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湿润烧伤膏结合红外线治疗二期压疮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张艳

关键词:二期压疮, 红外线, 湿润烧伤膏, 愈合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在湿润烧伤膏基础上联合红外线对二期压疮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60位住院期间患压疮(二期)病患,均给予红外线治疗,对其中30位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敷,比较压疮愈合效果及愈合耗时.结果 基础治疗下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耗时(19.67±3.32)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耗时(16.84±2.97)天.结论 红外线照射与湿润烧伤膏结合使用对压疮处肉芽组织生长及炎症控制效果显著.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确诊的行溶栓治疗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60例(共80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以及超声特征.结果:本组60例患者(75条)经超声检出53例(68条),诊断符合率90.67%(68/75),其中误诊2例(2条),漏诊5例(5条).60例患者中双侧发病15例(30条)、单侧发病45例(45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再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和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采用的封闭式护理,护理地点由病房改为专门的新生儿护理室,相关的护理操作由护理人员单独完成,初产妇可通过玻璃门窗观摩.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各方面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仁捷;李梓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场所,是细菌大量聚集的重要场所,容易出现感染,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锐器、致病原以及化学消毒剂等职业危险中,增加工作人员的人身危险性.本次主要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一定的防护措施.因此,医院要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尽量减少职业暴露,进而提高医院的治疗效率.

    作者:罗佳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单孔胸腔镜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孔胸腔镜肺部手术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管拔除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切口总长度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出现肺不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且明显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谦;张军;马玉泉;谭雪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阑尾切除术的原理与分析

    目的 研究阑尾切除术的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例,其中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0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也不是很长,结论阑尾期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小,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蒙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中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降低,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病患者中的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黄素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尺骨茎突骨折同期、非同期处理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对于尺骨茎突骨折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对于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尺骨茎突骨折并发骨远端骨折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的40例患者在其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不同期运用尺骨茎突骨折的处理办法,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同期运用尺骨茎突骨折的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Ⅰ型骨折与Ⅱ型骨折的腕关节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显著(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者在其手术过程中通过运用尺骨茎突骨折的同期处理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优于非同期治疗方法.

    作者:潘学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引进临床路径,将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进行优势互补整合实施.使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对我院骨科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访谈资料分析表明影响骨科护士专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专业认可度;现实与期待的距离;专业发展的思路;自我监控与调节;继续教育原因等.结论:目前骨科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专业能力发展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探索有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同时护理管理者应运用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骨科护理人员专业成长的氛围,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高.

    作者:文雨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止血时间及退热时间.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3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退热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道内镜进行治疗具有止血效果好、预后好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建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并总结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2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护理满意度高达95.8%.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以及医院的满意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凝胶体位垫联合水胶体敷料在预防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凝胶体位垫联合水胶体敷料在预防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间>8h,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前在皮肤受压骨突出采用凝胶体位垫联合水胶体敷料,对照组仅采用凝胶体位垫.俯卧位通气结束后给予仰卧位时观察皮肤受压部位是否出现红斑和破溃.结果:观察组发生I期压疮10例(40%)、II期压疮2例(8%),对照组发生I期压疮25例(100%)、II期压疮8例(32%),两组I期压疮、II期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胶体位垫联合水胶体敷料能更有效预防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孙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共计160例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的患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与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到息肉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保证,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荣盼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改善了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口腔外科门诊治疗器械消毒灭菌操作流程探讨

    作者:蒋洁;李洪梅;依光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口腔外科患者实施信息化健康教育方法及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之一.本文作者介绍了在口腔颌面外科推行的一种新型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信息化健康教育.此方法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探索的主动性,提高了其整体素质,同时也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该方法的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对促进护患双方相互理解、尊重、信任、支持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长娟;糟丽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础急救方法在溺水儿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基础急救方法 在溺水儿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 ~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溺水儿童患者进行实验研究.结果:35例儿童在溺水现场接受呼吸顺畅的救治方式,还有15例溺水儿童接受不同程度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救治方式,在现场接受基本救治之后均进入我院接受治疗.其中死亡病例9例,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的5例,重症监护室治疗3例,痊愈出院的33例.结论:利用基础急救方法可以提升溺水儿童的后续治疗效果,完善基础急救方法对溺水儿童的后续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方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科心理护理干预用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产科心理护理干预用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8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孕产妇平均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两组孕产妇均采用基础性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与产后抑郁情况.结果:根据两组孕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组妊娠结局与产后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心理护理干预用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效果显著,能够使孕产妇妊娠结局得以改善,优化孕产妇的自然分娩效果,且产后抑郁情况明显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米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ICU气管插管患者予以强化护理干预后,对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ICU气管插管患者中选取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9例.对参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对实验组予以强化护理干预.分析58例ICU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UEX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ICU气管拔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UEX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将强化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明显降低UEX的发生率,患者十分满意护理服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集约化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手部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集约化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手外伤手术患者以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分别应用集约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其护理前后的VAS分值及手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VAS疼痛值低于对照组,手功能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约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感,促进手功能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极好.

    作者:李洁枝;罗燕;罗旭颖;王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早期泌乳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早期泌乳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 ~2017年7月收治的140例剖宫产初产妇,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泌乳初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乳量充足的产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中,可促进产妇泌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