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膜切除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报告

张国伏;李佩玲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缺血/移植, 儿童
摘要:滑膜切除缝匠肌肌骨瓣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经过2年以上 随访, 结果优16例,占80%;良2例,占10%,优良率90%。该术式适宜于儿童Ⅱ期,Ⅲ、Ⅳ期早期患 者,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其关键在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降低关节内压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幸存者生活满意度有关问题的研究

    为探索中风幸存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中风后1年内不同病程阶段的幸存者以LSIA、LSIB、改良爱丁堡积分、FAI、SSRS、FACESII-CV、SDS及DIS、SAS、ULS、得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A及T SBIB)、补充综合问卷等工具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活动能力、社会心理功能及状况的研究。2 05例中风幸存者及其216例正常对照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中风幸存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明显低 于正常对照人群,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抑郁、对家庭适应性的不满等情况反应,其次为患者的肢体功能、社会家庭活动状况,患者的健康自信与康复欲望对其主观生活满意度有一定关系 。因此正确鉴别及处理抑郁等情绪反应、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配合正确的肢体康复治疗对全面提高中风幸存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及整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资晓宏;邓云龙;宋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教学中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教育临床教学中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教育

    1 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是在过去的检验诊断基础上结合了其它学科如免疫学、基因技术、电子学 等发展起来的检验诊断技术,它包揽了几乎所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新的实验技术,并对过去 一些项目应用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远远超出初单纯辅助诊断的范畴,在疾病的预防 、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药物的监测、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已应用的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实验诊断:尿液酶学检查(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半乳糖苷酶)、尿中微量蛋白(IgA.M .G、白蛋白、转铁蛋白、溶菌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α-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α2-微球蛋白)、血清型胶原(CL- Ⅳ)。肝脏功能的实验检查:血清酶学(ALK、r-GT、单胺氧化酶同工酶、α-L-岩藻糖苷糖 等)、总胆汁酸、胆红素各组分及前白蛋白、肝癌标志物(AFP及亚型、AFU和异常凝血酶原 ) 、Ⅲ型前胶原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心脏疾病的实验检查:血清酶学、(CKmm3和CKm b2)、心肌结构蛋白(肌钙蛋白T和I、肌红蛋白)。血脂的实验检查:ApoE、LP(a)、Apo CⅡ、ApoCⅢ。治疗药物监测(TDM):有关药物如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成瘾药物 、抗生素、洋地黄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进行TDM的适应症。厌氧菌感染及其检测。PCR的临 床应用及意义。TORCH检测与优生。细胞标记物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白血病细胞 的免疫学分型、肿瘤细胞的免疫学分型。

    作者:林云;林建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癌及癌前病变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 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 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 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 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 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 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谢国明;李海霞;谢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加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 效果。材料与方法:自1999年6月~2000年5月,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适形 放疗,联合顺铂、5-氟脲嘧啶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内灌注化疗。结果:自治疗之日起, 生存1年以上者10例,占31.3%,6~12个月(14例),占43.8%,5个月以下的8例,占25%, 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中晚期肝癌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灌注,能够提 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以往常规分割照射引起的毒副反应。充分显示出立体 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对中晚期肝癌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学源;张嫱;齐武;曲启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 CV 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 果PBMC HCV 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 结论 :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 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 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恩;谭德明;范学工;张铮;甘晓明;欧阳颗;谢玉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观察

    观察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 用机制。方法:将64例眼部碱烧伤患者按碱性物质及烧伤程度相同,年龄、就诊时间相近配 成对子,共32对,并将每对中的两名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维生素 C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维生素C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维生素A和维生素B2 ,结膜囊内滴抗菌素眼液,以视力的恢复情况为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视力恢复达0. 5以上者,治疗组占78.1%,对照组46.9%。经t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眼部碱烧伤中用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只要适当掌握地塞米松的应用 时机,使用地塞米松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匡大立;尹忠贵;汪芳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脏介入手术心理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60例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每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其中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害怕术中疼痛和危险、术后留有后遗症 、担 心经济问题等为患者主要心理问题。该文针对这些主要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绍辉;张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 并作为鼻咽癌诊断与分期检测的指标。方法:对88例鼻咽癌患者和60例鼻咽颈部良性病变及 73例正常人进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定量测定。结果:鼻咽癌患者与鼻咽颈部良性病变 、正常人比较和鼻咽癌临床各期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血 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鼻咽癌的发现诊断和临床分期简便可靠的检测指标。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顾忆华;罗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试述如何提高病案首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病案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疾病分类、 医疗法律和医疗保险等工作,这要求病案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恰当、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 ,而病案首页基本浓缩和体现了病案内容的重要信息,它直接反映出一所医院的医疗和病案 管理质量,虽然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全国统一的病案首页已使用多年,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 我们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现将抽查的300份病案首页进行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1 首页要更适应微机输入及增加信息的管理  1990年卫生部要求各类医院使用统一的病案首页后,各地和各类医院都采用了规范化的病案 首页和实行对病案首页微机管理,加强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提高病案书写质量,促进了医疗 统计信息和数据报表的及时和准确。但我们认为在以下几点仍值得改进:目前虽有统一的首 页,但无统一的病案管理软件,难以发挥计算机的大优势,故应加强对优秀病案管理软件 的开发和推广;首页应更进一步适应计算机的输入,目前首页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由病人或其 家属 填写的,错填、漏填的内容较多,院内感染填写名称不统一等都对计算机输入有影响;目前 还不能利用微机做项目资料的检索;一般输入员只能简单输入数据,不能及时增减和修改新 提出的一些管理所需数据;要根据本院实际增改软件内容必须请软件编程者破密码后才进行 ,软件一旦取得专利就变为商品,许多方面影响了信息管理速度,致使统计效率低,软件不 能与病案管理同步;许多医院没有计算机联网,医生对微机管理方式很陌生,利用率很低。

