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

金小红

关键词:心理护理, 脑卒中, 偏瘫, 个性, 共性, 康复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HAMD、HAMA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62/65),对照组为84.62%(55/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 (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钱膺蔚;肖锦春;须维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指导

    目的 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收集并分析就诊体检的退休人员2708例的体检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55~64岁1286例,65-74岁918例,75 ~ 84岁458例,≥85岁46例)疾病检出率,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75%、24.78%、19.79%、18.54%、45.72%,55-64岁年龄段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结论 老年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需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沈慧君;丁兆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调查分析口服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EORTC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36例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后1个月EORTC 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1),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服用索拉非尼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临床需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采取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从而改善服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张兰凤;周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疼痛改善情况,评价2组护理质量和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素质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10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83.33% (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可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作者:唐艳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围产期常规护理及助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助产士实施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及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产后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11.32% (6/53),低于对照组26.41%(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25±1.98)分,低于对照组的(14.27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产期实施助产士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并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作者:沈盐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门诊换药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美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痉挛疼痛持续时间、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和焦虑情况,减少膀胱痉挛发生风险.

    作者:吕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住院患儿4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同年龄段46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观察2组患儿家属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S-AI问卷评分为(38.4±2.2)分,低于对照组的(79.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 (47/47),高于对照组的80.43% (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能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阐玉英;姚文英;许志玉;张莉;江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膳食营养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膳食营养干预可改善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戚玉娟;李素珍;王芹;丁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9.5%(18/6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大量腹水、术中大量输液、术后机械通气≥2 d、长时间留置胃管、胸腔积液、腹腔出血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明确危险因素,在手术前后积极预防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降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曹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抚触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抚触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抚触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方法,抚触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疗法.观察2组干预前(化疗后1d)及干预后(化疗后7d)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癌因性疲乏程度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 干预后,2组EORTC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抚触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抚触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患者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抚触疗法能明显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力.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筛查及综合护理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术后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干预后观察组PaO2、PaCO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病密切相关,对该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血气指标.

    作者:赵全容;陈绍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2组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 (1/60),低于对照组的16.67% (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康复.

    作者:黄炳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新生儿的护理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及围产期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给予5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针对性护理,对围产儿实施免疫阻断,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新生儿娩出后接受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无阳性HBsAg案例.新生儿月龄为18 ~24月时再次检查,抗-HBs阴性者17例,抗-HBs阳性者33例.结论 对妊娠合并HBV感染的孕妇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阻断HBV母婴传播、促进孕妇和新生儿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郁彩琴;张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团队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规范化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团队在老年癌痛患者疼痛规范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48例老年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疼痛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立疼痛护理团队,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90.24±3.32)分,高于对照组的(70.13±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团体使老年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措施更为规范.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周丹丹;何金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在提高助产士新生儿抢救水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在提高助产士新生儿抢救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演练工作全面落实于新生儿科,将急救演练作为具体形式,组织产、儿科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助产士经培训后考核优良率与合格率均得到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理论以及操作能力作为培训方式,可提升助产士以及临床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医疗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护理服务.尽管国内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院对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医院自上而下加速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也逐渐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来.新媒体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传播快、覆盖广、经济实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2].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医疗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得临床护理可以更合理地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数据的开放,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将护理工作推向更合理的维度[3].然而,过度冗余的数据,同样使其在护理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对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髋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观察2组干预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无痛病房中应用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 癌痛患者64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持续吹干吸湿装置在皱褶相关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吹干吸湿装置对成年皱褶相关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皱褶相关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造口护肤粉涂抹皱褶区皮肤,实验组采用持续吹干吸湿装置进行皱褶区持续吹氧气.评估2组褶皱相关皮炎的治愈效果,记录2组治愈时间、强迫体位采取率、皱褶部位的温度和绝对湿度.结果 对照组治愈25例(73.53%),实验组治愈33例(97.05%),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愈天数短于实验组,强迫体位例数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皮肤褶皱区温度和绝对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吹干吸湿装置治疗皱褶相关性皮炎效果明显.

    作者:季建红;翁卫群;蒋雅琼;赵春红;陈玉婷;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