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每搏量变异度评估不同心功能患者对容量负荷反应能力的研究

崔凌利;朱倩;郝小芳;田鸣

关键词:每搏量变异度, 心室功能, 容量负荷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在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和正常心功能患者中对容量负荷的反应能力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择期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27例,腰椎管狭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25例,设为心功能异常组(A组)和心功能正常组(B组).常规麻醉诱导后20 min连续恒速输注500ml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观察记录输注液体前后SVV、每搏量(SV)、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APCO)、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由FloTrac/Vigi-leo系统计算获得容量负荷前后SV差值(△SV)≥10%为容量负荷后有反应,反之为无反应.结果 容量负荷前后A组SVV及B组HR、SV、SV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APCO、SV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APCO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应性为:A组有反应者10例,无反应者17例;B组分别有反应者20例,无反应者5例.A组SVV基础值、△SVV(SVV变化值)与△SV(容量负荷前后SV差值)相关系数分别为:r1=0.436、r2=-0.542;B组的SVV基础值、△SVV与△SV的相关系数为:r1=0.454、r2=0.497;SVV基础值和△SVV与△SV存在直线负相关,两组回归直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搏量变异度可以预测容量负荷反应能力,在心功能异常和心功能正常患者间无显著差异,均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容量治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伴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社会性问题[1].老年人骨折中约有80%是由骨质疏松引起,常见的是椎体压缩骨折和髋部骨折.每年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费用达数十亿元.我国还是肾脏疾病的高发地区,根据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功能损害流行病调查统计,我国现有CKD患者超过1.3亿.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CKD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血管硬化及钙化、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骨代谢异常和维生素D代谢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随之而来的疼痛、骨折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就CKD-MB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孙勤超;贾璞;包利;冯飞;陈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运用磁共振Bold-fMRI、DWI及DTI成像技术探索兔严重烧伤早期脑组织损伤的神经机制

    目的 运用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成像技术,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脑组织损伤的神经机制.方法 研究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35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烧伤组(烧伤后1h、2h、3h、4h、5h、6h).采用体表烫伤法制作兔严重烧伤模型.运用磁共振Bold-fMRI、DWI及DTI成像技术采集相关磁共振图像,后计算各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烧伤前后全脑肯德尔系数(ReHo值)以及脑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烧伤后脑含水量与ADC值、FA值、ReHo值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烧伤后4~6h兔脑所测感兴趣区(ROI)范围内ADC值出现显著降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烧伤后各时间节点的FA值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烧伤后兔脑主要表现为双侧额叶、岛叶及左侧丘脑间的ReHo值显著上升;而在右侧楔前叶、海马旁回及双侧颞叶ReHo值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烧伤后兔脑含水量明显增加,且在1~6h内呈缓慢升高的趋势,尤以烧伤后3h为著.进一步与影像学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烧伤后脑含水量与ADC值呈负相关(r=-0.867,P<0.01),与FA值无明确相关性(r=0.147,P=0.524),而与ReHo值呈正相关(r=0.734,P<0.01).结论 重度烧伤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胞毒性脑水肿引起,为烧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奠定了可靠地理论基础.

    作者:姜胜攀;谭一清;郑石林;雷文峰;王富华;洪帆;刘玄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动态变化与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4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7/Treg细胞比值、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mRNA表达以及血清中的IL-17A与TGF-β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SH、TPO-Ab、TgAb明显高于对照组,FT3、F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BMC中的Treg与Th17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7/Treg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oxp3中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h17/Treg细胞比值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可能与甲状腺抗体存在联系,Th17/Treg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金鑫;尚雪梅;陈海波;辛笑笑;吴飞妮;叶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孕酮和β亚单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孕酮、β亚单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7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经保胎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成功组82例和治疗失败组88例,对比两组停经12周时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分析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β-HCG阳性率以及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于停经第12周时,治疗成功组的血清孕酮和β-HCG均高于治疗失败组(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孕酮和β-HCG阳性是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保护因素.保胎治疗成功组的血清孕酮、β-HCG阳性率均高于治疗失败组(P<0.05).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在对妊娠结局预测中,其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33%、82.63%、88.24%,假阳性预测值和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27%、17.37%.结论 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重要指标,且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高,进而对预测保胎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金波;孙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松弛素-2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松弛素-2(RLX-2)的变化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以及RLX-2作为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9月因“胸痛”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患者,按既往病史及入院葡萄糖粉糖耐量实验(O GTT)分为三组:A组(血糖正常组,指既往无糖尿病史且OGTT正常)71例,B组(糖尿病前期组,包括OGTT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68例,C组(2型糖尿病组,包括既往病史和入院OGTT证实的T2DM)133例.经更新稳态模型评估(HOMA2)计算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三组患者RLX-2及胰岛β细胞功能、实验室指标等参数的差异,并分析B组和C组患者中RLX-2与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比较,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增加,患者甘油三酯及hs-CRP水平逐渐升高,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而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RLX-2比较,B组患者RLX-2较A组及C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代谢异常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逐步下降,而胰岛素抵抗指数逐渐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RLX-2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独立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9(P<0.001).结论 血清RLX-2可能是糖代谢异常的一种早期血清标志物,它可能反映了胰岛β细胞的代偿功能.

