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李杰;田文

关键词:肺癌,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4.39±0.98 g/L)明显高于对照组(2.74±0.48 g/L),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可溶性CD14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主要是由于感染所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临床常见但也是非常棘手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脓毒症患病率有所升高,而且更容易诱发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高病死率[1].有报道称血清可溶性 CD14(sCD14)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关[2],由此推导出,老年脓毒症患者初期免疫炎症病理过程中有 sCD14 参与其中.本研究分别从 sCD14 合成及特点﹑sCD14 表达影响因素以及老年脓毒症患者中 sCD14 的变化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作者:卢丽珊;卢新兆;郑艳斌;黄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层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其中A组先切断肺静脉,B组先切断肺动脉,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和无瘤生存时间,同时进行影响术后生存的单/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105.8±21.9 ml)明显少于A组(158.3±22.6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其他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局部复发率(6.7%)和远处转移率(17.8%)与B组(4.4%,1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无瘤生存时间为(29.5±2.3个月)与B组(28.3±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年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TNM分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不同处理顺序不影响临床疗效,临床操作中需以手术安全有效为前提,不拘泥于术前拟定血管处理方案.

    作者:白和平;贺江;杨三虎;杨锋;张珍;梁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导管溶栓与周围静脉溶栓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行溶栓治疗的1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腔内导管溶栓治疗患者53例,经周围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调查、分组比较,比较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患肢溶栓率、消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深静脉通畅率、髂静脉闭塞率、美国CEAP分级(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以及生活质量(SF-36问卷调查).结果 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患者患肢溶栓率(72.10±8.51%)、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70.12±6.31%)、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77.35±8.11%)明显高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63.25±8.67%、62.35±6.24%和62.1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1年随访,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65.46%)明显高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48.28%);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9.09%)、髂静脉闭塞率26.64%)和CEAP分级(1.62±0.35级)明显低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35.27%,55.10%,2.31±0.45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得分)均提高,且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经周围静脉溶栓,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光;金志宏;高占峰;刘波;谢晓亮;周崇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到2015年2月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手术.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免疫指标CD3+和CD4+;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 d内出现的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CD3+与CD4+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CD3+与CD4+值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IL-6与TNF-α 值均明显高于术前,但治疗组IL-6与TNF-α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微创性与安全性,且免疫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对比较轻,能促进机体的康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立群;李宁红;吴炜嘉;骆衍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阿糖胞苷MA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的效果及预后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67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A组和IA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MA组总有效率58.3%显著高于IA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骨髓抑制(Ⅲ级+Ⅳ级)的持续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3.76±4.21)个月显著长于I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96±3.71)个月.MA组1年生存率为61.3%,显著高于IA组为38.1%(P<0.05).结论 对于老年AML患者,MA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优于IA组,且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MA诱导化疗方案具有显著改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的优势.

    作者:晋红丽;张艳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4.39±0.98 g/L)明显高于对照组(2.74±0.48 g/L),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李杰;田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OS﹑CSF和IL-5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EOS)、集落刺激因子(CSF)、白介素(IL)-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OS、CSF和IL-5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经丙酸氟替卡松和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EOS、CSF和IL-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EOS、CSF和IL-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OS、CSF和IL-5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能显著降低其血清EOS、CSF和IL-5水平,且CSF和IL-5水平的变化与EOS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治的38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8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等反映右心腔径线、右心室收缩功能、右心室整体功能、右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评估超声心动图的临床运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右心房面积、右心室面积、胸骨旁长轴切面(PLAX RVOT)近端内径、右心室流出道(PSAX RVOT)近端内径、主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AV)、剑突下切面舒张末期测量右心室侧壁厚度(RVWT)、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RV-MPI)、右房室瓣舒张早期E波峰值(TVE)、右房室瓣舒张晚期A波峰值(TVA)、TVE/DTIe(E/e)、下腔静脉(IVC)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肺动脉瓣口频谱多普勒血流加速时间(PAAC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侧壁基底段纵向应变(RV-strain)、TEV/TVA(E/A)和下腔静脉深吸气塌陷指数(CI)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右心功能变化情况,患者心动图表现为右心舒张和收缩功能降低,右心腔扩大,可以定量评估右心结构和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柏;徐韦;徐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DPP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SAA和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及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IL)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沙格列汀组(100 mg,qd)、维格列汀组(100 mg,qd)和西格列汀组(100 mg,qd),每组6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血清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SAA、IL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组患者血清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CRP、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SAA和IL-2/6/10/18水平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可能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的血糖、血脂、瘦素水平,缓解胰岛素抵抗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发挥糖尿病的改善作用.

