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信息化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沈卫英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 产科, 母乳喂养, 产后抑郁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化服务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3月收治的20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2015年7月-9月收治的20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护理信息化服务.观察2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产妇产后24h和1个月时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头破裂、乳汁淤积及乳腺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72.00% (144/200),高于对照组的55.50%(11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产后1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较产后2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信息化服务对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后抑郁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监护效果.结果 研究组入住监护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研究组监护期护理不良事件及入住监护室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计划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一过性尿崩和术后早期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97.92% (47/48),高于对照组的78.33% (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鼻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姜红萍;陈银;陈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泡沫敷料换药法在骨牵引护理中的应用

    骨骼牵引术是骨折患者复位和固定的常用技术,针眼护理是下肢骨折患者行骨骼牵引术后保证骨牵引正常进行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采用泡沫敷料换药法可以达到预防下肢骨牵引患者针眼感染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样适用于骨牵引患者针眼压疮的预防,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萍;吴秋萍;金燕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强化认知干预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5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干预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功能训练,观察2组干预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ADL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MCI患者认知障碍,提高自理能力.

    作者:褚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HAMD、HAMA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门诊换药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门诊换药中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美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化助产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并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为48.00% (48/100),低于对照组的81.00% (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总发生率7.00%(7/100),低于对照组的18.00% (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化助产护理干预能潜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降低会阴裂伤风险.

    作者:俞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4月老年患者136例设为对照组.成立品管圈,将2016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36例为观察组.分析老年患者跌倒原因,采用住院患者预防跌倒风险评估表,根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跌倒目标达成率131.90%,进步率83.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53% (134/136),高于对照组的82.35%(11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作者:朱晓玲;胡其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抚触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抚触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抚触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方法,抚触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疗法.观察2组干预前(化疗后1d)及干预后(化疗后7d)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癌因性疲乏程度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 干预后,2组EORTC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抚触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抚触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患者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抚触疗法能明显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力.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血液透析效果及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有效率96.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 (1/25),低于对照组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高血液透析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经莉;邓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 癌痛患者64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顾菊凤;蒋炜霞;姚洪芳;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2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124)和对照组(n=130).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肠内营养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营养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空肠造瘘营养管留置时间长,营养支持效果好,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丹丹;陈红;陈圆圆;张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瞻性路径化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护理中应用前瞻性路径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前瞻性路径化管理实施前(2015年1月-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8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各6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前瞻性路径化术中护理.观察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价患者对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 (8/66),低于对照组的27.27%(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对手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前瞻性路径化管理,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手术耗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岚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放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观察组2组放射后皮损情况.结果 观察患者0~1级皮损比例为70.0%(28/40),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标准化皮肤干预,可有效减轻皮损不良症状.

    作者:温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对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72 h,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关键接触点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住院患儿4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同年龄段46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观察2组患儿家属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S-AI问卷评分为(38.4±2.2)分,低于对照组的(79.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 (47/47),高于对照组的80.43% (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能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阐玉英;姚文英;许志玉;张莉;江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住院的PSD患者,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CCM护理.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第3个月末HAMD-17量表评分.结果 经过3个月CCM干预,PSD患者HAMD-17量表评分为(9.03±5.12)分,较入组时的(21.52±4.33)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M护理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杨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唇腭裂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0),低于对照组的10.0%(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7.5% (78/80),高于对照组的87.5% (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唇腭裂修复术患儿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减压贴在预防无创呼吸机使用中面部压疮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减压贴预防无创呼吸机使用中面部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使用鼻面罩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对照组采用普通纱布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保护.观察2组患者面部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I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为3.12% (1/32);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3例,Ⅱ期压疮4例,压疮发生率为21.88% (7/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贴可有效保护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面部皮肤,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耐受性.

    作者:郝景平;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健康教育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对比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12%(32/34),对照组为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对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翠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指导

    目的 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收集并分析就诊体检的退休人员2708例的体检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55~64岁1286例,65-74岁918例,75 ~ 84岁458例,≥85岁46例)疾病检出率,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75%、24.78%、19.79%、18.54%、45.72%,55-64岁年龄段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结论 老年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需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沈慧君;丁兆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