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UAE术治疗,观察组采用UAE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月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 的发生率(P<0.05).结论:采取UAE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芳;郑立敏;王颖;王新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结果: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分别是70.97% 和80.65%,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是90.32% 和96.7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BPRS、PSP、SDS以及SAS评分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采用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外敷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探究性实验选取我院妇科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征得140例患者同意后,随机将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7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用红藤清利散进行腹部贴敷,对照组采用安然舒经贴片进行隔衣贴敷,同时两组患者联合应用中药灌肠、中药内服、超声药物腹部导入、半导体激光局部腰部、腹部照射等方法,两组都以15天作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临床有效结果64例,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中临床有效结果51例,总有效率72.86%;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周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效果体会.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采取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常规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个月之后实行颅骨修补治疗方案.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效果突出,尽早实行治疗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患者预后恢复有一定推动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宋国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统计某院临床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购自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Ⅱ类6840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的细菌分析系统来进行细菌鉴定,并且使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对2017年某院临床各病区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2017年分离菌株前三位是大肠埃希菌(462株)、肺炎克雷伯菌(2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7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合理用药指导.
作者:张生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对血液病毒检测结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本血站检验科2017年6月 ~2017年12月收到的30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份血液样本都放置在5ml与7ml真空抗凝管内,5ml真空抗凝管内血液样本于24小时内进行血浆分离,随后进行酶免检测;7ml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在72小时内进行血浆分离,随后进行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果予以对比.结果 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为0.50%,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检测的0.03%,(P<0.05);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为0.10%、0.27%,两种检测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的对比,(P>0.05);核酸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阳性率为0%,明显低于酶联免疫检测的0.13%,(P<0.05).结论 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对血液病毒检测均存在自身优势,所以,临床可与具体情况结合,进行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促使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的提高.
作者:唐宏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通过网报数据分析我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制定相应防治对策.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2005年—2016年网报的结核病人进行统计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我区结核病疫情近6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溧水区结核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当地疫情.
作者:姚业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规范化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加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自身疾病的掌握情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巧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48例,采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观察术后肺结核转阴情况、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术前48例患者痰培养均为阳性,术后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均为95.8%(46/48).术后3、6个月,患者FEV1及MVV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PaCO2显著低于术前(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全肺切除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作者:李德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中利用中医中医贴敷疗法(三棱、莪术、冰片等选穴是左右天枢和神阙)与西药加斯清对照,患者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观察组,人数选取80,各40人.将两个对比组的治疗有效以及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做出比较.结果:在本次实践后,做出相应的数据处理,其中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为80%;在患者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人数较少,对照组不良反应几率高于观察组,对比高1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人疾病出现反复情况,对照组人数为5人,所以对照组疾病复发率较高.讨论:研究能够证明中药敷贴方式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效果良好,患者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快速恢复,不必遭受疾病困扰,患者对治疗较为满意,值得医学界深入研究.
作者:肖曼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长顺县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为风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8个年龄组共240人,每个对象抽取2-4ml静脉血分离血清,血清置于-20℃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测定血清中风疹的IgG抗体.结果 在240名调查对象中,风疹抗体阳性160人,阳性率为66.67%;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P﹤0.01),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不同免疫史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7,p﹥0.05).结论 长顺县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较低,存在年龄组差异,7岁以后抗体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必须加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把好后一道免疫质量关.
作者:黄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证据证明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他因素并不一致,如激素水平、饮食以及呼吸道疾病影响.本文以国际癌症研究所对人类致癌物的划分,对导致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尽行分析,特别是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翟旭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急性复杂性尿路结石梗阻应用多镜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5例急性复杂性尿路结石梗阻患者资料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36例;单一镜治疗)、联合组(39例;多镜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分析.结果 单一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7.78%,联合组结石清除率为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4,P<0.05),单一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1±2.8)d,长于联合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内(10.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5.结论 多镜联合用于急性复杂性尿路结石梗阻的治疗中,结石清除率高,平均住院时间短是临床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雒得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用宫外孕Ⅱ号方和桂枝茯苓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本科接诊的异位妊娠病患76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对76例入选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8例用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对照组38例用宫外孕Ⅰ号方.观察两组用药后腹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输卵管畅通率为89.47%、临床痊愈率为76.32%,明显比对照组的65.79%、57.89%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11.96±2.24)d、腹痛消失时间为(9.37±2.08)d、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为(9.62±1.75)d,均明显比对照组的(16.68±4.13)d、(12.64±3.07)d、(12.46±2.58)d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利用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对异位妊娠病患进行对症治疗,有助于提高其输卵管通畅率,促进腹痛等症状缓解.
作者:王珂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后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与实施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前的2016年12月相比较,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之后,我院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及无菌操作合格率从96.67%(58/60)上升到100%(60/6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作者:曹丽霞;李杰;蒋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对运动疗法应用在类风湿关节功能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将我院58例类风湿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我院风湿科患者.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比较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功能障碍评估为Ⅰ级的13例,Ⅲ级2例;常规组分别为4例、10例,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为(2.03±0.58)分,常规组为(4.46±1.22)分,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滔;沈洋;董海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本次试验课题主要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行胰岛素泵治疗,后者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水平能够通过胰岛素泵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安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50例患者为例,将其按照随机平行法分组,对照组(n=75)采用日常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检验,观察组(n=75)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达90.7%,较之对照组62.7% 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中质量控制的应用价值突出,能够提升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西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不同睑板腺按摩法联合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参组人员为22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 ~2018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自行对睑板腺按摩同时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利用专科护士进行睑板腺按摩并联合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无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仅2例出现眼角膜轻度上皮擦伤的情况,发生率为1.81%,p>0.05.结论:利用专业睑板腺按摩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同时联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的损伤较低,方式简便,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彩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按照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与参考组(n=35),观察组血液透析同时接受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以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钙(Ca)、血磷(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以及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P、FGF23以及PTH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
作者:何熙敏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