    作者:高翔宇;王萍;刘锐锋;李卫萍;武珊珊;李虹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每搏量变异度评估不同心功能患者对容量负荷反应能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在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和正常心功能患者中对容量负荷的反应能力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择期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27例,腰椎管狭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25例,设为心功能异常组(A组)和心功能正常组(B组).常规麻醉诱导后20 min连续恒速输注500ml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观察记录输注液体前后SVV、每搏量(SV)、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APCO)、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由FloTrac/Vigi-leo系统计算获得容量负荷前后SV差值(△SV)≥10%为容量负荷后有反应,反之为无反应.结果 容量负荷前后A组SVV及B组HR、SV、SV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APCO、SV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APCO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应性为:A组有反应者10例,无反应者17例;B组分别有反应者20例,无反应者5例.A组SVV基础值、△SVV(SVV变化值)与△SV(容量负荷前后SV差值)相关系数分别为:r1=0.436、r2=-0.542;B组的SVV基础值、△SVV与△SV的相关系数为:r1=0.454、r2=0.497;SVV基础值和△SVV与△SV存在直线负相关,两组回归直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搏量变异度可以预测容量负荷反应能力,在心功能异常和心功能正常患者间无显著差异,均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容量治疗.

    作者:崔凌利;朱倩;郝小芳;田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应用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应用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1%罗哌卡因15 mg+ 10%葡萄糖1ml进行麻醉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g+舒芬太尼5g +20%葡萄糖0.5 ml进行麻醉的40例产妇为舒芬太尼组,均采用鞘内注射方式.观察两组产妇麻醉之后不同时间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麻醉后6h的VAS分别为4.39±1.77分和4.51±1.41分,差异无显著性(F=0.212,P>0.05);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产妇麻醉后12 h VAS分别为4.32土1.57分和2.12±0.21分,24h的VAS分别为4.61±1.50分和1.27±0.21分,舒芬太尼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F=7.024和8.844,P <0.05);舒芬太尼组产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作者:魏威;郭瑞娟;田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应用于鼻腔手术后气道管理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对鼻腔手术患者术后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的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需行鼻腔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单纯填塞膨胀止血海绵进行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强型鼻咽通气道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6.4±2.2)、(81.5±18.5)分,而试验组对应评分分别为(5.5±1.7)、(89.4±21.1)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患者鼻腔及气道通气情况,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伟晔;丁俊杰;张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例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10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0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症.观察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分析Caspase-3、P53、Ki-67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aspase-3显著低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P53、Ki-67阳性表达例数均显著高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P53及Ki-67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aspase-3表达与P53、Ki-67呈负相关(r=0.445,P<0.05;r=0.417,P<0.05),P53与Ki-67呈显著性正相关(r=0.387,P<0.05).结论 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相比,Caspase-3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表达较低,P53及Ki-6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表达较高,而且上述三种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毕大明;张洁;史卫红;薛洪淼;粱立娟;刘娜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aggrecanase-2 shRNA转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对aggrecanase-2 mRNA表达的干扰作用