    作者:彭艳;袁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例手足搐搦症诊治体会21例手足搐搦症诊治体会

    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游离钙降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惊厥或手足搐搦, 因多见于婴儿故又名婴儿低钙惊厥,现将临床诊治的21例手足搐搦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均为2个月~1岁,发病季节3~5月份。家族史:患儿母亲在妊娠 期均有抽筋史,尤以妊娠后3个月明显。4例有睡眠不妥,易惊哭、出汗及神经兴奋现象。21例均表现为惊厥,意识丧失,双目凝视 ,双手握拳,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抽搐短时间为1min,长时间达30min。且惊后神 志如常,无发热。每天发作次数少为2~3次,多为20余次。2例出现喉痉挛。临床体征 :15例前血囟扩大,5例出牙延迟,1例头颅畸形。实验检查:血钙在1.7~2.1mmol/L,血磷在0.7~0.9mmol/L,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在17~23u,均增高。X线腕骨片:大多表现骨骺线增宽,干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10%葡萄糖酸钙10~20ml,1~3次/d,缓慢静注,口服维生素D。平均病程为1周,均痊愈出院。2 讨论临床上手足搐搦症有时经常与婴儿痉挛相混淆,故应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注意鉴别。本文所总结的21例病例就有9例曾诊断为婴 儿痉挛症后经过临床实验室、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更正诊断。本文21例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根据北方冬季户外活动少,每年日照时间 短的特点,应在预防佝偻病上着手,自新生儿期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或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u,也可以同时给予钙剂,每日不超过5g。入夏多接触日光后可暂停口服鱼肝油,但仍要 间断给予直至2~3岁为止。

    作者:修建华;丛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脊髓中P物质、c-fos的表达

    研究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脊髓中感受疼痛有关的P物质、c-fos的关系。方法:作大鼠椎 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外放置脂肪片、聚己内酯/聚乳酸膜(PCL/PLA),并作空白对照,术 后1,3,6,12周处死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粘连。分别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脊 髓中P物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fos的表达,计算 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PCL/PLA膜、脂肪片可以不同程度 地减轻硬膜外瘢痕粘连,使脊髓中P物质、c-fos表达减少,瘢痕粘连与P物质、c-fos表达呈 正相关。结论:在硬膜外瘢痕粘连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瘢痕粘连的加重,P物质、c-fos的 表达也相应增多。

    作者:张仲文;肖光;朱东;闫敬军;徐莘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C-PTH变化与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羧基端甲状旁腺素(C-PTH) 的变化及与钙磷代谢、高血压和贫血的关系。方法:44例CRF患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PTH,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钙(Ca2+)、血清磷(P3-),血红蛋白 (H b),并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CRF组血清C-PTH、BUN、Scr、P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2+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C-PTH与BUN、Scr(P<0.05)和MAP、P3-(P<0.05)呈正 相关,与Ca2+ 、Hb无明显相关(P>0.01)。结论:CR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 T)、钙磷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磷和高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充钙剂和1. 25(OH)2D3以及甲状旁腺切除部分自体移植术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SHPT。

