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利;胡靖雪;龚桂荣
目的 探讨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住院患儿4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同年龄段46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观察2组患儿家属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S-AI问卷评分为(38.4±2.2)分,低于对照组的(79.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 (47/47),高于对照组的80.43% (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能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阐玉英;姚文英;许志玉;张莉;江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2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124)和对照组(n=130).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肠内营养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营养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空肠造瘘营养管留置时间长,营养支持效果好,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丹丹;陈红;陈圆圆;张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收集并分析就诊体检的退休人员2708例的体检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55~64岁1286例,65-74岁918例,75 ~ 84岁458例,≥85岁46例)疾病检出率,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75%、24.78%、19.79%、18.54%、45.72%,55-64岁年龄段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结论 老年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需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沈慧君;丁兆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HAMD、HAMA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关联图法分析消毒灭菌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改进消毒供应的质量管理.方法 对不良事件相关人员分别进行访谈,收集各种有关的因素,召开小组会议绘制关联图,通过对关联图的分析计算,确定影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结果 通过集体讨论和技术分析,找到了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分别为:①手术室护工缺乏培训教育;②传递窗缺失;③当班护士风险意识不强.据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设施设备.结论 关联图法能够查明系统主要原因,促进消毒供应管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方晶晶;王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医疗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护理服务.尽管国内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院对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医院自上而下加速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也逐渐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来.新媒体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传播快、覆盖广、经济实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2].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医疗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得临床护理可以更合理地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数据的开放,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将护理工作推向更合理的维度[3].然而,过度冗余的数据,同样使其在护理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对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头架固定系统在30例小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月-5月采用头架固定系统固定头部的30例颅脑手术患儿,巡回护士熟悉头架固定系统的基本构造,术前仔细检查其性能,熟练配合安装,术中加强观察,术后对其进行正确精心的保养.结果 30例患儿的手术中,无一例头架松动、滑脱,手术进行顺利,头架固定系统的使用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中头架使用状况良好,但易出现的并发症及皮肤压红等问题仍需引起注意.
作者:莫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抚触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抚触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方法,抚触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疗法.观察2组干预前(化疗后1d)及干预后(化疗后7d)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癌因性疲乏程度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 干预后,2组EORTC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抚触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抚触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患者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抚触疗法能明显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力.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6.53% (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其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静息状态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血氧饱和度(SaO2)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SaO2、FEV1和PEF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SGRQ问卷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62/65),对照组为84.62%(55/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 (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膳食营养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膳食营养干预可改善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戚玉娟;李素珍;王芹;丁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106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术前焦虑情况.结果 对疾病和脊柱手术知识不了解的患者以及学历较低的患者明显存在焦虑症状.结论 脊柱手术患者焦虑程度与文化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有关,在护理过程中需加强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认知,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马杰;李桂敏;范焕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骨骼牵引术是骨折患者复位和固定的常用技术,针眼护理是下肢骨折患者行骨骼牵引术后保证骨牵引正常进行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采用泡沫敷料换药法可以达到预防下肢骨牵引患者针眼感染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样适用于骨牵引患者针眼压疮的预防,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萍;吴秋萍;金燕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LDH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入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评估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4.87% (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社会功能外,观察组健康调查问卷(SF-36)其余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智榕;刘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注射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45例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核素氯化锶静脉注射治疗,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记录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组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疼痛加重27例,2例服药缓解,其余均自行缓解.45例患者未发现明显骨髓抑制,发生轻度白细胞下降患者3例.治疗后Ⅰ级疼痛比例为37.8%(17/45)高于治疗前的11.1% (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化锶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藕玲;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门诊换药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美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科室内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使用率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整改.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一次性钢针使用率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51.5%降至实施后的23.4%.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头颈部肿瘤患者一次性钢针的使用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琳;张兰凤;吉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并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为48.00% (48/100),低于对照组的81.00% (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总发生率7.00%(7/100),低于对照组的18.00% (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化助产护理干预能潜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降低会阴裂伤风险.
作者:俞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住院患者临床护理的要点.回顾性分析17例生长发育障碍青少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功能试验检测及重要辅助检查均顺利完成,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准确配合完成功能试验,积极干预负性情绪,加强饮食、运动及出院健康指导对生长发育障碍青少年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远期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