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护理方案对脾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张丽娟;阎莉

关键词:手术等待期, 人性化心理护理, 脾切除,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脾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手术等待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心理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前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1d和3d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脾切除患者采用人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手术等待期负性情绪.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痉挛疼痛持续时间、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和焦虑情况,减少膀胱痉挛发生风险.

    作者:吕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62/65),对照组为84.62%(55/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 (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调查分析口服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EORTC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36例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后1个月EORTC 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1),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服用索拉非尼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临床需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采取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从而改善服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张兰凤;周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对提高骨科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

    目的 探讨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对改善骨科住院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9月骨科新人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运用阶梯式强化护理方案进行健康宣教.观察2组健康宣教第1、2、3、4、5天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宣教第5天,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强化健康宣教能够显著提高骨科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代丽;刘晓新;董桂秋;刘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疼痛改善情况,评价2组护理质量和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素质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10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83.33% (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可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作者:唐艳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 癌痛患者64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有效性随访对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有效性随访在提升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为出院后的高血压患者制定随访方案,合理配置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在随访过程中主动了解出院患者健康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结果 有效性随访改善了高血压出院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结论 有效性随访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文利;胡靖雪;龚桂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的品管圈实践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科室内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整改.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一次性钢针使用率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51.5%降至实施后的23.4%.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的使用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琳;张兰凤;吉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6.53% (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其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瞻性路径化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护理中应用前瞻性路径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前瞻性路径化管理实施前(2015年1月-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8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各6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前瞻性路径化术中护理.观察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价患者对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 (8/66),低于对照组的27.27%(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对手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前瞻性路径化管理,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手术耗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岚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配合及围术期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配合及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65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围术期护理,评价术后护理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关节恢复正常54例,改善较好8例,自动放弃治疗3例,总有效率为95.38% (62/65).术后满意46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8.46%(64/6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可全面提升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满意度,促进疾病转归.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沈华;倪秋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分层次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量表和日常生活功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干预后,患者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5个功能领域子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6个症状子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为(25.68±5.69)分,较护理干预前的(35.69±12.14)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层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华英;徐琴芬;童海燕;王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围产期常规护理及助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助产士实施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及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产后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11.32% (6/53),低于对照组26.41%(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25±1.98)分,低于对照组的(14.27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产期实施助产士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并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作者:沈盐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核素氯化锶在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注射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45例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核素氯化锶静脉注射治疗,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记录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组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疼痛加重27例,2例服药缓解,其余均自行缓解.45例患者未发现明显骨髓抑制,发生轻度白细胞下降患者3例.治疗后Ⅰ级疼痛比例为37.8%(17/45)高于治疗前的11.1% (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化锶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藕玲;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对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72 h,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医疗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护理服务.尽管国内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院对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医院自上而下加速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也逐渐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来.新媒体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传播快、覆盖广、经济实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2].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医疗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得临床护理可以更合理地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数据的开放,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将护理工作推向更合理的维度[3].然而,过度冗余的数据,同样使其在护理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对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化疗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 9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10/45),低于对照组的4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顾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强化认知干预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5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干预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功能训练,观察2组干预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ADL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MCI患者认知障碍,提高自理能力.

    作者:褚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住院患儿4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同年龄段46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观察2组患儿家属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S-AI问卷评分为(38.4±2.2)分,低于对照组的(79.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 (47/47),高于对照组的80.43% (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能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阐玉英;姚文英;许志玉;张莉;江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并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为48.00% (48/100),低于对照组的81.00% (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总发生率7.00%(7/100),低于对照组的18.00% (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化助产护理干预能潜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降低会阴裂伤风险.

    作者:俞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