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民;金上博;闫耀生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的日渐庞大,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彰显其重要地位。β细胞功能受到许多因素诸如糖毒性、脂毒性、自身免疫等影响。它的正确评估需要量化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要精确、可靠地评估β细胞功能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需要不断改进各项指标以期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基于此,本文对胰岛β细胞功能主要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顾素萍;郑金珏;范梦迪(综述);郑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检测,探讨三者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5月至12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分为糖尿病(DM)组[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30 mg/g]56例,糖尿病肾病(DN)组(UAlb/UCR≥30 mg/g)76例;正常对照(健康体检者)36例。检测尿Podocalyxi(UPCX)、Nephrin(UNephrin)、MCP-1(UMCP-1)、白蛋白(UAlb)及尿肌酐(UCR)。比较各组UPCX/UCR、UNephrin/UCR、UMCP-1/UCR的差异及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UAlb/UCR的相关性,计算糖尿病患者UMCP-1/UCR、UNephrin/UCR、UPCX/UCR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与UAlb/UCR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N组UAlb/UCR、UPCX/UCR和UMCP-1/UCR水平(90.39±59.35;72.11±58.88;104.82±82.77)比DM组(17.50±9.49;37.37±22.83;47.19±29.98)和健康对照组(8.93±3.81;9.59±2.28;9.98±3.63)明显升高( P <0.05);DM组UPCX/UCR、UMCP-1/UC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5);UNephrin/UCR水平在DN组(83.60±61.61)较DM组(38.74±35.27)明显升高( P <0.05)。2型糖尿病患者UPCX/UCR、UMCP-1/UCR和UNephrin/UCR水平与UAlb/UCR呈正相关( r =0.619,0.568,0.535, P <0.05);UPCX/UCR水平与UMCP-1/UCR和UNephrin/UCR呈正相关( r =0.799,0.718, P<0.05),UNephrin/UCR水平与UMCP-1/UCR水平呈正相关( r =0.635, P <0.05);UMCP-1/UCR,UNephrin/UCR与UPCX/UCR的阳性率较UAlb/UCR显著升高(χ2=9.818,6.673,5.395, P <0.05)。结论尿PCX、Nephrin和MCP-1单独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较尿微量白蛋白更能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
作者:钱晓玲;闫彩凤;张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5月入住本科。患者无明显多汗手抖、多食、怕热、腹泻等症状,体重下降约3 kg,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病史和手术外伤史。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108次/min,神清,精神可,查体合作,皮肤潮湿,双侧甲状腺不大,可及数枚结节,右侧明显,无压痛,未及血管杂音,突眼(-),手颤(-),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欠齐,可及早搏。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NS(-)。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正常,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2.42 ng/ml (0.28-1.59),甲状腺素( TT4)19.37μg/dl (4.87-11.72),促甲状腺激素( TSH )0.002μIU/ml(0.35-4.9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7.43 pg/ml(1.45-3.48),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2.87 ng/dl(0.7-1.4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99.2 kU/L(0-115),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800 kUL/(0-34)。甲状腺B超示:⑴双侧甲状腺不均质改变(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⑵右甲状腺实质不均质占位(K可能),左甲状腺多发结节伴钙化;⑶双侧颈部未见明显占位。甲状腺细胞学穿刺:涂片见大量腺上皮细胞,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细胞胞核有异型,恶性可能性大。考虑诊断:右侧甲状腺恶性肿瘤,建议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患者到上海肿瘤医院就诊,医生要求甲状腺功能正常才可手术治疗,返回本科住院治疗。给予甲巯咪唑片(赛治)20mg 治疗,逐步减量到10 mg,甲状腺功能正常,达到手术要求。2010年6月17日早餐后突然出现心慌、大汗淋漓症状,检测血糖2.3 mmol/L,于糖水补充后好转。之后连续3d出现空腹或餐后低血糖,时间不定,进食或静脉点滴葡萄糖后好转。患者在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同时监测静脉血糖、胰岛素、C肽。血糖均<2.8 mmol/L,低只有1.2 mmol/L,胰岛素值均>300μIU/ml, C 肽值均>2.8 nmol/L,IAA:阳性。胰腺增强CT未见异常。考虑诊断:⑴右侧甲状腺恶性肿瘤;⑵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立即停用甲巯咪唑治疗,给予泼尼松片5 mg,连用10 d后,患者血糖稳定,无低血糖症状发生。患者到上海肿瘤医院成功地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内随访甲状腺功能正常,血糖正常,IAA抗体阴性。
作者:孙俊英;徐雪根;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⑴文章中不能写出患者姓名,可采用“患者”、“例1”等非特定代词。某些特定领域(如放射医学)的特定情况,可按国际惯例用专指性符号代表某一特定病例。⑵病案号、门诊号、标本号、尸检号以及涉及具体患者的各种医院编号在文章刊出时一律删除。⑶“°”是平面角“度”的符号,不能用以表示病变的程度。例如:Ⅲ度烧伤,不能写成“Ⅲ°烧伤”。⑷用“0”表示手术缝线的号数,可写成“3.0”、“4.0”,或“3-0”、“4-0”,不宜写成“000”、“0000”或“3个0”、“4个0”。⑸正文内应尽量少用括号。例如:显效(80%)、有效(10%)、无效(10%),好写成:显效占80%,有效占10%,无效占10%。另:“……结果见表×”。此“见表×”在句中起叙述文的直接补语的作用,不宜加括号;反之,如仅起注明作用,则加括号。⑹正文内列出“(图×)”、“(表×)”时,若图、表仅反映一句文字的内容,“(图×)”、“(表×)”应放在句号之前;如图、表反映一段或一句以上文字的内容时,“(图×)”、“(表×)”应放在句号之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果。