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丽娜
目的:探索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同时构建适于手术室的指标,使其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让手术室护理更加标准、量化.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护理文献,对入选的文选进行客观的评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函询问卷的编制,通过1轮内部函询以及2轮专家函询去修正和确定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结果:终构建了一套15项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体系.协调系数为0.206到0.298,专家权威系数为0.87和0.84,数据表明结果可靠.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手术室的应用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它是一套实用的、专科的、可靠的体系,可以在手术室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振花;彭瑞芹;周家琳;张蕾;李晓静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术后护理对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 ~2018年6月间在我院88例行造瘘手术的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内瘘成熟时间为6~10周,平均时间为(7.36±0.97)周,没有患者发生内瘘成熟不良的情况.成熟期间1例患者发生内瘘血肿,1例患者出现皮肤感染,1例患者出现内瘘血栓,经对症治疗后均在短期内好转,对内瘘无影响.结论:术后护理对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良好,能缩短内瘘成熟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学碧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阐述心血管病人护理工作中实施医护-体化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我科收治病患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与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2+0.45)d和(92.54土1.02)分相比于对照组的(7.84土0.65)d和(81.24土1.24)分,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好,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25+18.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56+15.31)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工作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明凤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其中较低的R波振幅、较高的ST段抬高都是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理由,在临床上极易漏诊和误诊,常伴有胸痛、心前区部分不适、心悸、胸闷等症状.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常以J点(在QRS复合体与ST段交界处)、ST段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型抬高为特征.在急诊室常有12%的胸痛患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这便常常成为医生的挑战[1].本文报道了急诊患者疑似心肌梗死但实际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1例,便于使得临床医生对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有更深刻的了解.
作者:王誉旋;杨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围术期予以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根据其实际特点加用针对性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86.67%)高于对照组(57.78%),数据对比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围术期可获得更优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刘燕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4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后TC、TG与LDL-C水平显著下降,且HDL-C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在脑动脉硬化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控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其摒弃,故值得应用.
作者:董晓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因患血液病需行化疗的患者4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观察化疗期间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变化.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CL-90各因子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护理模式显著改善血液病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化疗依从性.
作者:包尚懿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老年股骨颈骨折很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临床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是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孙彩霞;李洪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以及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 ~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护理配合)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之相仿(P>0.05),其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4.29%>74.29%)相对更高(P<0.05),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6%<11.43%)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06±1.95)分<(47.28±3.35)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6.18±2.14)分<(49.62±3.59)分]相对更低(P<0.05),而住院时间[(5.14±0.69)d<(7.85±1.33)d]相对更短(P<0.05).结论:加强手术护理配合,对于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栓塞的概念、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治疗的适应症、硬化剂及组织胶的适应症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治疗术后进食节点不同观点进行综述.我国有关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治疗术后进食节点目前处于实践及探索阶段,仍无统一观点.借鉴国内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治疗术后的进食节点,以避免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治疗术后因进食不当引起再出血的机率.
作者:王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西药对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2月,以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干预组添加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干预组改善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西药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组与硝苯地平组,每组患者37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非本地平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硝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情况均优于硝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与硝苯地平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徐晶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两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总体生存质量评分相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显著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雅琼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精神病患者4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与评估并给予医护结合的团体治疗干预.结果:团体治疗干预之后患者在疾病认知、悲观情绪、生活质量、配合治疗等方面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团体治疗干预后患者的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存有悲观和孤独、抑郁等情绪,通过采取团体治疗干预后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可为病人的治疗和稳定性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许锦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显示胰腺回声增强的人群与其空腹血糖值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在2018年1月至8月来我院的体检者中,随机采取486例超声检查显示其胰腺回声增强者,实验室收集其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值,并采取200例超声检查其胰腺回声正常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值与血脂值的差别及其与胰腺回声增强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回声增强者,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较强及极强,其中胰腺回声增强者男63例、女71例;胰腺回声较强者男97例、女100例;胰腺回声极强者男93例、女62例;胰腺回声正常者男100例、女100例.通过比对,胰腺回声增强及其增强程度与血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部分患者在空腹血糖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前,应用超声检查对其胰腺回声进行评估,为其血糖值的升高与否提供了一种间接的影像学依据,使患者能够提前预估,通过自身调节防范疾病出现.
作者:廉乐;刘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安全吸痰护理操作要点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住ICU机械通气患者共100例参与研究,根据吸痰操作时间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共4组.对于A组患者,在听诊肺部出现痰鸣音时即可执行吸痰操作;对于B组患者,在听到呼吸机压力报警声时即可执行吸痰操作;对于C组患者,在发现患者咳嗽时执行吸痰操作;对于D组患者,在护理人员主观认为时执行吸痰操作.其他安全吸痰护理措施相同.对四组患者的通气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结果:在对四组患者吸痰操作5min后,A组患者的通气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组患者.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在不同实际执行吸痰操作会对患者的通气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在肺部听诊痰鸣音时,即可对患者执行吸痰操作,可获得佳通气效果.
作者:田晓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产前瑜伽训练对改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17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88例)和训练组(87例).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产前护理,训练组产妇予以产前瑜伽训练,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产程的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训练组产妇选择阴道自然分娩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参照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产妇百分比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自然分娩方式中,训练组长度的分娩产程时间除第三产程外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在分娩之前进瑜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其自然分娩的比例,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凤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诱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集中多发于<10岁儿童,<3岁儿童占同期发病率高.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居多,患儿有口痛、厌食以及低热、手足口腔溃疡等表现,大部分患儿均可在1周自愈,少部分患儿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心肌炎以及脑膜炎等疾病.手足口病是现今各个国家和地区常见流行病、由肠道病毒导致、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是儿童常见疾病.为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了解手足口病新研究进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石水芳;李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将在此期间中心收治的44例感冒后咳嗽患者视为对照组,将同一时期中心收治的44例感冒后咳嗽患者视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止嗽散加减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在对于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国荣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沟通技巧和解决措施.方法 对2018年7月至10月入院的60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患儿分为观察组和比较组,在观察组当中采用多累沟通技巧进行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而比较组则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沟通,通过比较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患者康复质量以及投诉率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指数为97%、患者康复效果为96%,投诉率为1%,而比较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63%、患者的康复效果为70%,投诉率为12%,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儿科的护理当中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熊淑珍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