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红梅
目的 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日常维护方法.方法 收集15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记录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事件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6.7%;一次穿刺成功率92.7% (139/150),留置针留置平均(4.6±0.5)d.结论 掌握和采用正确的小儿留置针日常维护方法,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留置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鸟巢式护理模式.观察2组新生儿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3% (1/42),低于对照组的19.0% (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100.0% (42/42),高于对照组的76.2% (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为新生儿提供了适宜的外环境,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奚玉秀;汤莹;顾赟;刘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干预.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 (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 (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睡眠、疼痛、食欲、运动情况及生活自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王保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痴呆症患者认知与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痴呆症住院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3个月2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MESE)、日常活动与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结果 实施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MESE和ADL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HAMA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痴呆症患者的认知与行为能力,降低焦虑水平.
作者:宦迎春;李孟喜;方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相关护理质量指标建立和持续改建在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的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法建立5项产后出血护理相关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产后出血高危风险识别率、出血观察及时率、产程处理规范率、护士急救技能合格率、出血量评估准确率.将改进前(2015年7月)的126例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改进后(2015年8-12月)的孕产妇715例设为实验组.对比2组产后出血护理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的评定结果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与改进前相比,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对产妇产后出血高危风险识别率、病情观察及时率、产程处理规范率、护士急救技合格率、出血量评估的准确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6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和持续改进能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提高护理人员产后出血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曹慧;吴菊芬;訾涔;夏春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素笔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随访,检测2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笔使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建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陈小红;印红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统计2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olden 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采用SF-36简易健康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跌倒发生率25.71% (9/35),高于观察组的9.09%(3/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lden FAC和BBS量表评分较之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Holden FAC和BB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机体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侯才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三联技术降压法”配合常规降压药物在骨科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行骨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在继续口服原有的降压药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法、吴茱萸穴位贴敷法及中药足浴法三联中医护理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干预,观察血压控制效果.结果 骨科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平稳,无延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应用“三联技术降压法”配合常规降压药物对骨科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进行干预,能进一步稳定血压.
作者:张雪键;张敬;丁莉莉;刘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化疗期间睡眠质量、情绪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第二周期化疗和化疗结束时实验组患者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化疗期简间明心境问卷(POMS-SF)量表总分和紧张-焦虑(TA)、抑郁-沮丧(DD)、疲乏-迟钝(FI)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作者:施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小组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肛肠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围术期常规膳食护理,干预组成立营养指导小组,实施系统干预措施.观察2组入院时、术前1d、术后8d及术后半年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评分、体质量指数(BMI)和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术后半年,干预组NRS 2002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BMI值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指标均低于常规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经营养指导小组干预,回归社区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对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护理干预前后2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循证组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依从率为94.29% (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2组护理后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循证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伟;吕芳彩;曹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湿敷联合生化汤剂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疗效.方法 80例自然分娩后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后仅使用碘伏消毒液湿敷,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湿敷方剂会阴湿敷联合生化汤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2组产妇会阴疼痛和肿胀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会阴疼痛、会阴水肿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会阴疼痛评分、会阴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会阴疼痛和会阴水肿疗效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药湿敷联合生化汤剂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使用安全.
作者:朱华萍;马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以“能级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护理分层分级的培训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消毒供应中心护士32名,N0 ~N1级护士5名,N2级护士13名,N3 ~ N4级护士14名,按不同能级采用多形式培训,分能级考核.结果 培训后,N0~ N1级、N2级、N3~N4级护士专科知识技能、应急处置、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各项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护士岗位职责、工作环境、工作成就感这3项自我评测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采用能级模块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方面得以提高,达到了各级护理人员有能力按照岗位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的目的.
作者:王沁;宋瑾;戴桂红;滕智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100%(41/41),高于对照组的73.17% (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Gissane角减小、Bohler角增大,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Gissane、Bohler角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结论 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郭春红;孟淑英;王会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糖尿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应用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认知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认知水平.
作者:浦亚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观察2组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积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可纳入临床效果评价.出院时,2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积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 (10/42),低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CNP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夏秀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心理、饮食、康复运动、家庭氧疗等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因COPD急性期发作去门诊或急诊治疗次数,干预后1年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门诊或急诊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nin步行(6MWD)距离较对照组远,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CAT)评分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外延续性护理能进一步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兴燕;唐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药薰洗联合液体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 100例红臀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肛周吹氧和氧化锌软膏外涂患处,观察组采用中药薰洗、肛周吹氧联合3M液体敷料护理患处.观察2组红臀治疗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度、Ⅱ度、Ⅲ度红臀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薰洗、肛周吹氧联合3M液体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可加快红肿消退,促进皮肤愈合.
作者:臧立娜;占小兵;刘丽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 50例患者均选择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前臂静脉进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置管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46例患者(92.0%)经前臂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经X线摄片检查无导管异位.结论 对前臂可触及到血管的患者,在非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前瞻性系统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前瞻性系统护理干预.对比2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严重程度、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简明健康调查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瞻性系统护理能降低脑卒中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马珂茜;张莉华;邵小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