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张秀芳

关键词:信息化, 临床护理, 新媒体, 大数据
摘要:随着医疗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护理服务.尽管国内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院对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医院自上而下加速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也逐渐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来.新媒体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传播快、覆盖广、经济实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2].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医疗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得临床护理可以更合理地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数据的开放,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将护理工作推向更合理的维度[3].然而,过度冗余的数据,同样使其在护理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对信息化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10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9).在常规PICC置管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增加握拳运动干预.观察2组血流感染及血栓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性静脉炎总发生率15.25% (9/59),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可有效改善置管后血管情况.

    作者:胥桂英;樊庆静;王鲁杰;孟月燕;杨孟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架固定系统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头架固定系统在30例小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月-5月采用头架固定系统固定头部的30例颅脑手术患儿,巡回护士熟悉头架固定系统的基本构造,术前仔细检查其性能,熟练配合安装,术中加强观察,术后对其进行正确精心的保养.结果 30例患儿的手术中,无一例头架松动、滑脱,手术进行顺利,头架固定系统的使用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中头架使用状况良好,但易出现的并发症及皮肤压红等问题仍需引起注意.

    作者:莫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HAMD、HAMA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调查分析口服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EORTC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36例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后1个月EORTC 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1),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服用索拉非尼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临床需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采取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从而改善服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张兰凤;周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时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围产期常规护理及助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助产士实施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及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产后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11.32% (6/53),低于对照组26.41%(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25±1.98)分,低于对照组的(14.27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产期实施助产士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并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作者:沈盐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在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在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8例接受CARTO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启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围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评估2组心理状态,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1h、术后1d和术后3d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王建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膳食营养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膳食营养干预可改善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戚玉娟;李素珍;王芹;丁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减压贴在预防无创呼吸机使用中面部压疮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减压贴预防无创呼吸机使用中面部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使用鼻面罩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对照组采用普通纱布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保护.观察2组患者面部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I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为3.12% (1/32);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3例,Ⅱ期压疮4例,压疮发生率为21.88% (7/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贴可有效保护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面部皮肤,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耐受性.

    作者:郝景平;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监护效果.结果 研究组入住监护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研究组监护期护理不良事件及入住监护室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计划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一过性尿崩和术后早期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97.92% (47/48),高于对照组的78.33% (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鼻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姜红萍;陈银;陈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层次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分层次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量表和日常生活功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干预后,患者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5个功能领域子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6个症状子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为(25.68±5.69)分,较护理干预前的(35.69±12.14)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层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华英;徐琴芬;童海燕;王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人性化助产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人性化助产护理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产妇均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产妇会阴侧切情况、会阴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及分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短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人性化助产护理模式可进一步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

    作者:袁国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有效性随访对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有效性随访在提升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为出院后的高血压患者制定随访方案,合理配置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在随访过程中主动了解出院患者健康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结果 有效性随访改善了高血压出院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结论 有效性随访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文利;胡靖雪;龚桂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住院的PSD患者,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CCM护理.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第3个月末HAMD-17量表评分.结果 经过3个月CCM干预,PSD患者HAMD-17量表评分为(9.03±5.12)分,较入组时的(21.52±4.33)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M护理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杨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4月老年患者136例设为对照组.成立品管圈,将2016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36例为观察组.分析老年患者跌倒原因,采用住院患者预防跌倒风险评估表,根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跌倒目标达成率131.90%,进步率83.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53% (134/136),高于对照组的82.35%(11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作者:朱晓玲;胡其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化疗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 9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10/45),低于对照组的4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顾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6.53% (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其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患者临床护理探讨

    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住院患者临床护理的要点.回顾性分析17例生长发育障碍青少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功能试验检测及重要辅助检查均顺利完成,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准确配合完成功能试验,积极干预负性情绪,加强饮食、运动及出院健康指导对生长发育障碍青少年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远期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 癌痛患者64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健康教育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对比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12%(32/34),对照组为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对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翠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信息化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化服务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3月收治的20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2015年7月-9月收治的20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护理信息化服务.观察2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产妇产后24h和1个月时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头破裂、乳汁淤积及乳腺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72.00% (144/200),高于对照组的55.50%(11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产后1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较产后2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信息化服务对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后抑郁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卫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