方法选择15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观察组(79例)以及单纯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79例),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相关指标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I-D指标以及麻醉药物用量均降低明显( P <0.05, P <0.01);产妇RAAS系统指标组内比较,两组T1时间段的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T-Ⅱ)和醛固酮( ALD)浓度均低于T0、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就波动幅度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其麻醉显效时间短,麻醉药物用量少,且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张君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 )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的2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23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作非随机比较,所有患者均予以E-CHOP方案化疗6~8周期,移植组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结果移植组近期疗效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移植组5年总生存率(OS)(58%)高于常规化疗组(32%),移植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45%)亦高于常规化疗组(21%),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严重毒副反应比较中,仅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00%)高于常规化疗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常规化疗,可作为PTCL一线治疗。
作者:姚远;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贺军侨;黄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如何写好中文摘要,下面按照中文摘要的四要素简述之。1.“目的”段:应言简意赅地阐明本文主题。采用与文章主题(文题)相呼应的一句话来表述就可以了。2.“方法”段:该段内容主要反映本文研究所采用的重要的基本素材、研究手段与方法,所以要有本文中与此相关的主要数据。比如:总的样本数,按照什么进行分组(如果是随机分组,一定要介绍清楚采用什么随机方法)及各组的样本数(各组之间有没有可比性及其相关资料、统计学结果不必在此介绍);采用什么分析(或检测)方法,主要评价指标是什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据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性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 DCM)是指特发于糖尿病患者,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脏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终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1]。糖尿病性心肌病变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糖脂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炎症、氧化应激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心肌病存在心肌细胞凋亡[3-5],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 MAPK)通路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6]。阻断MAPK通路或将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新趋势。
作者:李娜;朱秋霄;袁玲玲(综述);张力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单胎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332例有引产指征孕妇行双球囊导管引产,观察其放置双球囊导管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12 h后取出球囊,再次行宫颈评分,然后行人工破膜和(或)催产素引产,比较不同宫颈成熟程度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析新生儿脐带动脉血pH情况。结果所有引产指征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提高(2.5±0.7)分( P <0.05),双球囊放置至分娩时间(19.07±4.31)h,剖宫产率为24.1%(80/332);新生儿脐动脉血pH 7.3±0.1。结论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单胎孕妇引产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且能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朱景萍;刘莉;钟少平;周晓宇;葛嘉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 N,60 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 N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口服或阴道放置或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A、B、C、D 4组,每组30例。术前禁食6 h。 A组患者于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B组患者术前2 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C组患者术前2 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患者术前无特殊处理。4组妇女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观察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以及术前的阴道出血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等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A、B、C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的腹痛、腹泻、术前的阴道出血量等不良反应低于A组( 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口服、阴道及直肠给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宫颈软化率高,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直肠给药的不良反应少,术前无明出血等方面优于口服及阴道给药,值得推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趾肱指数( 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趾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TBI≤0.7为切割点分成低TBI组与正常TBI组,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及代谢参数。结果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TBI≤0.7的32例,占总例数13.4%。