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朱晓玲;胡其秀

关键词:品管圈, 老年患者, 跌倒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4月老年患者136例设为对照组.成立品管圈,将2016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36例为观察组.分析老年患者跌倒原因,采用住院患者预防跌倒风险评估表,根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跌倒目标达成率131.90%,进步率83.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53% (134/136),高于对照组的82.35%(11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106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术前焦虑情况.结果 对疾病和脊柱手术知识不了解的患者以及学历较低的患者明显存在焦虑症状.结论 脊柱手术患者焦虑程度与文化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有关,在护理过程中需加强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认知,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马杰;李桂敏;范焕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指导

    目的 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收集并分析就诊体检的退休人员2708例的体检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55~64岁1286例,65-74岁918例,75 ~ 84岁458例,≥85岁46例)疾病检出率,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75%、24.78%、19.79%、18.54%、45.72%,55-64岁年龄段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结论 老年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需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沈慧君;丁兆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62/65),对照组为84.62%(55/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 (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泡沫敷料换药法在骨牵引护理中的应用

    骨骼牵引术是骨折患者复位和固定的常用技术,针眼护理是下肢骨折患者行骨骼牵引术后保证骨牵引正常进行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采用泡沫敷料换药法可以达到预防下肢骨牵引患者针眼感染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样适用于骨牵引患者针眼压疮的预防,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萍;吴秋萍;金燕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分层次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量表和日常生活功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干预后,患者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5个功能领域子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6个症状子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为(25.68±5.69)分,较护理干预前的(35.69±12.14)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层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华英;徐琴芬;童海燕;王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筛查及综合护理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术后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干预后观察组PaO2、PaCO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病密切相关,对该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血气指标.

    作者:赵全容;陈绍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度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社会参与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康复期脑卒中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社会参与水平量表(IPA)调查患者社会参与度,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后遗症、ADL评分及HAD评分与社会参与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参与度普遍较低,需对患者进行专业心理辅导,改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生活.

    作者:张路路;包惠荣;王敏;陈松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门诊换药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美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血液透析效果及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有效率96.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 (1/25),低于对照组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高血液透析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经莉;邓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 癌痛患者64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膳食营养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膳食营养干预可改善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戚玉娟;李素珍;王芹;丁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住院的PSD患者,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CCM护理.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第3个月末HAMD-17量表评分.结果 经过3个月CCM干预,PSD患者HAMD-17量表评分为(9.03±5.12)分,较入组时的(21.52±4.33)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M护理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杨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围产期常规护理及助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助产士实施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及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产后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11.32% (6/53),低于对照组26.41%(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25±1.98)分,低于对照组的(14.27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产期实施助产士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并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作者:沈盐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住院患儿4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同年龄段46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观察2组患儿家属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S-AI问卷评分为(38.4±2.2)分,低于对照组的(79.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 (47/47),高于对照组的80.43% (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能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阐玉英;姚文英;许志玉;张莉;江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唇腭裂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0),低于对照组的10.0%(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7.5% (78/80),高于对照组的87.5% (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唇腭裂修复术患儿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6.53% (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其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2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124)和对照组(n=130).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肠内营养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营养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空肠造瘘营养管留置时间长,营养支持效果好,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丹丹;陈红;陈圆圆;张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LDH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入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评估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4.87% (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社会功能外,观察组健康调查问卷(SF-36)其余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智榕;刘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痉挛疼痛持续时间、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和焦虑情况,减少膀胱痉挛发生风险.

    作者:吕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人性化助产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人性化助产护理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产妇均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产妇会阴侧切情况、会阴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及分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短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人性化助产护理模式可进一步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

    作者:袁国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