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探讨

朱红霞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亚临床甲减, 营养状态, 综合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左右手握力较干预前上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及代谢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胃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1、2、4、8周疾病认知度评分、疾病治疗效能感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8周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STO22)评分.结果 2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评分、治疗效能感评分高于护理前,AI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治疗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QLQ-STO22各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效能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谷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比较2组治疗1月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月琴;费莺莺;陆晶晶;朱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护理个案管理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组.评价2组自我效能、患肢外展度、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同时评价护士对2种护理方式的接受程度.结果 研究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4.73±0.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0.41)分(P<0.05).患肢外展度研究组为(60.08±19.94)°,优于对照组的(38.71±17.32)°(P<0.01).癌症治疗功能评估-乳腺癌(FACT-B)量表总分研究组(98.67±11.9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82±10.91)分(P<0.05).在“优化服务流程”和“降低医疗成本和运营资源”方面,护士对护理个案管理模式接受程度更高(P<0.05或P<0.01).结论 护理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改善生命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值得借鉴.

    作者:纪翠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查522对不孕不育夫妇一般情况、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生育压力采用生育困难量表(FPI)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生育生活质量(FertiQol)量表评价.结果 不孕不育夫妇FPI量表综合得分为(171.20±22.64)分,FertiQol量表总分为(58.26±13.04)分.其中女性FPI量表5个维度及总分高于男性,FertiQol量表的6个维度及总分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影响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 应重视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夫妇之间性别角色态度、个人心态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减轻生育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飞京;孙致敏;宋亚男;蔡艳娜;董悦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左右手握力较干预前上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及代谢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基础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FMA及FIM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FMA及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用于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和躯体功能恢复.

    作者:刘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制冰沙混合冰袋在临床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传统冰袋和自制冰沙混合冰袋对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高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2组的降温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物理降温30 min及60 min后降温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h降温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能更好地贴服于患者体表,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袋,且舒适度高.

    作者:杨萍;徐明红;胡月;索宜美;姜永霞;吴慧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并总结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40例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采用18F或20F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舒适度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安全、有效、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玉兰;夏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质化服务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服务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机械通气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12例和实验组11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同质化护理.比较2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人机对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质化服务的实施能保证同种疾病患者在不同护理单元,享受到同质的护理服务,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穆清华;付静;张永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0例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 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高为恶性肿瘤24.0% (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 (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 (5/50);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 (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 (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 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作者:袁亚娟;承琳;潘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

    目的 调查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SAP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90例SAP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分数,将90例SAP患者分为A组(<3分)和B组(≥3分),进行营养支持调查.观察2组住院期间患者不良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90例患者中,59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31例患者营养正常.A组的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且A组胰腺周围脓肿、胰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RS2002在SAP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临床需要加强营养风险评估.

    作者:张灿;谭静;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胃窦黏膜下肿物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护理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将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物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基层表面剥离下来,目前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平滑肌瘤、间质瘤等疾病的治疗[1].尽管ESD技术不断进步,但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2],研究[3]报道ESD术后出血率高达5.3%~15.6%,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因此对ESD术后出血患者需采取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天津医

    作者:马俊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巴胺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拟交感神经药物多巴胺系,属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的功效,是治疗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临床常使用标准药物配置方法[1]配置多巴胺,使用浓度一般从2 μg/(min·kg)开始,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满意输注速度,一般不超过20 μg/(min·kg).

    作者: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进食护理、心理护理、咽部障碍功能训练的综合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2周、1个月和2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2周后、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才藤分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87% (31/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陈延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n =629),2015年7月-12月接受精细化管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n =673),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静脉炎及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8.3%、7.4%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10.8%和5.6%(P<0.05或P<0.01),且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艳;焦虹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十”字裁剪法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十”字裁剪法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泡沫敷料采用传统的圆形裁剪法,观察组泡沫敷料采取改良“十”字裁剪法.比较2组气管切开后7d内切口感染、切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士工作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和切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和换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泡沫敷料改良“十”字裁剪法优于常规圆形裁剪方法,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口相关并发症风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高燕芬;宋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 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口服给药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给药方式.比较2组患者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给药错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在口服给药流程中,能显著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吉莉;顾志娥;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前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后7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生活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能提高急症观察室护理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促进医护关系和谐.

    作者:邵芳;徐焕畅;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快速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剖宫产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天数、护理满意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护理满意率实验组9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3%(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剖宫产术,能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崔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