低TBI组与正常TBI组比较,其年龄更高,舒张压更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合并率增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是T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低TBI患者有更高的心脑血管患病率;高龄、舒张压低是T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翼;孙志纯;牟仑盼;卓雅芬;何伟民;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 )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 n =26)及B组(氨氯地平组, n =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 qd)或氨氯地平(5 mg 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 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μg/min vs 49.2(29.7~96.8)μg/min,(112.6±6.4)mmHg vs (135.3±7.6)mmHg,(71.4±10.7)mmHg vs (80.3±11.6)mmHg, P <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 (2.17±0.09), P <0.05]。 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 vs (134.8±9.2)mmHg, P <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 vs (2.14±0.09), P <0.05],但其干预后 SBP 的下降幅度(△SBP )及 ADC 的上升幅度(△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 P =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 vs 41.7%,χ2=4.27, P =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总体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
作者:陈小燕;陈燕珊;李新春;肖文霞;赵康艳;俞家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生化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出的脂肪肝430例,对53例酒精性脂肪肝和37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血常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异常率及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甘油三酯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对于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及血小板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曹男;林连捷;郑长青;林艳;王东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和氟西汀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组、糖尿病大鼠氟西汀组,高糖高脂饲养加腹腔少量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各组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随机强迫游泳、寒冷、旋转、限制、拥挤等实验性应激,实验第4、8周分别采血测定血清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应激后血糖[(16.7±3.5)mmol/L vs (5.1±1.1)mmol/L, t =13.9, P <0.01]、胰高糖素[(158.5±50.2)ng/L vs (120.8±38.7)ng/L, t =2.5, P <0.05]、肾上腺素[(203.8±48.6)pg/ml vs (158.7±42.6)pg/ml, t =2.9, P <0.01]、皮质醇水平[(21.3±4.8)ng/ml vs (18.2±3.8)ng/ml, t =2.1, P <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10.9±2.6 vs 3.3±0.8, t =12.3, P <0.01)明显升高,胰岛素治疗后血糖[(9.7±2.1)mmol/L vs (16.7±3.5)mmol/L, t =7.0, P <0.01]明显改善,氟西汀治疗后肾上腺素[(158.8±37.5)pg/ml vs (203.8±48.6)pg/ml, t =3.0, P <0.01]、皮质醇[(15.7±4.2)ng/ml vs (21.3±4.8)ng/ml, t =3.5, P <0.01]明显改善。结论实验性应激导致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内分泌激素升高,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能改善应激后血糖变化,氟西汀能改善应激后内分泌激素的升高。
作者:鞠海兵;王力;舒子正;宋洁;陈志娟;李丽凤;阮兆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62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清创、换药处理,观察组则在清创后采取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清洁情况、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进入红期所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治疗1周时的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创面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疗效优于传统的常规换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牟莉;宁易平;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牙周炎作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糖尿病患者的重视。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达到80%以上,其中10%~15%的成年人患重度牙周炎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增加近3倍[2]。血糖控制较差是牙周炎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第三次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种族、教育程度、性别和吸烟等影响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9%的成人其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OR 2.90;95% CI:1.40~6.03)[3]。不仅糖尿病是患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牙周炎对血糖控制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因素。支持这个观点的第一项研究是1996年Taylor等[4]的印度希拉河社区个体研究,在至少2年的随访中,重度牙周炎导致较差的血糖控制。
作者:张任飞;郭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7例于术后2~6个月出现尿线变细,排尿不.,经尿道扩张3~6个月后排尿通.。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刚;李彦龙;史东民;史沛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老年人鼻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术+明胶海绵微填塞治疗的58例老年人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鼻内镜下一次止血治疗成功53例,二次止血成功3例;二次治疗失败2例均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二次手术矫正鼻中隔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能直视下寻找出血点,大多能明确出血部位,减少鼻腔填塞止血盲目性,其临床止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广明;石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