    目的 研究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aggrecanase-2 shRNA转染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软骨细胞对aggrecanase-2 mRNA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2016年确诊为活动期或者是中晚期的RA患者30例,并在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患者膝关节的软骨块,冲洗软骨块,并使用0.25%胰酶和0.20%的Ⅱ型胶原酶模拟体温在36.8℃C的恒温水浴箱内让其自行消化25~35 min,离心,取其沉淀并加入一定量的10.0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内培养,终取其培养的第2~3代软骨组织.将设计好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aggrecanase-2 shRNA转染进RA患者的软骨细胞中.按照慢病毒剂量,将细胞分为200 μl(A组)、100μl(B组)、50μl(C组).其中,A组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aggrecanase-2 shRNA1组(shRNA1组)、aggrecanase-2 shRNA2组(shRNA2组)、aggrecanase-2 shRNA3组(shRNA3组)、aggrecanase-2 shRNA4组(shRNA4组).各孔加入促转染剂约3~7 κm/ml,其中阴性对照为含杂乱序列的病毒液,空白对照组则用培养基来代替病毒.利用PCR技术定量检测转染之后由各种转染复数转染的aggrecanase-2和ag-grecanase mRNA在各种的时间段内的表达系数.结果 加入慢病毒之后的A、B、C三组RA患者的感染复数分别为100、50、25,转染效率分别为91.21%、59.98%、31.09%.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aggrecanase-2 shRNA转染的RA患者的软骨细胞的aggrecanase-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出现明显的变化,其中shRNA4组升高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的aggrecanase-2 shRNA转染的RA患者的软骨细胞中的aggrecanase-2 mRNA的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但是其对RA患者的软骨组织没有实质上和功能上的伤害;同时其还可以通过抑制aggrecanase-2 mRNA的表达来促进aggrecan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软骨组织退化的作用.

    作者:万佳红;王琪;何慧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黄芩素对H2O2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黄芩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H2 O2组为500 μmol/L H2O2干预细胞24h,H2 O2组+黄芩素(50 μmol/L)、H2 O2组+黄芩素(100 μmol/L)、H2 O2组+黄芩素(200 μmoL/L)为加入不同浓度黄芩素和500μmol/L H2O2处理细胞;四甲基偶氮唑(MTT)检测细胞的活性,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 H2O2诱导NRK52E细胞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P<0.05),MDA活性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不同浓度黄芩素提高NRK52E细胞的活性(P<0.05),降低凋亡率(P<0.05),提高SOD活性(P<0.05),降低MDA活性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P<0.05).结论 黄芩素可抑制肾上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下调磷酸化Caspase-3蛋白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细胞损伤.

    作者:郭亚菊;张勇军;宋书贤;张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不同术式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将8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3)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n=43)给予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高体温、引流管拔出时间、Ⅰ期清除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体温、引流管拔出时间、Ⅰ期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可下床正常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但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符合手术微创化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凡磊;张大虎;金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贝那普利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清和肾脏中MMP-9/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机制.方法 选用2月龄SD雄性大鼠49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39只大鼠建立MsPG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实验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每日给予缬沙坦水溶液8.4 mg/kg灌胃,实验组每日给予贝那普利水溶液1.5 mg/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给药后0周、6周、12周后对24h尿液进行收集,记录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MMP-9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给药0、6、12周后24 hUP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24 hUP均逐步下降,其中给药12周后实验组大鼠24 hU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MMP-9、TIMP-1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MP-9/TIMP-1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MMP-9表达水平和MMP-9/TIMP-1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IM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MMP-9/TIMP-1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可通过上调MMP-9水平,抑制TIMP-1水平,发挥其对MsPGN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宁;林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及免疫排斥情况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及术后免疫排斥情况.方法 前瞻性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自体腘绳肌腱组)及B组(同种异体肌腱组),A组44例,B组40组.A组植入患侧膝的腘绳肌腱,B组植入同种异体肌腱(胫骨前肌),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Kneelax关节动计度测量仪测量膝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①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升高(P<0.05),Kneelax评分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hman试验:术后Lachman试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比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有着相似的临床疗效,两者免疫排斥反应均不大,临床上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

    作者:张家国;王景靓;邹喜君;徐晓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饮食中不同硒含量对大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量元素硒对大鼠行为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雄性幼鼠随机分为3组:低硒组(对照组)、富硒组、高硒组.分别喂饲低硒饲料及超纯水、低硒饲料及0.3 mg/L含硒超纯水、低硒饲料及0.6 mg/L含硒超纯水.观察大鼠行为,并分别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各取10只大鼠行旷场试验,并检测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于12周末处死余下所有大鼠后对大鼠心脏及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了解不同含硒饮食对大鼠重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试验初期各组大鼠行为相当,自第2周末低硒组大鼠较其余两组明显活跃,打架增多;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各组大鼠旷场试验显示低硒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富硒组及高硒组(P<0.05),穿格次数、站立次数及修饰时间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富硒组、高硒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应的血清神经递质含量显示各时段末低硒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低于富硒组及高硒组(P<0.05),多巴胺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富硒高硒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周末各组大鼠肝脏、心脏外观无异常,低硒组、富硒组肝脏均有少许点状坏死及较多核分裂,心肌组织可见细胞核深染增大,高硒组上述病理改变相对较少.结论 饮食中的硒含量高低可影响大鼠行为及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低硒饮食可导致大鼠多动、增加恐惧情绪,富硒及高硒饮食可维持大鼠情绪,减少多动行为.神经递质含量并不与饮食硒含量呈线性关系.

