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娟
目的 讨论手术体位对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手术体位采取过伸俯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手术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研究组在摆放体位后可达到较大程度的椎体复位,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在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手术中,过伸体位对缓解疼痛、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护上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本位训练并掌握术中摆放体位的要点,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吴祥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西医结合护理实施前后的不同年份而相同月份的产妇进行对照,比较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产后2h出血量及母乳喂养率等的差异.结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实施前后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后,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降低,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后出血率、产后2h出血量下降,母乳喂养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缓解产妇的负性情绪,增强产力,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
作者:王九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过程中综合围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分别对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排出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3个月结石残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倪丽芳;褚卫萍;沈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使用早期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37例对照组和4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早期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柳静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膀胱扫描仪在测定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9例脊髓损伤后患者,患者能够部分排尿,在排尿后10 min内使用膀胱扫描仪来测定患者的残余尿.结果 59例患者住院期间,共使用膀胱扫描仪进行残余尿测定472次,其中19例患者每次测得的残余尿均≥100 mL,给予患者规律的间歇性导尿;有28例患者测得残余尿在73~226 mL,给予患者早晚各清洁导尿1次,每天早晚清空患者膀胱;有12例患者每次测得的残余尿均<100 mL,无需导尿,患者基本恢复膀胱功能.结论 使用膀胱扫描仪不仅可以动态地监测患者的残余尿情况,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案.
作者:纪婕;宋佳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给予分阶段护理和常规护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价运动能力,并观察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出院前,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褥疮1例、情感障碍1例,观察组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过程,值得借鉴.
作者:高琴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适宜的护理指导在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核磁共振(MRI)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给予适宜护理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SCL-9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适宜的护理指导,能有效改善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提高检查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证候评分、血压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2组均可以有效改善血压,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P<0.05).治疗后,2组PSQI、中医证候、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及睡眠障碍,并可以改善患者整体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6S管理”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1-2].“6S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及规范性的文化,排除困难,思想行为统一.现代医院的管理已经将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应用于医院管理中.而“6S管理”结合目视管理则能更好地将病区药品管理工作推上规范化的轨道,近几年“6S管理”结合目视管理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已受到护理人员及药剂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章西萍;王慧琴;邵在宏;陈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究2种康复程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天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康复运动前后进行科学有效的危险分层评估,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程序.结果 实验组各个指标跟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前后进行科学有效的危险分层评估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黄潇红;翁秀红;陈溢玲;张惠玲;洪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2组肌张力评分与Barthel指数.结果 护理前,2组肌张力评分、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肌张力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中的干扰因素,结合临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无创呼吸机常规使用,观察组针对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新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负压自然引流在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负压引流,观察组术后无负压引流,比较2组术后引流量、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当天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d、2d、3d的引流量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负压引流不会影响食管癌术后的胃肠减压效果,且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施雯;王玉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克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18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均予以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2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施顶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服务在癌症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癌症晚期临终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需求、家属需求和环境满足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服务.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合格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 (P<0.05).结论 癌症晚期临终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家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140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及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夜间高危时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意外拔管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郑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阴式分娩中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正常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指法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方法接生.比较2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阴道裂伤率及会阴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为30%,会阴中度疼痛率为7.5%;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为80%,会阴中度疼痛率为32.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及会阴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法无保护接产与传统的保护性接产相比较,能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疼痛,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洁;何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手术(LC)后颈肩痛的成因及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实施不同护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颈肩痛发生率及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颈肩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CO2气腹压力、改变手术体位、排出余气、持续吸氧、心理护理手段都能有效降低颈肩痛发生率和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紫草油对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200例新生儿分成2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使用自制紫草油护理臀部,比较2组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的差别.结果 常规护理组新生儿中有10例发生红臀,发生率为10%;使用紫草油防护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红臀,发病率为5%.早期使用紫草油护理组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P<0.05).结论 早期使用自制紫草油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率.
作者:朱莉;李香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