    作者:闫赋琴;徐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 随机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住院或门诊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共132例,其中耐药继发性肺结核70例,非耐药继发性肺结核62例,并收集165例健康体检人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对象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耐药继发性肺结核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表达水平为(17.3±1.92)%,非耐药继发性肺结核组为(12.7±2.06)%,健康人群组为(5.96±2.85)%,三组表达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这可能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玉娥;魏荣兴;刘苑欢;刘爱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HLA-G﹑Ets-1和MMP-9的表达异常与胎儿停育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G(HLA-G)、E26转录因子-1(Es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胎儿停育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胎儿停育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行人工流产的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方法检测两组中HLA-G和Ets-1在mRNA的表达变化,对比两组中的差异.采用SP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检测MMP-9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阳性者为32例,占76.19%.对照组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100%.实验组中HLA-G mRNA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检测出Est-1 mRNA和MMP-9的表达,实验组中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绒毛组织中HLA-G的不表达以及Ets-l和MMP-9的高表达可能会导致胚胎停育的发生.

    作者:张彦;李桂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丁螺环酮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60例抑郁症合并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S软件产生序列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服用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螺环酮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抑郁症状,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调查性功能情况,Olson婚姻质量问卷调查婚姻质量,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调查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情况、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螺环酮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也能够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提高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任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腹膜透患者肾脏功能、钙磷代谢、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期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者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0.8 g/(kg·d)],观察组患者接受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肾脏功能、血清钙磷水平、ADA活性的变化,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磷水平及AD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于长期进行腹膜透析得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营养状态,同时降低患者的ADA活性,在临床治疗长期腹膜透析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富华;张楠;陈琪婕;施凌云;何华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液灌流辅助治疗急性苯化合物中毒并灼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辅助治疗急性苯化合物中毒并灼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苯化合物中毒并灼伤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血液灌流组(n=25),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血液灌流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愈、好转、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灌流组患者的治愈率92.0%(23/25)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0.0%(20/25)(P<0.05),死亡率4.0%(1/25)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2.0%(3/25)(P<0.05),但两组患者的好转率4.0%(1/25)、8.0%(2/25)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0%(3/25)、8.0%(2/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血液灌流辅助治疗急性中毒苯化合物中毒并灼伤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无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0%(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碱剩余明显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血气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蔡珍华;郭岚岚;刘开渊;郑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对比观察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外弓支抗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MBT),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作为支抗,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外弓.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矫治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齿等多方面指标水平[(包括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上/下唇突度、颏前点及上下唇突点切线与眼耳平面夹角(Z角)及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Apg-U1)、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矫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口外弓比较,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加强支抗进行矫治,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建立更为良好的咬合关系,颜面部外侧貌更符合美学标准,且能够有效缩短矫治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及负担,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梅生;陈学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免疫治疗方案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生物免疫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将84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2),两组均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照组术后行CMF[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氟尿嘧啶(5-FU)]化疗方案辅助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DC-CIK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59.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h17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Th17/Treg、CD4+CD+25 Treg细胞的比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1,6(IL-1,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及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生物免疫疗法能有效改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闫军;李亮;陈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胃穿孔者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9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行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41例)或开腹修补术(开腹手术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 h、24 h、48 h、72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 h、72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6例,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5例(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修补术比较,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手术情况较好,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更理想,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

    作者:黄树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低等级囊胚与不同质量分裂胚冻融后妊娠结局的比较

    目的 比较冻胚移植周期低等级囊胚与不同质量分裂胚冻融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探讨不同时期和质量的胚胎的发育潜能,为临床冻融周期移植胚胎的选择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冻胚移植周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同一新鲜周期中既有第三天冷冻分裂胚又在第五天仅有低等级囊胚冷冻者纳入研究.其中冷冻的分裂胚按照形态学评分标准分为顶级冷冻分裂胚和次级冷冻分裂胚.患者自愿选择分裂胚或第5天囊胚解冻,移植2枚胚胎.移植胚胎均为低等级囊胚者243周期,移植胚胎均为顶级分裂胚者156周期,移植胚胎均为次级分裂胚者114周期.比较三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和多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顶级分裂胚与低等级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相似(64.20%vs.64.74%,44.03%vs.46.79%),显著高于次级分裂胚(49.12%,35.48%);顶级分裂胚的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低等级囊胚和次级分裂胚(3.96%vs.8.33%,7.14%);多胎率方面,顶级分裂胚高(44.55%),其次为低等级囊胚(37.18%)和次级分裂胚(32.46%),但流产率和多胎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冻胚移植周期中,顶级分裂胚与低等级囊胚相比,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次级分裂胚的临床结局较差.当患者冷冻的囊胚只有低等级,而同时有分裂胚冷冻时,首选顶级分裂胚进行解冻和移植,其次为囊胚,后为次级分裂胚.

    作者:招霞;王珊珊;许梦婷;张宁媛;孙海翔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