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藕玲;张兰凤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唇腭裂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0),低于对照组的10.0%(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7.5% (78/80),高于对照组的87.5% (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唇腭裂修复术患儿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术后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干预后观察组PaO2、PaCO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病密切相关,对该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血气指标.
作者:赵全容;陈绍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西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2组术后不良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胀、恶心、口渴、饥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可有效减轻胃癌患者术后不良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减压贴预防无创呼吸机使用中面部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使用鼻面罩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对照组采用普通纱布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保护.观察2组患者面部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I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为3.12% (1/32);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3例,Ⅱ期压疮4例,压疮发生率为21.88% (7/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贴可有效保护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面部皮肤,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耐受性.
作者:郝景平;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痉挛疼痛持续时间、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和焦虑情况,减少膀胱痉挛发生风险.
作者:吕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科室内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整改.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一次性钢针使用率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51.5%降至实施后的23.4%.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的使用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琳;张兰凤;吉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 癌痛患者64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住院患者临床护理的要点.回顾性分析17例生长发育障碍青少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功能试验检测及重要辅助检查均顺利完成,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准确配合完成功能试验,积极干预负性情绪,加强饮食、运动及出院健康指导对生长发育障碍青少年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远期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社会参与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康复期脑卒中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社会参与水平量表(IPA)调查患者社会参与度,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后遗症、ADL评分及HAD评分与社会参与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参与度普遍较低,需对患者进行专业心理辅导,改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生活.
作者:张路路;包惠荣;王敏;陈松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头架固定系统在30例小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月-5月采用头架固定系统固定头部的30例颅脑手术患儿,巡回护士熟悉头架固定系统的基本构造,术前仔细检查其性能,熟练配合安装,术中加强观察,术后对其进行正确精心的保养.结果 30例患儿的手术中,无一例头架松动、滑脱,手术进行顺利,头架固定系统的使用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中头架使用状况良好,但易出现的并发症及皮肤压红等问题仍需引起注意.
作者:莫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围产期常规护理及助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助产士实施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及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产后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11.32% (6/53),低于对照组26.41%(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25±1.98)分,低于对照组的(14.27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产期实施助产士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并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作者:沈盐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6.53% (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其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脾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手术等待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心理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前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1d和3d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脾切除患者采用人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手术等待期负性情绪.
作者:张丽娟;阎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TTM)构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普及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以TTM构建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后行为改变阶段评估情况,2组入组前、出院时及随访期间的第1、3、6个月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中文版(EHFScBS)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时行为阶段均分较人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时EHFScBS及LiHFe量表评分低于入组前,自出院1个月起EHFScBS及LiHFe量表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同一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将TrM构建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CHF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认知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倪晓苏;徐红;王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放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观察组2组放射后皮损情况.结果 观察患者0~1级皮损比例为70.0%(28/40),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标准化皮肤干预,可有效减轻皮损不良症状.
作者:温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人性化助产护理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产妇均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产妇会阴侧切情况、会阴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及分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短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人性化助产护理模式可进一步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
作者:袁国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62/65),对照组为84.62%(55/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 (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LDH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入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评估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4.87% (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社会功能外,观察组健康调查问卷(SF-36)其余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智榕;刘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72 h,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团队在老年癌痛患者疼痛规范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48例老年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疼痛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立疼痛护理团队,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90.24±3.32)分,高于对照组的(70.13±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团体使老年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措施更为规范.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周丹丹;何金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