    作者:刘文春;邹毅;李玉山;于新桥;蒋耀军;李彦毕;张鸿雁;曾琼;刘景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MAPK通路对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

    目的 研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10-4M维生素C诱导小鼠R1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未经处理ESC心肌细胞分化(ESCM)相应时间点的总RNA作对照组,20 μM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20 μM 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孵育细胞,诱导分化后期通过计数搏动拟胚体的比率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心肌标志物的表达确定其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分化第14天,SB203580组搏动拟胚体比率显著降低(24% vs.56%,P=0.02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SB203580、PD98059组均可下调心肌特异性标志物表达,SB203580组更加明显.结论 MAPK通路与心肌细胞分化有关,以p38信号通路为主.

    作者:闫丽辉;穆标;管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TLR2、TLR4、CD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LR4、CD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设为研究组(轻度21例,中度25例,重度22例),另选取同期行口腔检查者68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取两组牙龈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TLR2、TLR4、CD14表达情况.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炎症程度分值,并对比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TLR2、TLR4、CD14表达情况,分析TLR2、TLR4、CD14表达情况与慢性牙周炎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炎症程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指标表达情况TLR2 (59.64±9.33)%、TLR4(63.91±8.98)%、CD14(57.22±8.18)%高于对照组[(3.41±0.28)%、(5.02±0.67)%、(4.01±0.43)%](P<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间TLR2、TLR4、CD14表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增加,TLR2、TLR4、CD14表达情况呈增高趋势;Person检验可知,TLR2(r=0.895)、TLR4(r=0.889)、CD14(r=0.864)表达情况与慢性牙周炎病情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炎症程度分值较高,且TLR2、TLR4、CD14表达情况较正常水准高,且随着病情程度增加,其表达水平不断增高,两者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测定上述指标表达情况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对改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郑富军;马芬;田小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茵陈蒿汤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变化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预防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观察其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学影响.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8只,各组根据不同处理时间再分为24h、48 h、72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一次性给予2% ANIT按100 mg/(kg·d)灌胃造模,正常组仅给予同等容积色拉油灌胃.造模2h后中药组大鼠给予茵陈蒿汤中药煎剂1ml/100 g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h、48 h、72 h取相应时相动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等,并取肝右叶同一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模型组各时相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细胞、胆管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较正常组严重;中药组各时相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肝细胞、胆管细胞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等情况明显减轻.结论 茵陈蒿汤可明显降低ANIT灌胃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

    作者:隋京利;孙凤霞;李攀;吴京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输卵管处理方案选择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输卵管处理方案选择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保留双侧输卵管,实验组患者术中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激素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AMH、E2水平较术前降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同时间点血清激素水平相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Kupperman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同时间点的Kupperman评分相近,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PS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盆腔炎性疾病2例(5.13%),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盆腔炎性疾病8例(2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会降低患者的卵巢功能,加重围绝经期症状,单纯施行全子宫切除术和术中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手术相关指标相近,对卵巢功能和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相似,但术中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降低了患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建议预防性切除.

    作者:戴晓莉;孙丽艳;张爱;杨宾烈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建立以及维生素C保护作用的观察研究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外源性过氧化氢(H2O2)梯度浓度为0、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250 μmol/L作用于ARPE-19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r方法检测细胞活力,27'-二氯荧光乙酰乙酸钠(DCFH-DA)荧光探针检测12 h或24h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确定H2O2的适合作用浓度(100 μmol/L).梯度浓度(0、20 μmol/L、100 μmol/L、500 μmol/L)的维生素C作用于氧化应激下的ARPE-19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和细胞内ROS的改变.结果 外源性H2O2作用下,ARPE-19细胞生存力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同时ARPE-19细胞内ROS水平上升,提示H2O2处理后可诱导ARPE-19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考虑到人体自然状态下,RPE所受到的氧化应激损伤是低强度、长时间的累积效应,所以H2O2的适合作用浓度确定为100μmol/L.维生素C处理后,中等浓度(100 μmol/L)的维生素C显著提高了ARPE-19细胞氧化应激下的生存率,同时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而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维生素C无此作用.结论 外源性H2O2可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损伤.适当浓度的维生素C可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减少ARPE-19细胞损伤及凋亡,起到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范逢吉;白赫南;赵云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