    作者:成小苗;周巧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叶萩碱、黄芪联合治疗肾性贫血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外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致肾性贫血的 患 者,按血肌酐水平1∶1配对,分实验组加用黄芪、一叶(艹)/(秋)碱。2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明 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一叶艹秋)碱、黄芪联合应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和红 细胞膜功能,对肾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鸿泰;耿迎春;李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大教学力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湘雅医院积极推进改革,以创建“全国百佳 医 院”为契机,全面提高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教学方面,在领导重视、全院教职员 工的共同努力下,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效果显著临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又是医德医风的 传播者和建设者,因此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我院充分发 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各学科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三部分组成的教师结构 。 近三年我们先后邀请学校医学教育研究所的老师及我院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 授作医学教育专题及教学方法讲座。结 合学校授课比赛活动,我院组织教师进行院级授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在了 解了一些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的基础 上,也强化了教学意识,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授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还十分重视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从高要求自己,从严要求学生。 通过教学,系统地深入学习本专业和相 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青年人的成长也大有好处。以往只重操作技术,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 得到纠正,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小年;赵雪华;杨连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健身锻炼对延缓老年男子心血管衰老的影响

    为探讨老年人抗心血管功能衰退与打门球运动的关系,采用光电变换 器与心电图机配合记录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各20例)60~75岁的老人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图 。结 果:坚持一年以上锻炼的老人与不坚持锻炼的老人的脉搏波形有明显的差别,老年人坚持柔 和的锻炼可以延缓心血管衰老。

    作者:熊政纲;谢定;吴承德;欧阳俊;阳奇志;余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喉内翻性乳头状瘤的1例报告喉内翻性乳头状瘤的1例报告

    喉部乳头状瘤以外翻性乳头状瘤多见,而内翻性极为罕见,查阅近20 年国内外有关文献,未见有1例报道,湘雅医院建院80余年也仅收治此1例,且此例病人病程 长达6年之久后发生了恶变。经过手术、激光、再手术治疗后,至今仍健在,发声功能良好 。故将该病例报道以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4岁,因声嘶2年而于1994年11月第1次入院。患者自1992年起出现声嘶,咯少 量 白色痰,无痰中带血。1993年下半年起有轻度咽痛,吞咽时无加重,以左侧明显,声嘶加 重无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无效。入院体查:左环杓关节活动欠佳,左侧声门下可见一1.5cm × 1.2cm×1cm大小,灰红色,水肿样表面光滑的肿物。右侧声带光滑,活动好,无新生物。双 侧梨状窝正常。双颌下均有一黄豆大小,可活动,光滑、无压痛的淋巴结,颈深及会厌前间 隙未扪及淋巴结。新生物活检报告:左声门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在全麻下行喉裂开手术。术 中 所见:左声带下游离缘到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有一灰红色,表面光滑的新生物,向前累及前联 合。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左声门下内翻性乳头状瘤,故行肿物摘除,创面用电凝处理。 术后3个月,11个月分别因局部复发而行激光治疗。激光术后每隔3~6个月复查1次。病人自 觉症状一直良好。术后4年,病人再次

    作者:叶晓英;石磊;赖金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gp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相互关系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gp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相互关系

    探讨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与突变p53蛋白、EGFR是否存在相 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突 变p53蛋白、EGFR表达情况。结果:Pgp、突变p53蛋白、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 .9%和66.4%,三者的过表达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术后的复发有关;相关性研究显 示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Pgp、突变p53蛋白 和EGFR过表达不仅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提示原 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的表达可能与其他肿瘤一样,受到p53和EGFR等的调控。

    作者: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张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双链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关系的探讨

    为了进一步了解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 系。该文通过352例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与424例抗dsDNA抗体阴 性的SLE病人相比较,结果发现,抗dsDNA抗体阳性组比抗dsDNA抗体阴性组C3、C4降低 明显(P<0.01)。另外抗dsDNA抗体阳性者,WHOⅢ、Ⅳ型 多见(P<0.05),WHOⅢ、Ⅳ型是通常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抗dsDNA抗体阳 性的病人LN的发生多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病人(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的病人中 抗dsDNA抗体水平高者比抗体dsDNA抗体水平低者更易患LN,提示抗dsDNA抗体阳性 是LN活动的很可靠的指标,抗dsDNA抗体阳性者,多有肾损害,特别是其滴定度高者,常有L N。

    作者:洪明玉;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53蛋白核蓄积与膀胱癌恶性进展

    探讨不同病理分期膀胱癌p53蛋白核蓄积与肿瘤恶性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 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获随访结果的膀胱癌患者的p53表达,经多变量相关分析,Logistic回 归分析和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p53蛋白核反应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 正相关(P=0.00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局限于膀胱内(P1,P2 和P3a),p53蛋白阳性染色其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结论:p53蛋白核蓄积表示肿瘤呈恶性进展,病人预后较差。

    作者:周兴;刘春晓;梅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60岁以上老 年阑尾炎104例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手术 在48h以内7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48h以上32例患者术后有2例切口感染,104例患者中 伴有心血管疾患和肺部感染者13例,死亡率为0%。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穿孔率高,应力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冯铎;陶霖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