患者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4例,外伤性出血15例,高血压性出血9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小脑幕出血25例,大脑镰出血20例,两者联合出血者14例;CT表现为条带状影25例,扇形或不规则片状影20例,两者同时合并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硬膜下出血17例.6例误诊病例中幕镰生理性钙化1例,扫描时位置不正导致误诊2例,早产儿和新生儿幕镰相对性高密度3例.结论 CT平扫诊断幕镰出血可引起误诊,结合临床复查、薄层加冠状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确诊.
作者:罗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揭示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肾癌786-0细胞进行培养,将NS398分别以不同浓度剂量加入细胞中作用24及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和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 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和Bcl-2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NS398作用于肾癌786-0细胞24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高(P<0.05).结论 肾癌786-0细胞中存在着COX-2的过表达;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通过诱导凋亡来抑制肾癌786-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及下调Bcl-2来完成的.
作者:毕建斌;刘涛;孔垂泽;孙志熙;王侠;李泽良;杨绍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笔者以授课比赛和眼科学知识竞赛两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眼科学课外活动.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使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加充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作者:高玲;唐罗生;段宣初;罗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舒血管活性物质与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并探讨它们的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87例)、正常妊娠妇女组(81例)和非孕妇女组(27例).外周血中CGRP、NPY及ET的含量运用放射免疫法、NO的含量运用镉柱比色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血浆舒张因子NO的含量与正常妊娠组晚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O.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血浆CGRP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晚孕妇女(P
作者:李霞;陈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对神经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46例神经胶质瘤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根据Kernohan分级,神经胶质瘤I、Ⅱ级32例,Ⅲ、Ⅳ级14例.显在肿瘤靶区(GTV)DT60-72Gy/25-30 f,临床肿瘤靶区(CTV)DT48.5-60Gy/25-30f,计划肿瘤靶区(PTV)DT46-55Gy/25-30fo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有效率(CR+PR)37.0%(5+12/46),1、2年生存率93.0%和81.O%.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有效方法,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神经胶质瘤术后三雏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观察.
作者:洪继东;廖遇平;王学伟;杨振;雷明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引起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纳米铀矿粉组和二甲亚砜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等,观察不同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 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但纳米级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且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纳米级的铀矿粉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普通铀矿粉,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世珍;黄波;黄锐;贺性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纯自杀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同时,用RT-PCR检测肿瘤鼠心,肝,肾的自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100%;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RT-PCR测示肿瘤鼠心,肝,肾未见自杀基因表达,而肿瘤细胞则出现自杀基因表达.结论 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对肿瘤治疗具有靶向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肝脏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作者:彭健;刘桦;刘路;汤伟;王荣兵;陈伟;曾杰;邹芬;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吸入七氟醚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S,.每组20例.对照组由同一麻醉医生根据经验调节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BIS组术中维持BIS在50~60,手术结束前20min,BIS维持在60~70.记录诱导前、麻醉期间和拔管时的BIS、七氟醚呼气末MAC(MACET);麻醉后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结果 与时照组比较BIS组诱导前、拔管时BIS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期问对照组BIS值较BIS组低,MAcEr较BIS组高;BIS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BIS可以指导七氟醚用于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并能加快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后的恢复.
作者:叶治;郭曲练;阳红卫;钟涛;王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TnT)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及随访研究,探讨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并对CHF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院明确诊断为CHF的103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入院时血清cTnT、血浆BNP及LVEF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cTNT、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分级的患者治疗前、后cTNT、BNP水平及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TNT、BNP水平越低预后越好.出院后随访2~14个月,其中失访23例.随访期间80例中发生心脏事件30例(37.5%),其中因心衰死亡8例,因心衰恶化而再次入院22例.通过对治疗后心脏事件再发生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TnT和BNP诸因素进行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TnT、BNP的浓度检测作为治疗后独立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但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cTnT和BNP浓度越高,心脏事件危险性越高,从而进行危险分层.入院时cTnT≥0.05ug/L, BNP≥639.5ng/L, LVEF≤32%;出院时cTnT≥0.03μg/L、BNP≥210ng/L, LVEF≤39%的患者因心脏事件死亡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TnT及BNP对于判断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尤其治疗后cTnT和BNP的浓度监测对CHF患者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守霞;杨建英;赵素斌;李丽;李廷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 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追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作者:何明基;申刚;练辉;王广宇;李汉文;陈德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的表达,探讨其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模型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3/μL);对照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 μL Hank液.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双标法观察两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和关系.结果 对照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缩爪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癌细胞后第14 d,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STAT3、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5);荧光双标免疫组化显示患侧脊髓STAT3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有共表达.结论 脊髓背角STAT3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可能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项红兵;肖建斌;招伟贤;董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测定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α-还原酶的活性.方法 2005年4~9月在该院就诊患者,其中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22人,对照组为包皮环切患者25人.从包皮组织制备出作为II型5 α-还原酶栽体的粗微粒体悬液,根据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NADPH的OD340nm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来折算该酶的活性.结果 22例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α-还原酶活性为(0.3014±0.0054)u mol/(L·min),25例对照组该酶活性为(0.3065±O.0032)u mol/(L·min),前者的酶活性略低于后者,两者的酶活性结果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和正常人比较,Ⅱ型5α-还原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此外,从包皮组织中提取Ⅱ型5α-还原酶,根据NADPH的OD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来检测该酶的活性,具有简便快捷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作者:李远伟;赵晓昆;钟朝晖;张磊;姚干;何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