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疼痛改善情况,评价2组护理质量和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素质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10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83.33% (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可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作者:唐艳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5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干预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功能训练,观察2组干预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ADL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MCI患者认知障碍,提高自理能力.
作者:褚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分层次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量表和日常生活功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干预后,患者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5个功能领域子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6个症状子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为(25.68±5.69)分,较护理干预前的(35.69±12.14)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层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华英;徐琴芬;童海燕;王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脾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手术等待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心理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前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1d和3d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脾切除患者采用人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手术等待期负性情绪.
作者:张丽娟;阎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TTM)构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普及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以TTM构建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后行为改变阶段评估情况,2组入组前、出院时及随访期间的第1、3、6个月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中文版(EHFScBS)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时行为阶段均分较人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时EHFScBS及LiHFe量表评分低于入组前,自出院1个月起EHFScBS及LiHFe量表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同一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将TrM构建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CHF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认知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倪晓苏;徐红;王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化服务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3月收治的20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2015年7月-9月收治的20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护理信息化服务.观察2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产妇产后24h和1个月时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头破裂、乳汁淤积及乳腺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72.00% (144/200),高于对照组的55.50%(11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产后1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较产后2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信息化服务对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后抑郁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卫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对改善骨科住院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9月骨科新人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运用阶梯式强化护理方案进行健康宣教.观察2组健康宣教第1、2、3、4、5天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宣教第5天,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能够显著提高骨科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代丽;刘晓新;董桂秋;刘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62/65),对照组为84.62%(55/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 (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在提高助产士新生儿抢救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演练工作全面落实于新生儿科,将急救演练作为具体形式,组织产、儿科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助产士经培训后考核优良率与合格率均得到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理论以及操作能力作为培训方式,可提升助产士以及临床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72 h,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吹干吸湿装置对成年皱褶相关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皱褶相关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造口护肤粉涂抹皱褶区皮肤,实验组采用持续吹干吸湿装置进行皱褶区持续吹氧气.评估2组褶皱相关皮炎的治愈效果,记录2组治愈时间、强迫体位采取率、皱褶部位的温度和绝对湿度.结果 对照组治愈25例(73.53%),实验组治愈33例(97.05%),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愈天数短于实验组,强迫体位例数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皮肤褶皱区温度和绝对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吹干吸湿装置治疗皱褶相关性皮炎效果明显.
作者:季建红;翁卫群;蒋雅琼;赵春红;陈玉婷;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医疗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护理服务.尽管国内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院对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医院自上而下加速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也逐渐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来.新媒体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传播快、覆盖广、经济实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2].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医疗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得临床护理可以更合理地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数据的开放,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将护理工作推向更合理的维度[3].然而,过度冗余的数据,同样使其在护理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对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10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9).在常规PICC置管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增加握拳运动干预.观察2组血流感染及血栓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性静脉炎总发生率15.25% (9/59),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可有效改善置管后血管情况.
作者:胥桂英;樊庆静;王鲁杰;孟月燕;杨孟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膳食营养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膳食营养干预可改善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戚玉娟;李素珍;王芹;丁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评价2组护理满意度,记录2组并发症情况、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3% (43/44),高于对照组的81.82% (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 (1/44),低于对照组的18.18% (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效果更为有效,值得借鉴.
作者:顾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门诊换药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美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西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2组术后不良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胀、恶心、口渴、饥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可有效减轻胃癌患者术后不良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住院的PSD患者,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CCM护理.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第3个月末HAMD-17量表评分.结果 经过3个月CCM干预,PSD患者HAMD-17量表评分为(9.03±5.12)分,较入组时的(21.52±4.33)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M护理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杨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静息状态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血氧饱和度(SaO2)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SaO2、FEV1和PEF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SGRQ问卷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收集并分析就诊体检的退休人员2708例的体检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55~64岁1286例,65-74岁918例,75 ~ 84岁458例,≥85岁46例)疾病检出率,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75%、24.78%、19.79%、18.54%、45.72%,55-64岁年龄段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结论 老年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需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沈慧君;丁兆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