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珍
英国公共健康实验室服务中心曾对61所医院100多万名患者调查显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发生医院感染者的住院费用是未发生者的3倍,平均增加住院时间11 d[1].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正确掌握院内感染的知识与技术,对降低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感染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消毒和灭菌的首要前提是有效的清洗,因为器械表面上残留的无机和有机物质会阻碍消毒和灭菌的彻底性.此外,如果污物在器械表面干涸或者凝固,会使清洗去污过程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即使消毒或灭菌物理参数合格,也会导致终效果不彻底.本文将阐述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原理以及影响清洗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清洗操作指导.
作者:赵奕华;周平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克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单病种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15.735,P=0.000).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改变不健康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钱富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而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相对少见,但AMI合并CI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增加[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面积波及两个脑叶以上),患者除出现上述多种严重心脏并发症外,还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脑疝、肢体活动障碍,导致死亡或残废,增加了治疗和护理上的难度.近期本科收治了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同时该患者还合并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及附壁血栓,对治疗和护理无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患者在本科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恢复良好,现汇报如下.
作者:陈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大津港“8.12”突发重大爆炸事故成批伤员救援措施及经验.方法 通过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人力资源,快速正确地进行预检分诊,合理划分救治区域,开通绿色通道,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及心理护理.结果 急救伤员得到有效处理,顺利完成本次急救任务.结论 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应急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各部门之间需加强协调,查找救援工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
作者:董惠;姬淑芸;韩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究2种康复程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天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康复运动前后进行科学有效的危险分层评估,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程序.结果 实验组各个指标跟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前后进行科学有效的危险分层评估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黄潇红;翁秀红;陈溢玲;张惠玲;洪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新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30例心脏手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30例患者出现新发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61%,30例均治愈出院.研究发现常见的病因为手术因素、躯体因素、精神、社会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护理对策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过程中.结论 心脏术后新发精神障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疾病发生不同环节加强围术期管理,建立系统化全程整体护理体系,可以降低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严丽华;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在ICU困难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ICU桡动脉穿刺困难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采血法(触摸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法,记录2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所需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平均穿刺次数较少,平均穿刺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困难穿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可以减少穿刺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血气分析的准确率.
作者:唐小林;黄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疗法,对比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手术(LC)后颈肩痛的成因及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实施不同护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颈肩痛发生率及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颈肩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CO2气腹压力、改变手术体位、排出余气、持续吸氧、心理护理手段都能有效降低颈肩痛发生率和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18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均予以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2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施顶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中的干扰因素,结合临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无创呼吸机常规使用,观察组针对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新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适宜的护理指导在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核磁共振(MRI)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给予适宜护理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SCL-9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适宜的护理指导,能有效改善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提高检查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证候评分、血压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2组均可以有效改善血压,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P<0.05).治疗后,2组PSQI、中医证候、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及睡眠障碍,并可以改善患者整体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给予分阶段护理和常规护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价运动能力,并观察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出院前,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褥疮1例、情感障碍1例,观察组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过程,值得借鉴.
作者:高琴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2组肌张力评分与Barthel指数.结果 护理前,2组肌张力评分、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肌张力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阴式分娩中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正常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指法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方法接生.比较2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阴道裂伤率及会阴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为30%,会阴中度疼痛率为7.5%;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为80%,会阴中度疼痛率为32.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及会阴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法无保护接产与传统的保护性接产相比较,能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疼痛,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洁;何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手术体位对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手术体位采取过伸俯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手术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研究组在摆放体位后可达到较大程度的椎体复位,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在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手术中,过伸体位对缓解疼痛、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护上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本位训练并掌握术中摆放体位的要点,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吴祥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穴位敷贴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穴位敷贴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便秘取得了更为理想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排便,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季丽红;朱海惠;沈雅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紫草油对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200例新生儿分成2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使用自制紫草油护理臀部,比较2组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的差别.结果 常规护理组新生儿中有10例发生红臀,发生率为10%;使用紫草油防护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红臀,发病率为5%.早期使用紫草油护理组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P<0.05).结论 早期使用自制紫草油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率.
作者:朱莉;李香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